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风起》续集连载6
小强做的是直播平台
许晴晴继续说,孩子们要合作做项目,谁跟谁合作不是一回事吗?我们不好强迫拆散他们几个呀。但有一点,吕晓波的投资,那是一分钱也不能要的,弄不好被他带进笼子去了。
丁刚强对许晴晴说:“这一点特别重要,还是你这个丈母娘和小强说吧。你的话,他们会听的。”
许晴晴笑笑说:“那我就试试哦。”
两天后,小强给丁刚强来电话说,他们自筹了一笔资金,注册了文化公司,专作直播平台,马上可以开播了。
小强还说,岳母许晴晴给他打过了电话,讲了选择合作者的重要性,告诫说千万别使吕伯伯投资的钱。
丁刚强“哦”了一声。
小强继续说:“其实呀,我和小晴都知道,吕伯伯要投资,只是一个幌子。那里头有文章,要不他干吗老远跑到朝阳市去请客?他的绝活儿是要套现纳税人的钱,用中国大陆的话说,是套政府的钱。这算什么回事呀,做项目就是做项目,不好好琢磨经营之道,老惦记着从政府的口袋里找钱。纳税人的钱那么好动呀?这在美国是不可能这样做的,只有在中国,才有那么多人倒腾这些事儿。我们看不惯,也做不来。”
丁刚强听了这话,好心欢喜。心想,看来这两个孩子在国外待了几年,真的不可等闲观之。吃多了洋面包,人也成熟了。他本来想好好表扬儿子几句,但找不出好的词儿来。他不知道是该赞扬美国的价值观,还是该表扬儿子学了美国那一套。
小强和小晴当初不愿意回国,主要是在国外有了稳定的工作,收入也可观。他们先前在吴长征的公司里做事,小夫妻两个人,一个做软件工程师,一个做资料数据分析,做事得心应手。吴长征在上海有分公司,任萍的工作是联系客户,拓展中国的业务。这种中美结合的套路,很是合乎他们这个家庭的状况。按照这个思路生活,那美国公司的工资,在中国生活,或是在美国过个中产阶级的生活,都是很满足的。小强虽然不是学的计算机专业,但知道做软件很累,在加州的硅谷做这个行当的华人,大都是给人家打工,高级苦力而已。他利用业余时间读了个网络运营的学位,梦想有一天能够建立自己的网络王国,不是不可能的。但他的父亲硬要他们回来,孩子们只好从命。别人以为那是美国混不下去,其实是父命难违,他们只好硬着头皮回来了。现在回国了,才发现中国的网络有那么大的市场,要是自己倒腾个什么东东,再栽培到美国的土壤上,说不准弄个什么奇迹出来。这样一来,小强他们的心里悄悄地发生率变化,似乎有一种大干一场的劲头。
回国来,看到许多以前的同学都是跟着父母混,弄个好的位置,平平安安过过太平日子。小强和小晴的父母都是体制内的人,也算角色,如果和其他干部子弟那样混,使很舒服的。但他们觉得那样没有多少意思,父辈总是要退休的。再说丁刚强也就是个政协的弼马温,能耐就那么大。即便他们有能耐,也不会出面为子女办事。这一点小强时很明白的,所以他干脆自己创业。好在他们有作软件工程师的基础,又有网络运营新理念。大家都说,今年是直播是元年,明年可能是大年,前景可观,于是搭起了一个网络直播平台,叫做“江东食客会”
丁刚强听了儿子要玩微信直播这个新鲜事儿,很是高兴,在电话里连连说好。
小强对父亲说,现在人们都把注意力放在手机上,网络是现代社会最有趣的一个窗口,网上所有的愤怒,基本都源于没钱;网上所有的励志,基本目标都是挣钱;网上所有晒的幸福,基本状态都是有钱。咱们弄的这个项目呀,门槛儿低,花不了多少钱,只是目前我们辛苦点,找一两个实习生先干起来,把人气做起来,粉丝多了聚了人气,平台就立起来了,不愁没有人青睐。丁刚强对网络做过研究,网络的发展正应了那句老话,酒香巷子深,也就是说,内容为王。有了好的内容,不愁没有粉丝。大数据时代,谁掌握了制高点,谁就占先机,以后的的目标是变现,只要我那们的节目有市场,我就不信没有人看上,风投资金自然会找上门来。
丁刚强在电话里笑笑,说:“咱儿子多有志气,有眼光〉”
