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街 /上篇

本文来自原创散文集《平生爱好是天然》,作者蓝迤。

高街”,

HIGH STREET

这个词起源于英国伦敦,

指一个城市主要商业街。

路边都是

零售店铺的那种。

老济南城的高街”,也是老城最繁华的商业街有且仅有一条,“泉城路”是也。
说到“高街”,我的脑海里不能不再一次冒出“天意”一词。所谓天意,便是“巧合”一路跟随,一再发生。话说我自儿时一直到如今对这条高街繁华变迁竟是一眼都没落下
打小从这里长大不说,只说我工作若干年,不仅一直是在这条街上兜兜转转,且都是在这条街商业发展标志性时间标志性商业领域,直至我家搬离老城区之后,竟然还有机缘回到这里,回到我家老宅咫尺之间的地方,亲手参与打造它的“商业地标”。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亲自将这条家门口的老街,用“高街”一词做了概念提升。
细想这一系列深厚的联结,堪称“奇妙”。估计跟我一般大的“老城亲子孙”当中,如此的缘分,我差不多该是独一份儿了。
泉城路东起青龙桥”,西至西门”,根据我家老宅所在的县东巷的位置被我自儿时自然切割成三段
东段自“县东巷南口至青龙桥”,相对来说店铺氛围比较“闲散”;
中段自“县东巷南口至省府前街南口,是一直以来最得见高街繁华景象的一段;
西段自“省府前街南口至西门”,儿时印象中相对中段不太繁华,却比东段好些,是我较少光顾的一段。
之所以这样划分,因为儿时我们家的三姑大爷们分别居住在老城的不同地段的不同老巷里,我是个极爱亲戚间时常“走动”的孩子,而“泉城路”是我去“大爷”家必经的地段,也就是上述的“中段”,因为“大爷”家那时住在“省府前街”。
除了上述地理划分,循着这条“高街”的繁华变迁,在时间上还可以划分为“泉城路”改造前改造后两个时期;
改造前又可分为“百货大楼”与“四海香”时期和二者消失后时期;改造后又可分为有“百货”时期与再百货”时期。
我记忆的视线是从“泉城路”改造前,“百货大楼”独霸“高街”还并没有四海香”时期看起。
记忆点落在一双小红皮鞋。那时我还是个小小豆丁,记得“小红鞋”并不奇怪,那是因为我太喜欢那双摩登红皮鞋了,应是走路的时候,一路走一路时时盯着它不停地看,感觉自己美极了,于是乎它便成为一个印象深刻的记忆点;
感到奇怪的是,那时我总是一个人往返于老宅与“泉城路”西段,没有多次也总有几次吧,那么小的年纪,或许3岁,或许4岁,一个人从“县东巷”中间位置走半条巷子再走半条“泉城路”的“东段”,路程也不算短了,竟没有被人贩子拐走,大人们也十分的放心,现在来看这简直有点不可思议。
如今想来,那时整条巷子的人家如同“一家”,没有谁不认识谁,于是一个小孩独自行走的这段路程便如同一路都有人看护,自然是不必担心的了。
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的目的地是一家挺正规精致的糖果铺子,卖我最心爱的巧克力豆是从巷子出来左手边一拐不必过马路还没走到皇亭体育馆的地方。好像紧挨着一个文具店。
巧克力豆是我对巧克力的最初印象,是那种如同不带尖的“按钉”那样圆圆的样子,回想起来味道应是比较纯正的“真可可”,并不是现在有些卖的“代可可脂”,苦甜苦甜的味道直让人上瘾的吃到“流鼻血”。
除了这个深刻的记忆点,“泉城路”“西段”路北,我能记得的,也就是“皇亭体育馆”了,外观看颇有气势,大座椅似的占据着大半条西街。路南印象深的是几家运动用品专卖店,其中有一家专卖游泳用品,在那里待了好多年。“泉城路”“西段”路南的店铺似乎好多都是维持了多年不变的样子,不似“中段”那样变化多端。

