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讲平说2616期:好本事都是熬出来的,好日子都是拼出来的,曾国藩有一套“困知勉行”的真功夫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即联系删除

文 | 趙玉平

平讲平说2616期#

这几天在和一个学琴的同学交流,他说感觉自己进入了瓶颈期,进步特别慢,感觉非常累,而且特别烦躁,有厌学的情绪,每天早晨睁开眼睛都会想同样一个问题,要不要放弃,要不要放弃?这种情况去年有一个家长也跟我讲过,他的儿子上高三了,正在准备高考。本来各种情况都比较稳定,小伙子在学习方面的进步也算是比较快的,不过就在考前两个多月左右的时间,情况突然有了变化,这位高三的同学情绪开始波动了,有了烦躁的倾向,甚至有了厌学的表现,而且自己感觉很疲惫,总是跟家长抱怨,怎么学也不进步,真是想放弃。

其实以上这位学琴的同学和这位高考的同学遇到了相同的一个问题,就是“高原期”现象,这种现象我们在学习的进步上会经常遇到。所谓“高原期”指的是在学习成长过程中,进步的过程突然停顿了,随之会出现一个停滞不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当事人自己会感觉到疲倦、紧张、焦虑,甚至会产生放弃的想法。那么一旦进入了高原期应该怎么办?今天我们来看看曾国藩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同治九年的正月十八,曾国藩给儿子曾纪泽写了一封信,这封信主要解决的就是曾纪泽在练字过程中出现的“高原期”问题。当时曾纪泽正在练柳公权的柳体,刚动手的时候还挺有兴趣,进步提升的也挺快,但随后就进入了高原期,感觉天天努力,但是收效甚微,几乎不怎么进步。然后他就写信给曾国藩,在信中吐槽抱怨,甚至流露出想放弃的这种想法。

在回信当中曾国藩讲了一句名言,“余于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尔不可求名太骤,求效太捷也。”在这句话里边,曾国藩就强调速成的想法要不得,一定要扎扎实实下点狠功夫才行。那么这个功夫就是“困知勉行”的功夫。

那么什么是“困知勉行”?接着曾国藩就做了解释,原文是这样的,“数月之后,手愈拙,字愈丑,意兴愈低,所谓困也。”意思就是说:练字练了几个月之后,感觉越练手越笨,越写字越丑,这个时候热情也降低了,兴趣也减少了,甚至有了疲惫厌倦的想法,这就是所谓的“困”。

接下来曾国藩又说,“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大家看到了,这所谓的“困”实际上就是我们刚刚讲过的“高原期”现象。曾国藩强调,出现高原期了,千万要坚持住,不要停顿,不要间断,用一个“熬”字诀就可以撑过这一关。过了这一关就可以进步一点,进入下一个阶段可能还会出现高原期,这个时候再用熬字诀再过一关,然后又会进步一点。这样不断的打熬,不断的突破,自然有“亨通精进”的时候。

在这段话里边,曾国藩给出了突破高原期的关键方法,就是启动非智力因素,调动意志品质,发挥耐力,发挥毅力,一定要熬下去、撑下去,不要停顿,不要间断。就像跑长跑总有一段就跑不下去了,觉得特别累,想放弃,这个时候一旦停顿下来,或者歇一歇或者走两步,那么整个的跑步过程就会毁掉。那么在这样的时候,只要咬牙忍住,坚持一下,别停下来,哪怕慢也别停下来,过了这个阶段自然会有快速的发展。所以曾国藩最后做了一句精彩的总结,“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天下事皆是如此,无论工作、生活、为人处事还是学习进步,所有的事情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波折有挑战,总会出现比较困难的时候。在这样的时候就要撑得住,就要熬得住,心里边一定要有一种咬紧牙关拼一下的狠劲,那么过了这一关自然就是一番新天地。把这一关打通了,自己就变成了真正的好汉。曾国藩从自己生活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困知勉行”的功夫,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好了,今天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儿,平讲平说,咱们明天接着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