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天地 | 沈婉梅:东巩之行散记
东巩之行散记
沈婉梅
如果你对一座城心心念念,终会在某一日遇见。
从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我的大哥一直在襄阳工作。大嫂有时也会带着孩子去小住一段时间。因此,哥哥、嫂嫂频繁往来于襄阳、应城之间。每次从襄阳回来,大嫂都会津津乐道,十几年,周而复始,我从哥嫂的口中了解到襄阳的风土人情、美景美食。于是,襄阳成为年少的我心目中最向往的城市。尽管大哥离开襄阳已经许多年,但襄阳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份牵挂,去襄阳成为我心底的一个梦。
一
接到去东巩参会的通知时,虽然我带九年级,备考时间紧、事务杂,还是毫不犹豫决定前往。
5月28日,久雨过后初晴,夏风温柔而凉爽。怕错过班车,很早就来到了车站,没料到,一上车就遇到一位年近八十的婆婆。她是汉川人,六十年代随参军复原的丈夫响应国家号召前往南漳支援山区建设,在南漳生活了近五十年,这次回汉川探亲了的。望着婆婆那张和善的脸,觉得特亲。婆婆俨然是个南漳通,得知我去南漳开会,她像个导游,一路高声大嗓向我介绍南漳。随着她绘声绘色的描述,七里山的灵秀、香水河的妩媚、春秋寨的险峻-----一一飞到我眼前。看着婆婆如数家珍的兴奋劲,我心里痒痒的,只恨车子开得太慢。
近五个小时后,车子到达襄阳。我睁大眼睛看着窗外,想多搜寻一点大哥当年生活过的这片土地的印记。当车驶入卧龙大桥时,我索性站了起来。但见前方山影朦胧,汉江两岸绿树葱茏,芳草萋萋,阳光在水面洒满细金碎银,望着我们共同的母亲河,心头油然生出一股感动。
从襄阳下车打的到达南漳已快两点了,一到站就受到了比这夏天还热情的接待。第一眼看到的是襄阳作协副主席王大春,脸上始终挂着春天般温暖的笑容,还有南漳的文友,拎包、倒茶、询问旅途情况,细致周到得让人有些不安。四点,从南漳出发,一路山色苍翠,树木成荫,繁花遍地,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香甜的气息。几个小时的旅途疲劳一下就被治愈了。
谈笑间,两个小时后到达东巩镇东宫大酒店,举手推窗,两座山清晰地矗立在眼前,如同画屏挂在窗前。一放下行李就和文友相约向着山的方位去漫步。这是一座四面环山的小镇,黄昏时分,一轮淡淡的夕阳笼罩着山峦和房屋,归巢的鸟儿在天空盘旋,山下是一茬茬两尺来高的玉米,碧绿碧绿的。浅浅的小溪里,溪水轻轻唱着歌。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和谐。镇上的街道不长,店铺也不多,一会就逛到了尽头。
二
上午九点,“东巩杯”《散文湖北》优秀作品颁奖大会在东巩镇镇政府会议室举行。在“散文湖北”公众号上发表的李炜菊的《东巩行吟》、席星荃的《天涯的居民》、菡萏的《摊事》等九篇佳作获奖。这些作品,篇篇都是上乘之作,文笔优美,情感丰富,特色鲜明,读后既觉得滋味绵长,又暗生羡慕。尽管热爱文学几十年,可在文学路上,我还是个新手。在文学的天空中,星辰浩瀚,我不可能发光,但能站在天空下仰望,也是幸福和满足的。
主持人朗诵了每篇作品的颁奖词,颁奖词对每篇作品点评精准。当朗诵者声情并茂地朗诵获奖作品的片段时,会场顿时鸦雀无声,那一个个美好的文字变成一只只蝴蝶在我们面前翩翩起舞,我的思绪也随之轻舞飞扬。好的文字带给人的享受是物质无法代替的。
荆州市作协副主席菡萏代表获奖作家发表获奖感言。她浑身散发出那种被文字浸染的气息,一上台就惊艳了全场。其实,昨天在酒店,看见她的第一眼就觉得她像一朵白莲,清新淡雅。后来才知道,她的笔名真叫菡萏。连夜读了她的几篇作品,果然文如其名,如水洗过,干净雅致,空灵曼妙。她说:“写作是件孤独的事情,也是一个人的寂寞之旅。获奖是开始也是结束------获奖的一瞬,奖已经成为过去时。奖也非颁给某个人的,而是颁给文学的。我们需要以这种形式,表达对文学的敬意,以奖励更多的人------”她说得真好。文学是我们生命里的一道佛光,它给了我们温暖、力量和希望。我们是文学虔诚的教徒,今天我们放下其他,相聚于此,就是为了表达我们的敬意。
随后,获奖作者们分享了他们的创作经验。菡萏说,文学充盈着一种残缺之美。现实是饱满的,而文学更倾向于伤口。她列举了大量文学名著证明,好的文学作品是能打动人的,能打动人的多半是忧伤的,而忧伤来自缺憾,且饱含深情。文学的残缺,本质是精神、人性的残缺,文学展示残缺是在渴望完美。从她的娓娓道来中可以看出,她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而且是精读、细读。
