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的生活在书房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在生命中无数个孤独的不眠之夜,最喜欢待在的地方便是一间温馨的书房。古人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都是在书房中完成的。爱与被爱,知识与力量,相互吸引,相互融合。从古至今,恒古不变。

书房是文人“仕大夫”情结的起点,更是衣锦还乡后的秘境归宿。在这里,有对宇宙的探秘,有对精神的寄托,还有对人生的求索。从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中,每每想起“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坐在百年老屋的书桌前,以书为媒,以纸为伴,或读声朗朗,或红袖添香,超然物外间的心旷神怡就让人浮想联翩。更不用说,身居陋室之中,以“调素琴,阅金经”为志趣的鸿儒隐士也心之向往这样的书房雅趣。

因此,托物言志,刘禹锡的书房叫做陋室,陆游的书房唤作老学庵,纪晓岚在书房阅微草堂中完成了《四库全书》,蒲松龄的书斋名叫做《聊斋》,梁启超的书斋“饮冰室”取自《庄子》“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表达一代大儒内忧外患的心境,而乾隆皇帝的书房三希堂也曾悬挂着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贴》、王珣的《伯远帖》而得名。试想,能在这样的清幽雅致的书房里读书,岂不是人生一大享受!

古人读书讲究。据说,古代君子有四雅:焚香、斗茶、插花、挂画,这样的雅趣一定要在书房内才能完成全部。读书讲究环境氛围,或坐拥书墙,或山水为伴,或归园田居,在书香满架的书房内,一手茶壶,一本闲书,案几上摆放的是清供,看似简单的明式家具,一幅画作倾泻而下,凭添几分大气与雅气。

谁不想拥有这样的方寸之间的“世外桃源”,安贫乐道也可忘怀。在“剑未佩妥,出门已是江湖;酒尚余温,入口不识乾坤”的现代,拥有一间寄托情怀的书房,更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梦想。从家具到文玩,从字画到书籍,书画真迹,碑帖原拓,古籍善本,阳光温暖,时光正好,木质的地板和家具都散发着迷人的光泽。书房的布置不仅显示了主人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情趣,更平添魅力的是把看似寻常易得的物件随性摆放在一起,就是幅“岁朝清供”图。主人赋予书房灵魂,书房暴露主人审美。文化植根于传统中,书房承载了主人丰富的知识修养,文化内涵,人生经验,博通古今,别有韵味。

书房是阅读的场所,是心灵休憩的港湾,是回归后的放松与放下,是接纳与改变的净土。在这里,结庐人境,车马无喧。迎来送往,谈笑风生;两门一关,谢客净心。读书人的理想不过如此:能居庙堂之高,安邦定国;能处江湖之远,心无旁骛。

十年苦读,始于一间书房,最后也止于一间书房。一间安静的书房,风声雨声读书声,包罗万象,却也能给人无限的创作灵感。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只可惜,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拥有一间书房的乐趣,又岂能是人人可以都可以领悟的快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