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得兔2」:不是阉割,胜似阉割

端午小长假结束了。

总算到了检查作业的时候。

然后,你就会发现这届新片的成绩普遍都不理想。

继《南方车站的聚会》之后最受期待的“华语黑色电影”《热带往事》,口碑平平无奇。

翻拍debuff加身的《阳光姐妹淘》,不出所料翻车了。

还有《当男人恋爱时》,算了,不说了,权当掏钱去看邱泽撩妹了。

这么一比,《比得兔2:逃跑计划》倒成了后进班里的尖子生。

在这个“谁先破亿,谁就是赢家”的档期里,它不仅票房排第二。

就连口碑,也领先其他选手半个身位。

行吧,那别挑了,就它了。

我一头扎进影院。

等到走出影院,即使想用“萌即正义”的理由来自我欺骗,反复安慰自己能趁着假期,吹着冷气,在大屏幕“吸兔”还有什么不满足?

可摸着良心说,我有亿点点失望。

01.

我对《比得兔2》的好感和期望值,来源于“比得兔”这个IP。

更准确地说,是它的前作。

在某种程度上,《比得兔》曾经颠覆了观众对于“兔子”的想象。

你想,过去的兔子画风一般都是啥样?

《爱丽丝梦游仙境》里的白兔先生,怀表+蕾丝衬衫+排扣大衣的时尚组合,一派英伦绅士风;

再比如,《疯狂动物城》里的女警朱迪,集勇敢与可爱于一身,靠“狐兔CP”圈粉无数。

还有《爱宠大机密》里的小白,表面凶狠,内里软萌,像颗水果夹心软糖。

无论蠢萌、呆萌,贱萌,反正“萌”才是王道。

但如果要用一个字来概括《比得兔》里这群兔子的话,那必须是:

尤其是整个故事的核心人物,也是本作的主角比得。

平时有事没事,它就喜欢大摇大摆跑去老麦格雷戈家的菜地,把菜园子当成冒险副本来刷。

至于会把菜园子糟蹋成什么样,它才不管。

刚锄好的菜地乱了,辛辛苦苦种的蔬菜被糟蹋了,胡子也被捕鼠器夹了。

最最可气的是,那个罪魁祸首还当着你的面装无辜,躲进邻居怀里偷笑。

试着代入了一下麦格雷戈,ok,血压拉满。

关键是,比得很记仇。

为了替父亲复仇,它在菜园里疯狂捣乱,把老麦气到心脏病发,当场去世。

事后,比得没有感到丝毫惊慌,而是满脸兴奋地表示,“我成功了,我赶走他了”。

然后呢,比得就带领大伙一拥而上,占领了老麦格的别墅。

整座别墅,顿时成了欢乐的海洋。

细细一品,这几处镜头简直越看越诡异。

站在动物的视角,这叫“反抗人类暴政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站在人类的视角,这叫“灵堂蹦迪”。

考虑到这场“人兔大战”的可持续发展,编剧特意安排反应慢半拍、智商偶尔掉线的托马斯成了新反派。

这下子,除了偷菜、扫荡菜园,兔子们又多了新的娱乐项目——和托马斯斗智斗勇。

初来乍到,他还没想好该怎么对付这群小坏蛋,兔子们倒是先给他来了个下马威。

鉴于片中的“降智设定”,本想扳回一局的托马斯又上演了一出“制敌不成反被制”的整蛊喜剧。

捕鼠夹、高压电、炸药,随着托马斯的反击手段不断升级,兔子们也跟着在危险的边缘来回试探。

得知托马斯患有黑莓过敏症之后,兔子们果断掏出杀手锏,准备来个一招制敌。

要不是及时服软,托马斯估计就得和老麦在天堂重逢了。

敢与人类为敌,比反派人物更有反派气质,这正是比得兔最大的特点。

但电影并非一味强调比得兔的“坏”,而是注重角色的趣味性。

说到底,是为了追求喜剧效果。

再说一个细节。

故事开头,就在准备跑路的紧要关头,其他兔子紧张得不敢喘气,只敢用口型示意让它快跑,偏偏比得面对老麦的屁股,又忍不住手痒了。

瞧它的小表情。

既有恶作剧即将得逞的嘚瑟劲儿,也有意外失手的慌张,又坏又可爱。

换个角度看,这种“胡萝卜戳屁股”的恶趣味桥段放在动画电影里,而不是屎尿屁喜剧电影里,也颇有新鲜感。

大概是嫌角色还不够鲜明,《比得兔》顺道给兔子的武力值也开了挂。

片中的比得身手矫健,战斗力爆表,靠肉搏能和托马斯打得有来有回,堪称“兔中叶问”。

时而乖巧无辜,时而腹黑好斗,一言不合就要暴揍人类。

这样的“白切黑”角色,想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都难。

02.

