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知识】设备管理与维修
摘要:设备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组成部份,使用、管理、保养及维修好设备,保证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是企业管理中重要的基础工,对企业生产经营效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加强设备管理,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充分发挥出设备效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设备;管理;维修
设备作为企业的硬件设施是企业生产经营至关重要的工具,确保设备的使用能力,以良好的设备经济效益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是设备管理的主要工作,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着重要从人员管理、维修管理、经济核算三方面来进行。
一、设备管理的原则、主要内容、职责和要点
原则:通过对设备的有效管理、使用和维护,使设备保持良好状态,满足生产要求,推行谁使用、谁管理、谁投资、谁受益及有偿使用的管理原则。
主要内容:公司设备管理工作由主管生产副总经理负责,工程技术部作为设备管理的主要部门,配置专职设备管理员,其主要任务是对所属各单位、部门设备管理进行业务指导工作,配合有关单位、部门办理设备的购置、调剂、报废和处置等管理工作,确保设备的经济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职责:所属各单位、部门均为设备管理主体,设备管理工作由所属单位主管生产副经理负责,配置兼职设备管理员,严格按照公司设备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要求,对所使用的设备进行综合管理,公司将设备管理各项指标的实际完成情况,列入各单位正职任期责任目标考核中,与年终绩效奖励考核挂钩。
设备管理要点:首先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的培训。使操作人员做到“三懂、四会”,三懂即:懂操作规程、懂设备性能、懂结构原理,四会即:会操作、会保养、会修理、会判断和处理一般故障。维修人员要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设备故障、做出相应维修处理及记录,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并将工作能力纳入绩效考核。目的是:提高操作人员对设备的操作维护管理水平。
其次要加强对设备维修的监督管理。为有效控制设备维修质量,要设专人严格按规程和标准对维修质量进行检查;对非正常损坏的部件要分析找原因,做出整改预防方案,目的在于预防和避免非自然规律发生的部件损坏和提高监督管理的技术水平。
第三要加强维修人才的培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企业装备水平的提高,机、电、液一体化的设备将逐步增多,传统的维修方法凭感官的检查手段己不适应现代设备保养维修工作的需要,因此要培养一批掌握现代检测仪器,能准确判断故障,及时排除故障的高素质人才,以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为生产及时提供所需的机械设备,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第四要进行设备维修的经济核算。要根据设备的实际技术状态确定需要修理的时间、内容和实施方案等问题,以最经济的手段达到设备管理的同一个目的,即发挥出设备的最大效能。
二、设备的维修
设备的维修按不同的维修内容和工作量分为日常维护保养、小修、中修和大修;按承修对象又分为内部维修和送外维修,主要取决于单位维修人员技术水平及设施的配置情况。我公司的设备维修工作结合公司的生产经营实际和管理原则、职责等管理制度,坚持维护保养和预防性维修相结合,强化重点部位的维护管理,按设备状态合理确定维修时间的原则。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和成新率,降低了维修费用和设备故障率,缩短了维修停机时间。实际工作中,根据设备的不同情况常采用以下三种不同的维修方式。
周期性维修:即大、中、小修,是一种计划性的、被动的维修方式,它比较适用于那些开动时间相对稳定并已掌握磨损规律的设备。根据这些设备本身的磨损规律,制定切合实际的修理计划,而不是生搬硬套条文规定。如有些设备还未达到大小修周期就已损坏,不能正常运转,这种情况如果强行按周期维修对设备进行修理,就不能满足施工生产的需求。因此,在制定周期维修计划时,要根据设备的运行情况、操作人员个体差异、工作环境、保养工作落实情况进行。
事后维修:即设备发生故障后,或者设备的精度、性能降低到合格水平以下时进行的非计划性修,是一种被动的维修方式,只适宜于对生产影响小、有备件、修理简单、利用率不高的设备。这种维修能减少设备的停机时间。事后维修只是对发生故障的部位或零件进行修理,而不是对整台设备进行全面检修,因此,设备会出现连续出现故障的情况。
状态维修:即以设备实际技术状态为基础的预防性维修,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维修方式,能对设备适时地、有针对性进行维修,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比周期维修和事后维修更合理,适用于利用率高、发生故障后对生产影响较大的关键设备及配件供应困难的精度高以及大型主要设备的维修。
综上所述,设备的维修方式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和适用性,在实际生产中,要根据设备的不同特点和对生产的影响程度,科学合理地选择维修方,从而降低设备寿命维修费用,充分发挥出设备效能,才能为企业多创效益。
结束语:正确选用设备、良好的操作工人、合格的维修人员、合理的备件储备、有效的管理制度,是设备管理与维修的真正内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