最后,李鲁平副主席对散文创作提出了三点建议:”增加生活的厚度,提高散文创作质量;擦亮作品的个性,彰显荆楚文化魅力;坚持守正创新,丰富和提升作品的艺术境界。”李主席的讲话为我们指明了今后散文创作的方向。
整整三个小时,信息爆棚,收获满满。我这个小学生,一边听,一边录音、做笔记、拍照,忙得不亦乐乎。
三
晚7:30,在镇政府大院观看南漳大型花鼓戏《情醉清凉河》,由于晚饭后和文友一起又去镇上逛街,结果错过了开头,也没有座位。周边的人连忙把自己的座位让给我们,南漳人的热情无处不在,时时让人感动。
湛蓝的夜幕,暗黄的灯光,简易的舞台,热闹的人群,这场景熟悉又亲切。思绪一下子被拽回到多年前和小伙伴们一起到处看戏、看电影的时光。
这出戏讲述的是村干部赵菊花如何与乡村铺张浪费的陋习作斗争的故事。主角是才当了两天村官的赵菊花和天娇饭店老板娘赵天娇。赵菊花大嗓门,走路如风,说话直来直去,赵天娇樱桃嘴,杨柳腰,刁钻古怪,聪明过人。两人围绕要不要给衣锦回乡的“郝有钱”为爷爷摆海鲜宴唱起了斗了几个回合。剧情一波三折,演员演得生动逼真,不断引起一阵阵喝彩声。
“哎------”赵天娇一声夸张的长调把我跑马的思绪又拉回到舞台。这个赵天娇真是个戏精,从头发到脚都是戏。她把人物的每一个动作和每一个词拿捏得非常到位,把一个任性自私、见钱眼开又精明能干、八面玲珑的老板娘形象演得活灵活现,尤其是哪些“哎!呢!呀!”等感叹词,用得更是叫绝,为戏增色不少。
这部戏还有一大亮点就是把南漳的特色美食“南漳八大碗”贯穿其中。旁边的观众说:“南漳八大碗”有28道菜,以本土农家菜为原型,以鸡鸭鱼肉为主要原料,加以特产山珍和野味,采用“蒸炸焖酥煎炒”等制作而成。”听得我这个吃货垂涎欲滴。
戏的结局很圆满。近两个小时的戏似乎并没有让人们过足瘾,曲终了,人们还停留在戏场。不知是情醉《情醉清凉河》还是流连眼前的热闹?
四
第二天上午,在春秋寨景区,我一眼就认出了从对面匆匆而来的“赵菊花”,我说:“这不是昨天那个赵菊花吗?”大家一起喊:赵菊花,赵菊花------她没有回应我们,只是莞尔一笑。朋友们说,你眼力真好,一下就认出来了。我说,不是我眼里好,是她演得非常逼真。这就是艺术的魅力,一个演员如果能让观众记住她塑造的角色就是最大的成功。而一个写作者,如果能让读者记住他的文字就应该是幸福的吧!
在四周山环水绕的露天观看节目,别有情趣。东巩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尤其以“高跷”闻名。据说,东巩高跷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目前,东巩镇有22个村每村都有高跷队,能进行表演的有3000多人。这对于一个只有三万多人口的小镇来说不可谓不是一个奇迹。
踩高跷的演员着大红、金黄、翠绿的对襟褂,上面还绣有龙的图案,画着夸张的妆容,极喜庆、极富民族风。他们装扮成各种人物,手持道具,双脚踩着高高的、细细的木棍而行,表演妙趣横生,形态逗人。第一次听说高跷还有文跷和武跷之分。文跷以说唱为主,武跷以高难度动作为主。还有呜音喇叭、薅草锣鼓、打夯、春牛舞等“非遗”节目,大都是赞美劳动人民勤劳勇敢的精神。
看完节目已快11点,烈日晃得人睁不开眼。乘缆车上春秋寨。缆车是开放式的,四周的风景尽收眼底。群山峻岭,连绵不断,峰峦叠翠,跌宕起伏。一排排白瓦红砖楼房矗立在山谷之中,分外亮丽;一条河流如绿绸带缠绕在山间。正是”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最吸引眼球的是掩映在山岭中的古寨,放眼望去,像长城的一段横亘于山顶。文友介绍说那就是春秋寨,被誉为中国最美古寨,因春秋时期楚国为抵御外敌而修建的得名。亦传是由于关羽曾在此夜读《春秋》而得名。此寨坐落于鲤鱼山山脊上,长约490米,宽30—50米,有石砌房屋153间。这里地势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利。我想用手机把眼前的美景录下,可缆车摇摇晃晃的,只得作罢。
从缆车上下来,随当地文友一起登山。一路树木遮天蔽日,几乎不用戴帽子,紫的、白的、黄的、各种野花争相在眼前妖娆,偶尔可见苍茂的竹林。藏于繁树绿草间的兵寨校场、议事堂、商铺等展示出山寨生活、练兵的设施和秩序,充分显示出古代先民的智慧,让人不得不叹服。
走过一段石级之后,来到一个观景台。眺望对面的春秋寨,地形奇特,和当地人给它取的名字“鲶鱼山”极为相符。《东巩行吟》的作者挥舞着手说:“你们看,它像不像一条巨大的鲶鱼?这边是它的头,这边是它的身子,这边是它的尾巴?”碧绿的河水环绕着鲶鱼山,真像一条鲶鱼在河里游弋。