叛逆一时爽,一直叛逆必踩雷。

《比得兔》很快就为它的“出格”付出了代价。

最典型的,是影片曾因“兔子投掷黑莓”这一情节而广受争议。

多个代表过敏群体的组织出面谴责,并在社交媒体上创建了#boycottpeterrabbit(抵制比得兔)的标签。

不少家长也跟风diss,理由无非是国内观众最熟悉的那套,“带坏小孩”、“三观不正”。

面对舆论压力,发行方索尼电影公司随即发表了声明道歉,称“电影不应该用食物敏感来开玩笑,即使是卡通片也一样如此”。

抛开以上争议,《比得兔》也被人吐槽兔子太招人烦。

像什么破坏菜园、糟蹋粮食、杀人未遂,还有带坏孩子……总之七宗罪都给安排上了。

或许是为了规避负面舆论,制作方收紧了创作尺度,及时修正了比得兔的“兔格”:

从混乱中立,强行划拨到了守序善良那一格。

哪怕是兔子,现在也得遵守人类的道德法则。

于是,那种敢于冒犯观众的冒险精神和恶趣味消失了。

怎么说呢,这感觉就好比你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厨师给力、口味合拍的川菜馆子。

心心念念想着再来光顾一回,结果发现店家已经转行卖甜品了…

我承认,相比起前作,《比得兔2》里的兔子们更萌了。

不光表情生动,肢体动作丰富,绒毛质感也很清晰。

放松时,有的会嘴角上翘、竖起耳朵,有的会不自觉地耷拉耳朵,越看越可爱;

生闷气时,会鼓起腮帮子,表情酷酷地揣兜;

说话时,不光毛茸茸的耳朵会抖,连肚子和脚丫也会跟着轻轻摇晃。

对路人来说,已经是忍不住被萌化的程度。

对本绒毛控来说,更是满脑子全是“好萌,想rua”。

然而,要命的是,全片最值得一夸的也只剩下萌和特效。

唯一称得上有内味儿的,是电影的开场。

在贝伊和托马斯的婚礼上,意识到托马斯即将成为自己的父亲,一时无法接受的比得把对方暴揍一顿。

蓄力、弹跳、踩脸,托马斯被比得一记猛踹,以360°回旋高难度姿势飞出了花园。

看到这,我前排的小孩坐不住了,“这个兔子怎么这么坏?”

“噗嗤”,忍不住笑出声的母亲顿时尬住了,她看看儿子又看了眼大屏幕,一时没想明白该如何回答。

好在,剧情及时替她解了围。

原来,这一切只是比得的幻想。

被表弟本杰明唤醒之后,比得忙不迭地递上了结婚戒指。

然而,这次幻想中的暴力行为就如同某种“崩坏”的前兆。

从这里可以看出,编剧有意要把比得兔塑造成更安全无害、软萌可爱的形象。

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能接受,而不是转头就想跑去举报、刷差评的那种。

讽刺的是,片中的新角色贝泽斯却致力于劝说贝伊在新作中让比得改走反派路线,做个“Bad Seed”。

听到这,昔日的老倒霉蛋托马斯连连点头。

说来说去,反派竟是我自己?!

趁着其他人不注意,备受打击的比得悄悄离开,准备思考“兔”生意义去了。

港真,别说比得感到委屈巴巴了,连我也觉得怪不是滋味。

你要说第一部的比得是坏兔子,我马上举双手赞成。

问题是,如今的比得已经“从良”,离可爱乖乖兔不远了,咋还好意思把它往反派的路上推呢?

相比前作,《比得兔2》中经典的“人兔对抗”场面少的可怜,基本全程专注卖萌和玩梗。

不仅如此,它的商业片气息也愈发浓厚。

剧情整体趋向俗套,而且保守。

剧情讲的无非就是比得兔在大城市中迷失自我,遇上了老油条巴拿巴。

相处的过程中,它被对方浪荡不羁、喜好冒险的性格所吸引,便希望留在城里。

在巴拿巴的诱惑下,比得答应号召其他伙伴一起参与“水果大劫案”。

结果险些酿下大祸,幸好得到了托马斯和贝伊的帮助。

最后误会解开,比得重归家庭的怀抱。

“出走—成长—和解(归家)”,经典三幕式结构安排的明明白白。

比较有意思的是,片中的两条剧情线形成了“戏中戏”的结构。

表面上,贝伊否决了出版商贝泽斯提出的创作思路。

实际上,在影片后半段,为了解救流落各地的小伙伴,众人实打实地展开了一场大冒险。

包括各种追车戏、高空跳伞、水上追击、跨国救援,那些先前吐槽过的好莱坞套路统统演了一遍(速激:你干脆报我身份证号得了)。

就连故事结尾时的落日余晖,也一如出版方所说,是粉色的。

但,就算营造了自嘲的戏剧效果又如何,最后还不是乖乖套进了商业片的壳子?

本质上,《比得兔2》是走治愈系路线的萌宠电影,剧情相对简单直给。

或者,换个高情商说法:

老少皆宜、轻松解压、合家欢。

要是有人指望它能达到《疯狂动物城》的高度,我只会说:你想多了。

但,与其说我是在对这部商业片指指点点,从鸡蛋里挑骨头。

倒不如说,我是在替观众们感到遗憾——

我们再次了见证业界是如何失去触碰边界和创新的勇气。

以至于《比得兔2》从带有暗黑色彩的成人向动画,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合家欢动画。

简而言之,越来越像迪士尼。

03.

