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冲!俯冲!俯冲!——观新片《决战中途岛》
2019年11月8日是近些年罕见的太平洋海空战大片《决战中途岛》上映首日,沈版主也跑到海淀工人文化宫,赶了晚上7点半的一场。一号厅可容纳300名观众,当晚上座率在60%左右。不过这可是老中青幼四代集于一堂,有带着父母来的,有中年结伴来的,有男女揽腕来的,有娘携幼子来的,男女比例大体相当,层次结构颇值玩味。从这个微视角可见,这部影片上映第一天就收获了情怀、爱好、口碑、猎奇的集体捧场,这大概也是历史题材的魅力之一。
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涌现的同题材大片《虎!虎!虎!》和《中途岛之战》相比,新版《决战中途岛》不玩投机取巧,没有采用人们熟悉的大量历史纪录片镜头,而是运用现代媒体技术重新打造了波澜壮阔的太平洋海空战场景,具备强烈的战争片硬核,给了观众以良好的观影体验,这是一个特点。
在史实刻画方面,《决战中途岛》脱离了前几版对于历史过程的完整叙述,而是采取了碎片化手法,选取了一些重要事件加以突出,如珍珠港遇袭、袭击马绍尔群岛、杜立特飞行队轰炸东京、珊瑚海之战、破译日军密码、尼米兹的运筹、决战中途岛等,以艺术化的手法重点重现历史,一定程度弥补了前几版史实流水化叙述的缺憾,这也是一个特点。
当然,反过来说,碎片化刻画历史就显得剧情比较“跳”,欠缺宏观视角,大大弱化了联结各个历史事件的不容忽视的逻辑环节,虽然被选取的重要历史事件表现手法堪称出色,对于熟悉历史的观众当然不在话下,而那些图新奇却少知识储备的人就只能看得迷迷糊糊了。从这个角度讲,《决战中途岛》更适合资深军迷去贪婪品味,外行人多半便是看个热闹了。
《决战中途岛》的另一个特点,是与《父辈的旗帜》、《敦刻尔克》(当然这片子有些走极端了)、《血战钢锯岭》等相似,在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板下突出了一批或真实或虚构的大小人物,以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求所遇为主要视角,从而带动故事节奏沿着历史的轨迹前行,展现出宏大历史背景下的个人命运演变。电影告诉我们,美军不是少爷兵。当然,对于惯于表现经典好莱坞英雄形象的美式大片而言,这一套路早已驾轻就熟了。
《决战中途岛》中刻画了一批历史人物,如尼米兹、哈尔西、斯普鲁恩斯、山本五十六、南云忠一、山口多闻、莱顿、罗奇福特、伯克曼、杜立特、麦克拉斯基、贝斯特、林赛、盖伊等,或详或略,但都个性鲜明,令人印象深刻,体现了导演罗兰·艾默里奇把握人物性格的功力。
影片中“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的垂死挣扎、约翰·福特在中途岛上顶着日机火力拍摄、赫伯特·梅耶中尉驾机撞击“赤城”号航空母舰、“鹦鹉螺”号潜艇孤胆冲敌阵、麦克拉斯基和贝斯特驾机高空俯冲轰炸日舰、布鲁诺被俘后视死如归坠海身亡、山口多闻与舰同沉临终赏月等经典桥段,都是观影者不容错过的体验时刻。
影片中浓墨重彩描写的一个人物是迪克·贝斯特(全名理查德·哈尔西·贝斯特)上尉,担任美国海军航空兵第6俯冲轰炸机中队队长。他性格特立独行,技术娴熟,爱国家、爱家庭、爱朋友,对日本人的不义袭击充满愤慨,和战友们一同奋起复仇,最终将庞然大物般的敌人埋葬到了海底。
在中途岛海空决战中,贝斯特驾驶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从“企业”号航空母舰起飞,突破日军炮火织成的死亡之网,先后投弹重创“赤城”号和“飞龙”号两艘航空母舰,致其最后完蛋,立下了传奇功勋。因此,贝斯特被授予美国海军十字勋章。可惜的是,他在高空俯冲时吸入了危险的碱性气体,致肺部受伤,后来无法再担负飞行任务,只好早早结束了空中生涯。
中途岛决战的前半场日本人占尽优势,美军的陆军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鱼雷机中队反复向日军舰队突击,但都无效果,自己却损失惨重。直到麦克拉斯基、贝斯特等率领的俯冲轰炸机中队出现,才一举扭转了战局,创造了太平洋战争中最经典的一幕。影片中贝斯特数度驾机高速向敌舰俯冲,如此壮观晕眩的感觉非惊心动魄所能形容,仅这些场面就使该片具备了超越一般战争片的独特气质。
总的来说,《决战中途岛》是一部值得花钱上影院看的片子,尽管它现在还不能称之为伟大,但一定会留在经典殿堂中。在这里,向导演罗兰·艾默里奇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