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车谷副城一体化产业布局,武汉加快推进中德国际产业园建设
武汉将以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修为契机,推动城市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发展,形成“两江三镇、六轴六楔、北峰南泽”的空间格局。“六轴”上的车谷新城升级为车谷副城,蔡甸经济开发区成为车谷副城中的重要组成区域。
今年1-4月,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产业项目签约额687.7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86%;实际到位资金323.1亿元,完成拼搏目标的38.8%,实际利用外资8.7亿美元,同比增幅261.6%。已拥有3、4号线和6号线3条地铁,还有有轨电车。随着地铁16号线的开通,大幅拉近车谷与核心区域的“时空距离”。武汉新能源汽车工研院、哈工大机器人、中科先进院等科创智慧平台相继落户,科创产业链初具雏形,高层次人才加速集聚,原创成果不断涌现。
蔡甸经济开发区位于车谷副城西部,规划建设面积6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3.6万人。近年来,蔡甸经济开发区积极对接、对标、配套、服务武汉开发区,已形成“三区”、“三园”的空间布局结构。2020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65亿元,工业投资完成8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5亿元(不含常福医院7.9亿元),财税收入全年完成16.58亿元,经济发展势头迅猛。
十三五期间(不含2020年),蔡甸经济开发区(奓山街)辖区累计地区生产总值749.61亿元,累计工业总产值2026.6亿元,累计固定资产投资657.5亿元,累计税收总额69.3031亿元。
已入驻企业1830家(含租赁),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6家,产值过50亿元企业2家(冠捷、恒生光电),产值过10亿元企业10家,税收过千万企业34家,高新技术企业79家。
2016年以来完成了91公里长的道路建设,形成5纵7横主干道路网,其中全长10.2公里的常北大道已基本建成。
建议
一、统筹车谷副城一体化产业布局。统筹规划车谷副城产业布局,推动蔡甸经济开发区与武汉经济开发区在招商引资、产业配套、空间布局等方面的全面对接,形成车谷副城一体化产业格局,在产业高度配套的基础上谋求蔡甸经济开发区的特色发展、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加快推进中德国际产业园、日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等国际产业园区建设,打造蔡甸经济开发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在德资、日资等企业落户时予以政策支持。加强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法生态城的协同发展,努力构建集中连片、协同互补、联合发展的车谷副城产业共同体。
二、畅通车谷副城一体化交通体系。规划、启动东风高架延长线、星光大道至纱帽大道连接线等骨干公路工程,加速完善“沌口-常福-纱帽”一体化交通路网,建立健全车谷副城交通体系。加快实施3号线二期支线、10号线二期等轨道交通,加快构建以G318国道为轴布局的综合物流产业体系,推动蔡甸经济开发区成为武汉国家商贸物流中心的重要节点。
三、强化车谷副城一体化公共服务。加强教育、医疗、文化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对接共享,促进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强教育合作,支持各类学校和科研院所跨区设立教学科研机构,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企业现代化转型发展。加强医疗卫生合作,加强疾病防控、应急救援、临床医疗、妇幼卫生、医疗队伍建设等合作,特别是基础教育领域,打破区域管理限制条件,统筹考虑,友好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