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书有益)七宝寺《重建果南桥记》注疏
果郡之地,旧有桥,曰南池。适三邑之冲[1],北接阆州,东迩蓬山,而西通安遂之衢,利涉亦大矣。蹲鸱[2]倾圯,民因病[3]焉。
我舜原杨老先生,以按察使[4]巡视川北,道所必经,见斯桥之几于废也。乃谓南充尹葵庵王子信之曰:“昔王周易四镇,皆有善政。桥坏覆,民租车,周曰:'桥梁不修,刺史过也’,乃偿民粟,为治其桥。今子有父母之任者,赤子溺,由已溺之。缮理之举,将不付之子乎?”仍给公处,以为工作之资。王尹承兹选委,遂遴吉期,自敦匠事。役民之力,惟平而民不怨;食匠之财,惟公而民不费。往来以通,而民尚有未知者,董之有方,成之自易也。经始于癸卯之春正月,落成于夏四月。我舜翁更命其名曰“果南桥”,手笔大书以刻之石,其盛美无穷者。
王子谓一泉子曰:“古者刀剑户牖[5]之类,皆有铭记,以志岁月。斯桥之利亦溥矣,安得无记?”一泉子曰:“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王政之一,事为政者,不此之务。虽子产之乘舆济人,未为得也。杨公之惠我黎庶者,大矣。昔何公在英州作桥,民思其德,仰而赞曰:'愿公千岁,与桥寿考;持节复来,以慰父老’,遂名曰'何公桥’。今'果民’亦'英民’也,祝其寿而望其来,乃其同然者。千载而下,将不谓'果南桥’为'杨公桥’也乎?”
公讳瞻,字叔后,山西蒲坂人。舜原,其别号云。
嘉靖二十二年四月望日,大中大夫、陕西布政使、司左恭政,郡人下泉杨丽,撰。
四川按察司、佥事前监察御史,蒲坂舜原,杨瞻,重建。
顺庆府知府朱簠[6],通判汤训,同知薛广伦,推官严光治,督工经历郭廷瑞,南充县知县王信之,典使刘伦,督工吏赵守利,重修管工义民唐忠仁、张采,管工义民马廷禄。
释:
[1]冲:多条重要道路会合的地方。
[2]蹲鸱:像蹲伏的鹞鹰一样。
[3]病:不满,责备。
[4]按察使:官名,主要任务是赴各道巡察,考核吏治,主管一个省范围的刑法之事,相当于现代的省级公、检、法机关。
[5]户牖:音:户有,义:门和窗。
[6]簠:音:甫,义:古代器具。
译:
果城以前有一座桥,叫做南池,正好在三县交界的位置。北边是阆中,东边是蓬安,西边通遂宁。这座桥产生了很大的交通作用。但是,这座桥突然垮掉了,老百姓表示很有意见。
杨瞻老先生以巡视员的身份到川北视察工作,正好从这经过。他看见这座桥垮得已经不能再用了,就给南充县长王信之说:“以前我王姓和周姓两位干部,先后在四个镇工作,都干得很好。有一次桥坏了,老百姓只好租车通行。周干部说,桥梁没有修好,刺史先生怎么走?于是就划拨了专项经费,为老百姓修桥。现在你也在担任父母官,你看见老百姓被水淹而不管,他们那些做好事的风格,咋到你这就没有了呢?”然后,同样划拨了专项经费。王县长马上安排人员,选定了开工日期,亲自督查修桥工作。让老百姓来做事情,尽量追求公平,老百姓都没有意见。让工匠来做事情,尽量追求公正,确保每一分钱都不浪费。整个过程都坚持公开,给了老百姓一个明白。由于管理方法好,所以事情做得很顺利。一月份开工,到四月份就修好了。杨瞻老先生将这座桥命名为果南桥,并且亲自写了桥的名字,让工匠刻好,简直非常漂亮。
王县长给一泉先生说:“以前的老百姓,刀剑乃至窗户这些日常用品,都会刻上字,标注好时间。今天这座桥修得这么好,为啥不写一篇文章记录一下呢?”一泉先生说:“如果我们十一月份把走人的桥修好,十二月份把行车的桥修好,百姓就不会为渡河发愁了。一个政治家抓好自己的政务,哪能一个个地帮别人渡河呢?杨瞻老先生给我们老百姓的帮扶,力度很大。以前何老先生在英州当县长的时候也修有一座桥,老百姓感念他的恩德,编了个儿歌唱,说祝愿何老先生长寿,和桥一样活他千年,愿何老先生高升,这是我们大家的希望。然后老百姓把何县长修的桥叫做何公桥。今天的果城老百姓,和以前的英州老百姓没有啥差别,他们也希望修桥的人长命百岁,也希望他能够荣归故里。千百年后,这果南桥不就变成杨公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