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秦书day121:古人对简体字的态度
繁简字在如今社会,形成了一道截然分明的界限,普通人多使用简体字,而从事古文字研究或对古书感兴趣的则青睐繁体字。网络上曾几何时还有一段对繁简字的争论。简单来说,现代有相当数量的人对繁体字改成简体字很不满意,他们认为简体字大大影响了汉字传达丰厚意蕴的能力。然而,真的是这样的吗?
其实呢,古代就有我们今天所谓的“简体字”,这可以上溯到甲骨文时期,比如干勾“于”字就出现在了商周时期,反而是我们现在认为是古字的“於”字产生比较晚。
繁简汉字在汉字发展史上,有一条规律,即趋向简化。因为什么?汉字是为了方便人们书写的。再举个例子,秦代时,李斯主导了小篆规范化过程,但与此同时,一般小吏与底层老百姓,使用的却是隶书(称为秦隶)。今天我们已经从太多的秦代墓葬里发现了这个现象,比如云梦睡虎地秦简与里耶秦简,他们几乎都是用秦隶来记录书写每日的工作与生活的。
这个问题,想来也很好理解。在秦代,小篆作为官方正字,一般出现在正式的文书之中,而隶书因为书写简便而稍显潦草更易在普通百姓当中流传。这也可以透露出,小篆和秦隶的不同用途。到了汉代,秦隶经过了更加规范化过程,越来越成熟,于是汉隶成功超越了秦隶。
那有人要问了,在古人眼里,“简体字”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呢?
在古人那里,简体字叫“俗字”,俗字,即通俗的字体,是指古人为了书写方便而使用的字型。比如“声”在古代正字是“聲”,俗字写成“声”,俗字有一部分如“声”这样化繁为简型(取其一部分)。还有将错就错型的,比如“步”的俗字“歩”,就是因为太多人写的时候不自觉地加了一个点。还有现在也能看到的左右结构写成上下结构,比如群和羣,峰和峯等等。再有就是毫无关联就想简写的,比如“軆”和“体”。所以无论是“声”还是“体”这种现代的简体字,都是古来就有的字,只是当时称为俗字。
在唐代,颜真卿的大爷颜元孙在文字训诂方面成就很大,曾撰写过《干禄字书》。他曾经说过:“所谓俗者,例皆浅近,唯籍帐文案,券契药方,非涉雅言,用亦无爽。”他的意思就是说,俗字的好处是比较浅显,易懂易写易记,只要不涉及到公文药方合约,用起来也无大碍。
我们从这路可以看得出来,古人对“简体字”的态度是很宽容的。对比一下,我们今天的有些人是该反思一下了。
今天这个话题就说到这吧,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