▲ 这个最接近小时候吃的巧克力豆,记得是铁盒子装盛的

泉城路“中段”,说其“变化多端,指的是它在一段时期内店铺更迭变化速度之快。
然而在我记忆的深处,它却永远都是一副“老样子”,有一点悠长有一点弯曲熙攘却不喧闹热络中不乏文雅的一条别致“巷子”。
我相信许多老城的人们和我一样曾经相信,这条能够买到任何生活所需的“老街”,就该永远是那样有一点江南一般曲折韵致的繁华中隐现着千般风情万般优雅的“老样子”。
 从前的泉城路行道树更密,绿化更好
曾经那个时候泉城路是一条悠长的身形有着韵律美感的时而现出一点蜿蜒曲折路径的小街”。
铺子从来是一家紧挨着一家鳞次栉比的密集,中间的柏油马路上跑着有轨的电车无轨的公交车数量不多的小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偶尔还有马车热闹却并不觉混乱;两旁的人行道上大部分铺着小方格砖块,走着走着,偶尔会被一些残存的圆咕隆咚隆起的小青石绊一下脚,竟也感觉是发现了古迹般的一种趣致。
小青石现在太不容易见着了,青灰缎面一般的宝石般光滑灵动的家伙们曾经整齐的排布着的马路牙子们雨天会将整条街被冲刷后的质朴清丽展露的颇有质感的小可爱们
那时的泉城路也是真正葱郁的林荫路树木并不是很高很粗壮却是密密实实的排布着夏天走在人行路上无需打伞自有清凉地带的狭长青石的装点林荫的修饰,使得这条路有一种繁华深处却独立脱俗的美感,加上周围许多褐瓦青砖的老建筑,便更显出一种古典遗风的浪漫主义
这一种典雅的浪漫主义在当时甚至是潜移默化的渗透在老城人自己都不曾知觉的日常生活里:蛋糕要吃“稻香园”的,蜜食要买“一大”的,酱菜是“上海南酱园”的口感好,下馆子就得“燕喜堂”,绸子布料自然是在“瑞蚨祥”截一块,布鞋就穿“老隆祥”,钟表就是“亨得利”的好,眼镜在“精益”配有保障,拍全家福还得说是“人民照相馆”…

▲ 音像店应是在芙蓉巷南边,我霞姐姐说那时巷子里即可坐拥最新流行音乐

时至今日,我还清晰的记得未改造之前的那条老泉城路,我无数次从“县东巷”的家出来,一路西行至“省府前街”,那些老字号老店铺们的精确位置
最先经过的是临街一个铁栅园门独立小庭院包裹着红颜色的独栋房子,牌匾上写着“宏济堂”三个字。小时候从来不明白这里是干什么的,店铺的名字叫什么“堂”也真是够奇怪的。这位置在路北距离县东巷极近,还未到路南斜对个儿的“舜井街”。
往前走不远是县西巷”,那时也还是个狭长的巷子,过了“县西巷”不远就是“政协”大门,两边永远站着两个持枪守门的警察。“舜井街”起初是哥哥姐姐们上学的“65中”所在,那时“舜井”还静静的躺在一个大铁门后边的园子里,用铁锁链包围着整个街道是清清静静的,几乎没有什么商业氛围。
过了“舜井街”和“县西巷”,路北记得是有几家糖果和点心铺子,有一家卖花生粘,白白的糖裹着花生跟蚕宝宝似的,只是齁甜我不爱吃。
再往前走不远就是“珍珠泉”“院前”了,那里路东一个比较大的邮局在那里一直待到接近2000年的时候吧,是老泉城路地标之一,老城人一定都记着。

