一睡醒,手就麻;一动弹,心就慌!李斯炽先生的方子,值得一学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和你分享一张方子。
它源于我非常推崇的巴蜀中医大家,成都中医学院的首任院长,李斯炽先生。
治什么病呢?就是一睡醒,手就麻,一动弹,心就慌。
怎么回事呢?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年55岁,姓陈。
这个人啊,历来睡不好觉。醒来以后,两只手的三四五手指,就发麻了。这个现象持续了好久,不知道怎么回事。
后来,此人又出现了心慌、心悸、气紧的毛病。严重的时候,只要一活动,心率就立刻增加到每分钟120次。不严重的时候,心率也是每分钟100次左右。
你说这闹心不闹心?
在平时,则头晕、视物昏花、腰酸、膝盖疼痛、小便量少。总而言之吧,一身病。
怎么办呢?找来找去,找到李斯炽先生。
刻诊,见患者舌质干红,舌中有微微的黄腻苔,脉象弦浮有力。
看到这些,李师仔细琢磨以后,书方一首。我们一起看一下吧:
女贞子12克,墨旱莲12克,白芍12克,丹参12克,柏子仁9克,钩藤12克,牡蛎12克,玉竹12克,麦冬9克,菟丝子9克,牛膝9克,天花粉12克,茯苓9克,甘草3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遵上方,前后加减服用一共32剂,自觉诸证消失。经检查,各项指标恢复正常。
这就是医案的大致经过。到后来,此人由于患上感冒,身体又有些不适。李师后来的诊治过程,我这里就不说了。精华,就是上头这些。
来吧,你也看文老师的文章好久了,对基本的中医病因病机,应该很熟悉了。上文这个患者,你是怎么看待的呢?
我告诉你啊,他这个问题,属于肝肾阴虚,导致心阴不足、兼有湿热。
怎么知道他肝肾阴虚啊?此人脉弦,主肝气不平,经脉紧张。舌质干红,这说明阴虚有热。肝体,以柔和为贵。肝阴不足,肝体不柔和,肝气就不顺畅,所以他脉象弦,而且早晨手麻。手麻,那不就是肝阴不足、肝风内动的体现吗?此人头晕眼花,这更是肝阴亏少,肝窍失养的表现。
你再看,这个人腰间发酸、两腿膝盖疼痛。你联想到什么?是不是肾虚?肾主腰腿。肝肾同源。肝阴不足日久,必然伤肾阴。肾阴不足,就有了腰腿不适。
肝肾阴虚,是不是会生热啊?热邪,会不会炼津成痰啊?好了,痰热在体内出现了。所以这个患者,舌苔有点黄腻。
接下来,一个重要的事情出现了:肝肾阴虚,导致心阴不足。为什么?肝属木,心属火。肝木,生心火。肝阴不足,母病及子,于是心阴亏虚。肾阴,作为一身之元阴,需要上济于心。现在,肾阴不足,心阴自然就得不到滋养。
正因为患者心阴不足,所以他才心悸、气紧、一活动就心慌。
所以我说,这个人的问题,就在于肝肾阴虚,以及在肝肾阴虚的基础上,形成的心阴不足。
好了。既然如此,我们看看当时李斯炽先生开的方子吧:
女贞子12克,墨旱莲12克,白芍12克,丹参12克,柏子仁9克,钩藤12克,牡蛎12克,玉竹12克,麦冬9克,菟丝子9克,牛膝9克,天花粉12克,茯苓9克,甘草3克。
这里头,女贞子、墨旱莲、白芍、菟丝子滋补肝肾之阴,兼能凉血清热。丹参、柏子仁、玉竹、麦冬、天花粉,用于滋养心阴心血。如此,肝肾阴虚和心阴不足的问题,都可以改善。
在这个基础上,钩藤清肝热,牡蛎潜阳,牛膝活血化瘀,又引热下行,茯苓利水除湿,以化体内湿邪。如此,全方大功告成。
这就是李师遣方的基本思路。说起来,也很容易理解,对不对?而且,这些药材,没有一个稀奇的,都是常用药。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我的读者朋友借鉴、参考。
在我的后台上,有很多朋友问过我:文老师,我为什么早晨起来手就麻呀?
我跟你讲,这个原因太多了。其中,肝肾阴虚、肝风内动,算是比较常见的因素之一。这样的人,日子久了,还会导致心阴不足。于是,他会心慌、心悸、睡不好觉,遇事容易惊悸,心跳加快。一上来劲儿,心里头仿佛敲鼓一般,咚咚咚跳个不停。看舌头,红而干。
这个时候怎么办啊?养阴、熄风、清热,必要的时候化痰热。李斯炽先生上头的方子,体现了中医在面对此类疾病时候的一种思路。它是有借鉴意义的。我希望非专业的读者朋友,能把这方子记好,将来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专业的读者朋友,我希望你可以将其作为借鉴,以后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总而言之,中医治病,看的是你的整体,着眼于你体内阴阳气血的稳定和平衡。一动就心慌,早晨手发麻,腰膝酸软,头晕眼花……这些事儿,如果看西医,你得跑好几个科室。可是在中医看来,这些是一条绳上的蚂蚱,有共同的关系链。咱把这个关系链打开,不就啥都解决了吗?这就是中医独具魅力的地方。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