可惜的是,由于时间关系,没能亲自登临春秋寨,去领略被称为“东方马丘比丘“”的山寨风情。却也并不懊恼,世上哪有绝对完美的事,留点遗憾,正好可以为下次再来找个理由。
沿着望月山陡峭的石级台阶上上下下,一路行走,没多久就掉队了。“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其实,我担忧的不是此时的掉队,恐惧的是在文学旅途,我是不是也会一直走在后面?甚至最终被抛弃?走了约一个小时,终于到达茅坪河,赶上了大部队。
茅坪河的水真绿啊!绿得有些不真实,像碧玉?像明镜?像宝石?搜肠刮肚,真找不出一个准确的词来形容它的清澈、纯净和秀美,我坐在船头,不时侧身用手在河水里划过,任柔柔的、凉凉的水漫过肌肤。
对面春秋寨上的关羽雕像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他在高山上的读书声似乎落进我们乘坐的船舱。好山好水已经令人陶醉了,更奇的是那一树树红枫,火红火红的在青山绿水中摇曳,勾人魂魄。
上岸后,有的人去看博物馆,有的人去看古城墙,我因为脚上打了泡,只能选择在原地休息。休息的场地山环水绕,舒适凉爽,在此歇息的多为本地文友。南漳作协主席赵丽唱起了《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她有一双明亮而写满睿智的大眼睛,一头微卷的短发,高挑的身材,着装大方得体。她微笑着唱,歌声在山谷、河水、林中荡漾,文友们纷纷拍手叫好。赵丽脸上露出少女般的羞怯,甚为可爱。她的样子和大才女张爱玲颇有几分神似。整个活动她唱主角,三天的行程她全程陪同,一个温和、亲切,热情,俏皮又干练的女子。想不到她的歌也唱得这么好!可谓是风景中又一道亮丽的风景。
“愉快的歌声满天涯------”她的歌声一直在我耳畔回响。此刻,我们与山水相依,与文友相惜,怎不快哉?
从春秋寨出来,在一家富有当地特色的饭馆吃午饭,熏腊肉、腊骨头炖干豆角、本地河里的小鱼等等风味菜让我们大快朵颐。
五
下午,乘车翻山越岭来到享有“中国传统村落”称号的麻城河村。走进村子的那一瞬,恍若隔世。村头的古树、斑驳的老屋、冰凉的青石板、长满青苔的天井、超大的石磨盘像一本本线装书,向我们诉说着光阴的故事。
一位老人坐在村头160多年的皂荚树下,古铜色的皮肤,陈旧的衣衫,像一座雕像立着。他说,他有86岁,老伴已经走了七年。三个儿子都远在外面。我问他,你是自己愿意在这里住,还是你儿孙不接你出去?他没回答。我宁愿相信是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村里还有一些看上去比他年轻一点的老人。我无法想象他们在这里日复一日的生活。尽管这里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诗意,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浪漫,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情趣,但是,长期在这里生活必须忍耐寂寞,甘受清贫。
在村子前,看见一个果园名叫“八月瓜果园”,以时间命名,有特色。当地文友解释说,这种瓜在八月成熟,状似香蕉,所以也被叫作“野香蕉”。成熟后果皮成紫红色,味道清甜。看来,要想吃到正宗的野果八月瓜,只能八月再来。瓜果成熟时最具诱惑力,人如此,文学作品亦然。
黄昏时分,一抹抹细碎残阳洒落在间间老屋的黄泥土墙上,一缕缕炊烟随着晚风轻轻飘散,头顶偶尔有黑色的大鸟飞过。回望麻城河,我想,那随着晚风飘散的一定还有老人们的落寞、惆怅和孤独吧。麻城河是时间的证物,老人们是时间的证人,他们彼此深情守望、凝视、陪伴,谱写麻城河不老的传说。
晚上回到酒店,我发了朋友圈:”在千秋古寨、福地东巩享福。”很快有几个朋友询问具体情况,要我发位置,说是以后要来这里吸氧、赏景。我极力推荐,得了福报就要回报,这也是我对南漳一点小小的回报吧!
31日清晨,要离开了,真有些不舍。襄阳、南漳的文友们一直站在酒店大厅和每个文友殷勤告别。此时,酒店里的锦鲤游得正欢,白中带紫的茉莉花馨香袭人。我说:“金南漳,好山好水好地方。我一定会再来的!”决没有半点虚伪、客套,字字是肺腑之言。
在东巩短短几天,我收获了“锦鲤”,饱了眼福,享了口福,遇见了许多温暖的人,圆了多年的梦。如此多福之地,我当然会再去。
推荐阅读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