丁刚强又说:“如果需要我帮助什么,你直说,帮个人气场还是可以的,毕竟老爸有一批江东大学的校友,江东省内不少人站了好位置,在北京上海都是角儿,他们帮你出点主意造个势也不会违规,时下提倡支持私营经济、支持文化产业,你做的这个项目,靠谱。”
老爸的一番话,把儿子心说暖了,小强说了好几个“谢谢”。
丁刚强又说:“只是有一点你们别打这个主意,我是省文资委的副主任,李远叔叔是文资委办公室的主任,他手头那点钱,你们就别打主意了。”
小强说:“我岳母已经提醒过我,我也和小晴说了,那是吕伯伯的主意。小晴早就说过,咱们这辈人的事儿,压根儿就不想要老辈们掺乎。”
丁刚强想表扬一下许晴晴,但现在是和儿子在讲电话,对孩子不能这么说表扬他的岳母,只好说:“还是咱们小晴呀,识得大体。”
罗小晴成了网红
元旦过后,在江东省普遍开了花似的,年轻一辈的人,都玩起了直播。做直播的有大学生,有上班族,也有家庭主妇。那些做小买卖的人,干脆就把商品拍到视频了,让顾客选购。一些喜欢美食的人,不管什么菜品端上桌来,先做的事情是拍个视频发到朋友圈里去,紧接着就有人评点,好像菜品的鲜味跑到视频里去了,顷刻会吸引大群人围观。
一时间里,玩“抖音”、“拍客”,听“荔枝”、“喜马拉雅”的风起云涌,小强他们的平台嫁接到这些上面,很快就火了起来。
吕萍萍多次说,他爸爸吕晓波要投资,把这个项目做得更大,争取快点变现,或是弄到政府方面的支持资金,马上腾出手来去别的项目,那样笑意会很快很好。但小强和小晴觉得没有必要。一来现在的平台才搭起来,要运行一段时间,看看市场需求做出调整。二来投资忌讳的是猛下大本钱。做网络平台,最好是借力而不要自己铺大摊子。做平台是烧钱的买卖,广式靠振幅弄点补贴资金是远远不够的,要花大力气投资,那是大财团干的事儿,小公司还是谨慎点的好,
小强也早从同学那里了解到,吕晓波的公司就是玩财政的投资起家的。现在这个平台还没有成形,财政会不会支持很难说。除非是老爸和李远叔叔出面,或许能走个捷径。
这条道儿,老爸早就堵住了。小强干脆对吕萍萍说:“别指望我爸爸啦,那条道呀,没门儿。”
他们和吕萍萍算了一笔帐,开张的费用只有十几万元,不如自己先垫资。没有办公场地,借用了星火集团的一间闲置的的房子做演播厅,办公和后期制作都在这个屋子里 没有聘用人员,主创主管是小强,主播是小晴,财务主管对外联络推广总监是吕萍萍,现场直播请了一个大学生团队,真正的白手起家。这样做了十期节目,关注的观众从四万直线攀升达到了三百万,加上回播的五百万,收入也达到了四位数。
小晴做的视频节目是“江东食客汇”。她在美国修过食品专业课程,正好和所做的节目内容吻合,做起内容来手到擒来,再加上她天生就是一个食客,对各种美食来者不拒,能够品得其中的酸甜苦辣,评点起来头头是道。她那漂亮的脸蛋,专业水准和中西结合的思路,再就是中英文夹杂的解说,创造了一种新的直播风格,很快就成了网红,名下聚集的粉丝上百万个。
作为新兴起的自媒体,“江东食客汇”微信视频直播的内容,是人们衣食住行话题,不涉及政治时事,更不牵扯江东的大佬小官,正合乎九零后零零后这帮人的口味,小晴天生丽质,现场直播加美食评论,烹调技艺讲究,从选料到下锅出锅细节一点不漏,画面富有动感,加上纯正的普通话解说平垫,很能吸引眼球,点击率呼啦啦点击直线上升。她的一篇评点臭豆腐的文章,从食材选择、调料配置到现场烹饪,加上顾客点评,洋洋洒洒好几个小时不间断,引来围观的人群风起云涌。三天联播加回播,点击超过百万,打赏的金额上万元。做这个臭豆腐的小店“五爹臭干子”小吃店,从此门庭若市,本地人交口相传,外地人来旅游必定要尝一尝“五爹臭干子”,这个闹市中小店也就成了清溪市的一大景点。
挂了“五爹”的大名,臭豆腐又火了一把,小晴也成了网红。她既是美食推荐人兼评论家,又是美食的品牌、知名餐饮业的形象代言人,红的像火一般艳。清溪市好些个餐馆酒楼排队请他们去做直播,街头巷尾的广告牌上挂着许小晴的笑脸,笑脸下面就是她的微信公众号扫码号。
