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参的功效作用与主治,太子参的保健与食疗

【科属与别名】

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异叶假繁缕的块根,又名孩儿参。处方名: 太子参、孩儿参。

【性味、功效与主治】

味甘、微苦,性平。功效: 益气健脾。

主治小儿病后虚弱、倦怠乏力、纳少口干、消瘦等病症。

【主要成分】

太子参含果糖、淀粉、皂苷等成分。

【临床应用】

1) 治疗小儿虚汗。

2) 治疗小儿发热后体虚,不思进食。

3) 治疗成人病后体虚、纳少、乏力、心悸、口干。

【剂量与用法】

(1) 药典剂量 9~30g。

(2) 临床常用剂量 9~30g。

(3) 大剂量 15~30g。

(4) 使用方法 水煎服。

【临床体会】

1. 太子参的故事

《本草纲目拾遗》上的太子参是人参的小枝。现今的太子参在清代中期的本草著作中才开始有了记载。

据传清代江南名医被宴请入宫为太子治疗痰火之证(相当于急性肺炎)。太子身体非常虚弱,痰火为一实邪之证,应该使用清热化痰,驱邪外出的治法。但前医都用了人参,人参虽能补虚,但能滞留痰火,是不宜使用的。可是处方需经太医院与太后的审核,不用人参是行不通的。江南名医事先了解了情况,就想了一个替代的方法——用太子参替代人参的方法。

2. 太子参替代人参的来历

太子参原名孩儿参,产于江南,外形类似小枝人参,不苦,略带甜味。民间用以治疗小儿虚弱。江南名医假充人参带入宫中,取名太子参,来替代人参治疗太子不宜服用人参的痰火实证,与清热化痰的方药同用。由于太子参《本草纲目》上尚无记载,太医院御医与太后都相信了。太子的病治愈了。太子的病是清热化痰药治愈的,虽然不是太子参治愈的。但太子参作为一味正规的中药从此就流传下来了。

3. 太子参的效用

中医理论表明: 儿童为纯阳之体,此期阳气正旺。人参为纯阳之药,因此儿童不宜。现知人参可促进儿童提前发育,当为禁忌。党参也不相宜。太子参不含人参皂苷,没有这种促进作用,最适宜用于儿童。

太子参益气健脾的药力很弱,当然就不会产生胀气上火等不良反应,也不会产生激素样的不良反应。因此,可作为儿童的脾胃虚弱、乏力、纳少治疗之用,也可作保健品使用。

太子参治疗中老年人的五脏之虚弱和疾病的药力较弱,只可作为调理之用,如作为治疗用药可能解决不了什么病证。

【保健与食疗】

1. 太子参的食用与食疗

太子参淡淡的甘味,淡淡的好闻的清香,淡淡的颜色。

食疗可制作药膳、菜肴、汤肴、火锅、药酒、饮料、糕饼、糖果等。甜、酸均可相配。

2. 药膳

太子参单味可制作各种药膳菜肴,如鸡、鸭、鱼、肉等特色菜肴。也可与沙参、麦门冬、枸杞子、地骨皮、藿香、白豆蔻等相配,制成复方普通菜肴。用以强身。

3. 保健品

太子参可制作药酒、饮料,可利用其甜味,还可加入少量冰糖、蜂蜜等甜味剂,尤其是制作儿童饮料,用以儿童强身,防治疾病。

4. 文件规定

太子参在有关文件中属于第二类。

【不良反应】

1. 传统文献

《本草再新》:“无毒。”

2. 临床观察

太子参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长期服用也没有明显不良反应。

【禁忌证】

太子参无禁忌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