吐槽归吐槽,该系列依然有值得一聊的支线——

人与动物的地盘之争。

最初,比得一家人住在贝伊小姐的隔壁,生活简单而快乐。

直到,它们的地盘被某个不速之客(老麦格雷戈)给占了,圈地、筑墙、拉篱笆,本来随时都摘到的蔬菜变成了需要斗智斗勇才能偷到的“胜利果实”。

这使得比得父亲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从此,除了果腹,“偷菜”更多是象征意义上由动物向人类发起的“挑战”。

所以,比得宁愿冒着生命风险也要闯进菜园,一边偷菜,一边搞破坏。

随着老麦的去世,托马斯继承了叔叔的遗产,包括别墅和菜园。

极其厌恶动物、有强迫症和洁癖的托马斯变本加厉地挑起了“人兔之争”。

双方经历了一连串的互斗、误会、恶作剧,他甚至掏出炸药这样的大杀器,就为了赶跑和追杀这群烦人的兔子。

在贝伊的熏陶下,托马斯才慢慢体会到了乡野生活的乐趣。

最终,他选择向动物们分享地盘,以及他的劳动果实。

于是,和原作者碧翠丝·波特生前久住的英国乡村一样,片中的温德米尔成了人类与动物共享的乌托邦。

除了处处流露出对小动物的热爱之外,《比得兔》也彰显了英国创作者独特的“乡村情结”,就像托尔金笔下的霍比特人也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夏尔一样。

正如贝伊(热爱绘画的贝伊正是碧翠丝的化身)的台词所说,她的作品探讨的是道德、自然、家庭之间的关系。

在前作基础上,《比得兔2》对这些命题进行了拓展。

首先,是故事舞台从乡村转换到了城市。

进城的第一天,兔兔们就在火车上看风景看到头晕。

小妹棉尾巴爱上了磕彩虹糖,经常磕到不省人事。

本来就爱拌嘴的迷糊姐妹花也起了嫌隙,二姐先是闹着要改名,又想学城里人用后腿走路。

在花里花哨的大都市style面前,小清新田园风style,败了。

只有“乡下兔”比得还在努力挽尊。

在乡下,它们至少可以随意出入托马斯的“开心农场”,想吃就吃,不必成为小偷。

巴拿巴却戳穿了对方的幻想:“你就是在偷菜。”

在“城里兔”巴拿巴看来,菜园不属于任何动物,人类只是美其名曰“共享”罢了。

再往下看。

故事引入了“宠物”与“野生动物”的对比视角。

和选择散养,并把兔子们当朋友的贝伊不同,城里人习惯于用笼子养宠物,喂它们吃狗粮和罐头。

换言之,成为宠物的前提是“驯化”和“束缚”。

而电影里唯一称得上反派的巴拿巴,是被人类淘汰的宠物兔。

至于它的同伙阿汤猫、小手套和小胡子,则是无主的流浪动物。

它们不受人类束缚,拥有相对的自由,却也失去了固定食物来源,只能靠偷窃为生:

“人类的冰箱,就是我们的菜地。”

在这里,像“菜园”那样供人类与动物和谐共处的中间地带,不见了。

对于城里动物而言,只剩两条路可走:

要么接受喂养,要么艰难地在水果摊、后厨、垃圾桶里“淘金”。

而巴拿巴却拒绝接受命运的安排,希望过上一劳永逸的生活。

于是乎,这才有了后来组团偷水果的故事。

这条故事线到底哪里有趣?

我想,在于它与现实形成的微妙反差——

虚构故事的欢乐,映衬出了现实的残酷。

近来有许多与动物有关的新闻,争相进入大众视野:

金钱豹出逃、东北虎进村、亚洲象一路向北迁移。

尤其是大象,追踪象群的每日动态,成了不少人的日常。

“大象的出走”,一度成了投射人类情感与被浪漫化的“意象”,仿佛它们是在集体旅游,而不是寻找出路。

但我们都知道,真相不是这样的。

电影里,被驱赶的比得可以冲着托马斯拳打脚踢,也可以像《小鬼当家》里的男主那样布置陷阱,把人耍得团团转。

现实中,栖息地逐渐破碎、生存难度UP的大象们却不可能肆意报复人类。

作为性格温顺的动物,它们能做的,只有“流浪”。

《比得兔》的故事不就是图一乐,大可不必上升高度。

不用猜也知道,一定有人想这么说。

话是没错,但看完这部电影,了解过碧翠丝·波特的生平与创作理念(碧翠丝晚年投身于自然保护工作)以后,我依然怀揣着小小的信念:

有朝一日,我们可以放下“竞争者”和“饲养者”的身份,就像电影里的贝伊一样,试着把动物们当成真正的邻居来看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