俗语说,人怕出名猪怕壮。这话在小晴身上得到了应验。有了名气,有了流量,等于就有了市场,有了市场,自然就会有人找上门来和你一起去开拓更大的市场这就是现代经济的运行规则之一,扶强不扶弱,抢的会越来越强,弱的很有可能就会被淘汰掉。
两个月以后,上海一家投资公司找上门来,说要与“江东美食汇”合作,投资两千万元打造一个贯通南中国的美食交易平台。清溪市和江东省食品办听到这个信息,不想本地品牌外流,决心保住这个本地品牌,立马找上门来,劝说小强小晴吕萍萍要立足本地发展,不要和外地的资本联合,别让肥水流进了别人的田地,并提出财政扶持一大笔资金,把东江美食汇和小强的公司做大做强,并计划和证监委协调,争取办理申报上市公司的手续。
这对“江东美食汇”当然是一个利好的福音。
但对吕晓泼可是一个极大的遗憾。
弄到财政的拨款,这是吕晓波最初要投资的本意。网络经济是当前一大热点,吕晓波很明白其远大前程。他是看准了财政会投入的,玩财政的钱是他的老套路。但他没有想到,一个吃的项目,一个网红经济模式,这么快就可以变现,而且投资商还和财政在争投资机会,简直是天方夜谭,他感叹自己生存的这个社会已经变得不可理喻了。现在真的有了财政的钱,但是进不了自己的口袋,很是遗憾。他彻夜难眠,悔不该当初没有使劲儿硬往这个项目里塞钱,那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呀。这是千载难逢的一本万利的机会,虽然儿子吕萍萍在里面有点股份,可惜不能占大头,更不能独吞,多么可惜哦。
他捶胸顿足,摔盆砸碗,但机会已经失去,他只能伤心地在家里喝闷酒。
老家八道菜
丁刚强看过几期“江东美食汇”直播平台的节目,觉得这些孩子很有思想,不靠父母自己拼打,居然闯出一条路子来了。
看完直播,丁刚强觉得美味一直在鼻尖儿上晃动,简直口水要流了出来。他一时兴起,想起小时候在老家吃过的美食,便提笔写了一篇文章,回味小时候的味道:
我的老家在清江河边的一片平原上,往北是一望无际的湿地,往南是延绵起伏的丘陵。老家有句俚语:清江县出城,十里不同音,说的是地域与语言风俗的差别。我家与南边的县城相比,语言风俗有明显的差别。而从东往西南走,直到我上学的那个小镇,或往东北走到铁路线,都不过十几华里路程。这片区域语言习俗风土人情差不多,大概属于一个民俗圈吧。
除了语言以外,最主要是饮食习惯没有多大的差异。主食米饭红薯,副食猪肉和鱼虾,蔬菜都是萝卜白菜豆角黄瓜南瓜冬瓜茄子,自给自足。红菜苔、西红柿、卷心菜、花菜等,大约是在我儿时才从外地传过来的。因为食品单调,家乡的菜肴也不丰富,大凡婚丧节庆之类的酒席,均是八道菜。家乡人把吃大席称为“吃八道”。这八道菜是我儿时的味道,也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
我的童年时代,物质匮乏,按计划供应,品种不多,数量少得可怜。在我的记忆里,老家的八道菜实际只是六道菜,因为有两道菜是重复上的,加起来算作八道。这些菜肴大都是用猪肉和大米做成,很适合人们肚子里油水很少的客观需求,自然花样少了一些。乡里人做宴席讲究实惠,绝不会少一道程序,味道也是很讲究的,湘菜风格,重油重色重味。和湖南其他地方不一样的是,这八道菜都不放辣椒。
第一道菜叫“酥圆团子”。把红薯去皮和米饭一起煮熟,捣成浆,捏成一个个丸子入油锅炸成金黄色,沥干油后上碗。这上碗是很有套路的,丸子从碗底开始排成一个个圈儿,上一层与下一层之间洒上红糖或白糖。丸子圈圈用一根干净的稻菜捆起来,大凡要垒上五六层,入罾笼蒸熟,端上桌像一座金色的宝塔,看上去漂亮,吃起来香甜。如果酒席场面不是很大,只有两三桌客人,主家会改这道菜为糯米粑粑,煎得金黄,再加糖水,也是蛮有滋味的。也有做酒席不用酥圆团子而煎糍粑的。老家的糍粑有两种,一种是圆圆的一大张,与湖南其他地方大致相似。另外一种是把糍粑做成法国长棍那个模样,家乡人称这个为“海参糍粑”,可以蒸着吃也可以煎着吃。我们那个地方与海洋相距十万八千里,怎么取了这么一个洋气的名称,?孩童时代我就弄不明白,问过好些个前辈,他们也说不出缘由来。
