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0.11.13
一、
临证对刺激性呛咳患者可用治嗽四药加僵蚕、蝉衣、木蝴蝶治之;对痉挛性喘息者可用芍药甘草汤加蜈蚣治之。
二、
咳喘病人若见鼻流清涕、咳吐白色泡沫痰者,可在应证方药中加入少量干姜、细辛、五味子、辛夷、太子参治之,收效良好。
三、
临证气喘病人若见发作急迫、痰涌气逆者,葶苈子、川椒目可用;若咳喘病人见喉中痰深、粘而难咯者可予炒卜子、赤芍、海浮石、皂角治之;咳喘病人见痰黄苔腻属痰郁化火者,可用桑皮、地骨皮、重楼三药治之;久咳之人,痰伏日深、饮邪内停、咳痰稀如水、苔腻而舌面少津者,若兼见大便溏稀不成形即可选熟地、苍术、干姜、五味子治之。咳喘已平,正气虚者可用黄芪、蛇床子、白术、防风、太子参益气养肺、补肾化湿、扶助正气,以防咳喘复发。
四、
临证治疗脾胃病在遣方用药时可佐用大枣和生姜二药,药食同用之品以调护中焦、清养脾胃,常收中焦健运之佳效,平淡之品不可轻视。
五、
诊治抑郁症患者时,一定要注意观察其眼神中有无哀伤、抑郁之目光,只要留心即可从患者眼神中读出文章。望诊时若患者眼中有泪水出、眼神哀伤者,此人必有悲伤之原因,若细细剖析,患者即会吐露“真情”。
六、
强直性脊柱炎现代医学认为是一种原因不明,以侵犯中轴关节为主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中医“骨痹”“肾痹”范畴,中医辨治常收疗效,但服药周期长,累计时日方能收效。临证以培补脾肝肾为主同时兼顾气血痰瘀为治。祛风通络、清热化湿、活血止痛为治标之举,补肾通督、益气养血为久图之策。其治疗大法以壮督益肾为常法,活血止痛、祛风胜湿、化痰通络为变法,补益肝肾、益气健脾、填精补髓为治本之法。
七、
阳和汤方出自清代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一书,本方原为治疗阴疽而设。但对经络阻滞,痹阻于肌肉筋骨血脉之症亦为切要。本方取阳和之名,有阳光一照寒凝顿解之意。方中鹿角胶乃血肉有情之品,温通督脉,补益精髓,因其价昂贵,笔者常用鹿角霜代之,收效亦佳,用量需在20g以上。熟地滋阴养血,在鹿角霜相助之下壮督养血为方之君;炮姜、肉桂温经通络;白芥子善祛皮里膜外之痰,有祛痰通络之效;甘草和中解毒,调和诸药。本方使用时重用熟地,大剂量熟地与小剂量麻黄相伍补而不腻,小剂量麻黄与重剂熟地解肌而不致表散。全方能温补营血之不足,解散阴凝之寒湿,使阴散阳用,寒消湿化。笔者用本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所致腰背冷凉、拘挛不适有良效。
八、
治疗过敏性哮喘常用的疏散外风药有炙麻黄、苏叶、荆芥、防风等,此类药质轻性散可宣达肺气;平息内风药常选地龙、僵蚕、蝉蜕等。药理研究证实以上祛风药均能缓解支气管痉挛和抗过敏作用。
九、
中医药典籍中对丹参、红花的活血化瘀功效有过明确的记载。《本草纲目》载:“丹参活血,并能破宿血,生新血。”红花可“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血。”从中药的性味归经来说,丹参性微寒味苦,红花性温味辛,这两味药都入心经和肝经,二药相配可以起到祛瘀生新,除邪而不伤正的效果。因此以丹参为主药,以红花为辅药,一温一寒,一升一降,活血的同时具有养血之功。对全身脏器供血不足是完美的药对组合,临床疗效可靠。
十、
开结降气法治食道炎有效,临证可用经方小陷胸汤加味治之。常选药有太子参10g麦冬10g石斛15g半夏6g黄连6g瓜蒌15g苏梗10g水煎服日一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