▲ 还记得那时的交警吗?济南交警全国闻名的年代

从这里开始,我记忆中的老店铺们就更清晰了,应该先是“一大”,老城人最爱的点心铺子,里头卖的糕点样式数量没有上百种也得有个7、8十吧,我记得有我爱的果酱蛋糕卷白蜜食糖果果虾仁儿酥,还有长寿糕红蜜食山楂糕果丹皮白巧克力黑巧克力、其他各种点心、糖果、还卖水果,糕点一律是油纸袋子装盛,带着白帽子售货员手脚特麻利,包好用细麻绳一捆,动作快的人还没回过神儿东西就变成特齐整的一摞了;
然后是“人民照相馆”,国营之前还是我们家一位远房表哥开的;
接着是现在还在老位置的“新华书店”,那时不仅图书多,文具也多,什么笔墨纸砚、画画的颜料油彩、还有好看的“塑料书皮儿”、“自动铅笔盒”,我记着都得到这儿买才好。这里周边的小店小摊位也多,卖很多小零食,“糖葫芦”、“冰棍儿”、“烤地瓜”都有,还有一个长年在这里的书报亭,报刊杂志很是齐全;
这位置正对面还是斜对面的路南便是当年最有人气的“百货大楼”了,一开始还没有什么“四海香”,就是“百货大楼”独霸一方,忘记是4层还是5层,反正小时候觉得挺高的,而且能买到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似的。
不知什么时候“百货大楼”周边越来越热闹,多了一个“四海香”,多出好多服装店、小吃店、小吃摊儿,那儿大块的新疆“油炸羊肉串”曾经盛极一时,还有大铜壶的“茶汤”,因为里头有最讨厌的“青红丝”,我于是一口都没尝过。
还记得“百货大楼”附近有几个小店铺,大多是卖衣服的,因为嘈杂热闹的店铺旁边竟然有个极小的小黑胡同还住着人家,很有些印象。
那里也卖些好吃的,忘记是“烧鸡”还是什么,只记得常常在那里停留。
那附近一家铺子就是我买做灯笼的皱纹纸的小店,里边同当时许多店铺一样,是那种高过我个头的水泥售卖台子,很是结实,百年不塌的样子;
旁边不远有一家很高的圆拱形大门洞,忘记里边是个什么机构,记得泉城路上好几家这样的拱形门洞,里边深处才有开阔的或是幽深的房子,有点神秘感,那门和房子的建筑样式很有点西式风格
目光从“百货大楼”收回到路北过了新华书店”紧挨着就是有名的“芙蓉巷”了,那时并没有什么气派的牌坊式的大门,就是一条小胡同,通往我大姑家。
这巷子附近历来也是人气满满,因为巷口东边是老城曾经唯一的面包牛奶专卖店,属“国营”。那时的面包样式比较单一,就是纸包着的正方形,如今的黄油面包的样子,但好像没有黄油,只是有的带着果酱这家店是家人们常念叨的在我婴儿时爷爷长年风雨无阻为我取牛奶的地方当年那些厚实的宽口大圆盖子的玻璃奶瓶如今少见了,却在我的记忆里永不磨灭的记着爷爷的“丰功伟绩”。
巷子西口,我还清晰的记着是“精益眼镜店”、一家什么乐器都有的“乐器行”,然后是“亨得利钟表行”,这三家店紧挨着,在小时候被我认为是“泉城路”最优雅的店铺,大概因为带着浓郁的西洋气息
芙蓉巷”的斜对个儿一个狭长的小巷子叫“卫巷”,是零几年才拆除不见的,那时候印象深刻的是巷口专门卖冻鱼”,跟卖冰棍儿一样的大棉布盖着一车一车的,也是人气鼎盛。
后来在我工作之初的几年里,“卫巷”路口开了一家叫“卫巷”的小饭馆儿,被我们一帮熟客笑称是只卖四菜一汤凉拍黄瓜腰果西芹炸鱿鱼圈肉丝炒拉皮紫菜蛋花汤。后来巷子拆了转到芙蓉巷里头,仍然叫“卫巷餐馆”,仍然是靠着这四菜一汤撑着门面,门脸儿不大但味道确实不错。
如今卫巷也只有靠着这个卫巷餐馆证明它曾经的存在我倒是希望它就这么四菜一汤的小门脸儿的慢悠悠的永远这么存在着
从“芙蓉巷”到“省府前街”,这一段路程的店铺我几乎没有什么印象了,到了“省府前街”,我常走的路程也告一段落。
偶尔从“省府前街”往“西门”(上述的泉城路西段)这一段逛逛,印象深刻的也只有路南的“瑞蚨祥”,好像就是如今的“齐鲁金店”和“工商银行”的位置附近,印象当时很是气派,感觉像是大理石的建筑似的,里边好像也是大水泥的台面,那一卷一卷的绸缎,过年的时候,就变成了家里的女眷们穿的盘扣花绸褂子和小袄,那时特别时兴的洋气打扮;
路北我只记得一个两三层楼的大店铺,卖儿童服装和玩具的,还卖童车,我六一儿童节的新衣服和新玩具好多都是来自这里。

▲ 8090年代的西门

因为对改造前的泉城路一往情深如今我依然怀念它那时的美丽
还记得那时走走逛逛一天,一直走到“西门”—泉城路的最西头,路面便相对空旷,返回的时候常常是夕阳西下火红的落日巨大无比将路边的树木染成一片金橘。有风吹起时,树叶在金色斜阳下飒飒飘落归家的人们也在这温暖的大银幕下留下闪光的剪影…那一幅极美的画面一直魔力一般的烙印在脑海。
老街的四时之美也极富情趣”,那浓荫欲滴的夏日和冰雪清奇的冬日尤其使人着迷:
或是在曲径通幽一般的小森林中一一探寻那阴凉深处的宝藏”,车辆稀少的时候,静听树叶吟唱的风之歌就可获得无比的清爽时而数一数从翠绿之中挽手走来的一对对儿吃着冰喝着橙的趣致风景线躲在一边不知怎么就放出傻小孩儿的坏笑
或是在冰雪奇缘般的秘境中时有藏着巫婆样子的大火炉咕噜噜冒着诱人的烤地瓜香气那白皑皑中出没的扛着冰糖葫芦的大耳朵帽怎么看怎么像猎人一路走一路打滑的小孩儿们倒像是兔精灵”一样,而我则是在热乎乎和冷飕飕的童话世界中,正寻思着搜罗一根儿叫“雪人儿”的甜点,就着风景解解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