第二道菜是高汤熬笋丝。这道菜的做法很简单,无非是做扣肉的猪肉熬出的汤汁,加入笋丝久煨而成。大厨的水平巧在刀工,笋丝切得细小如丝,入汤加酱油味精胡椒粉,出锅后再加大蒜或葱花,自然香气四溢。那个年代买点笋干很不容易,也有以海带丝替代笋丝的,也是巧在刀工。海带丝切得越细越好,油盐入味,余味无穷。
第三道菜是粉皮,也就是红薯粉皮。现在湘菜店里常有一道“汨罗粉皮”,和我们老家的做法差不多。这道菜也是用肉汤煨制十几个小时,略带汤水出锅,既有美味,更饱肚子。
第四道菜是扣肉。老家扣肉的做法与大饭店做扣肉的方法大致相同,不同的是放点辣椒粉,也不在碗底垫腌干菜,肥瘦相间,大快朵颐,实实在在。如果办的是白事,也就是丧事,要吃斋,有的人家便将扣肉改为豆腐。豆腐油炸后,像扣肉一样码起来蒸锅,同样有模有式。我的奶奶去世时办酒席,做大厨的是我的亲舅舅,一个远近闻名的大师傅,他做的就是拿手的豆腐宴。
第五道和第六道菜,仍然是笋丝和粉皮。想来是为了让客人吃饱肚子而重复吧。
第七道菜是炒肉。老家叫“羊肉”,这只是个谐音,到底是羊肉还是洋肉或是别的什么字眼,没有去考证过。这道菜其实就是回锅肉。这回锅肉,不是湘菜川菜铺子里常有的香干回锅肉芹菜回锅肉大蒜回锅肉那种做法,炒肉是带汤的,碗里几乎全是瘦肉。满满的一大碗,只放点大蒜调味,不和其他食物一起炒,不然客人会说主家小气,肉都不让人吃饱。
第八道是木耳粉丝汤,还是用肉汤煨成的。老家有句话,上了粉丝汤,酒席就收场,说的就是这最后一道菜。
上了木耳粉丝汤以后,会上几个小菜。一般是萝卜白菜,小鱼小虾,腌制干菜,用于佐餐下饭。这时会有帮工的人,端着一个蒸好了米饭的木桶,给各桌客人每人添一碗米饭。这个帮工的人会很客气地说:“菜不好,饭要吃饱哦”。
管饱,是老家八道菜的基本原则,很符合当年食品短缺的实际情况。老家有句话,狗肉上不得席面。宴席上,主要是吃肉,吃猪肉。但我弄不明白,为什么鸡鱼牛羊和蛋类不上席面。我们那里不养羊,牛为力牛,撇开这两种,可以理解。为何不上鸡鱼蛋?怎么也不得其解。清江河鱼虾丰富,平日里是下饭菜,不算大菜,也还说得过去。鸡和蛋上不了席面,就不好解释了。同是一个县与我的老家相距几十里的一些地方,宴席上有鱼丸子、蒸蛋卷之类的菜肴,色香味俱佳。老家人说起这些菜来,总是说别人要“客气得多”,也就是说花样多些,排场大些。如果去掉重复的两道,加上这两道,那自然要客气得多,却很少有人跟着学样。我几乎没有在老家的各式酒席中吃过这两道菜。
我上大学后离开老家,一年难得回去一趟。儿时的味道总是不能淡忘,嘴馋的时候常常会怀念八道菜的味道。不久前回去参加了一个晚辈亲戚的婚宴,满以为可以吃吃那老八道菜,饱饱口福了。等到吃完最后一道菜,也不见渴望尝到的久违的菜肴。每道菜完全是城市菜馆子里的菜式和味道,使我大失所望。亲戚们说,基围虾、鱿鱼卷、杂烩汤,那才叫客气呢。现如今的老家的大厨们,都是从省城学了回来的,过去那八道菜,早就没有人爱吃了,因此没有人会做了。
我伤感极了。
这几年我关注非遗项目,对于老家逝去了八道菜的技法,着实伤心,深感失职。好在我的舅舅传教了一些手艺给我,还能马马虎虎做得出来。我庆幸自己继承了舅舅的衣钵,得赶紧申请做个非遗传承人,然后开个名叫“八道菜”的馆子,将祖传的非遗项目发扬光大。
朋友说,以后的日子里,俺做不了干部了。
写完以后,丁刚强觉得很得意,伸伸懒腰,双手交叉活动一下手腕,又站起来转了一圈,然后坐下来将电脑上的这篇文章保存,再复制了一份,移动鼠标点击,转到儿子小强的微信账号上去了。
丁刚强很得意地点燃了一支烟。对于平日不吸烟的他来说,这种做法纯粹是享受的意味。烟圈儿在眼前飘动着,那股香味一直在鼻子尖儿上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