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器可持续性评级制度将在明年启用
地球轨道上的空间碎片示意图
【《太空》网站6月21日报道】从明年开始,航天器运行者将可申请办理可持续性评级,以证明其卫星等航天器不会给轨道环境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并有助于太空垃圾问题的解决。旨在鼓励可持续行为的这项评级将从任务设计的各个方面进行评判,包括轨道选择、防撞措施和离轨处理方案。各公司将能因在航天器上加装磁板或抓手等有助于在卫星到寿时予以主动清除的特殊装置而获得加分。
世界经济论坛(WEF)6月17日发布消息称,这项“空间可持续性评级”(SSR)制度由世界经济论坛、欧空局和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联合制定,将由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航天中心监督实施。评级将面向所有各类航天任务,包括载人航天任务。
世界经济论坛移动与空间主管克里斯托夫说,该论坛希望激励更好的行为将促使航天业行为体在可持续性方面展开竞争,形成一种争先恐后的局面。评级将设四个认证等级。项目支持者希望,拿到好的认证结果将能为各公司带来其它好处,比如降低保险费用或改善在投资者中间的口碑。
欧空局空间安全计划负责人克拉格说,“SSR旨在影响所有航天飞行行为体的行为,尤其是商业实体,并帮助使我们极力要求的可持续做法得到普遍采纳”;“为实现这一目标,SSR评级包括对任何任务会给其它运行者和总体轨道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风险开展同行评审式的评估”。
专家层面早就在担忧太空中卫星数量的日益增加。太空探索公司、一网和亚马逊等私营公司近年来已开始建设将涉及数以万计卫星的巨型星座,而这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后64年来人类发射的卫星总数还要多。
随着卫星数量的增加,发生碰撞的风险也在与日俱增。卫星相撞会形成大量的残骸,比如美国铱公司一颗通信卫星和俄罗斯“宇宙”225军事卫星2009年发生的碰撞。那些残骸随后会继续沿着其自身的飞行路线以2.8万公里的时速疾驰,从而威胁其它在轨航天器。
按欧空局给出的数据,目前地球轨道上共有约3.4万块尺寸大于10厘米的空间碎片,另外还有约90万块尺寸介于1~10厘米的残骸,而尺寸在1毫米到1厘米之间的物体数量更是有惊人的1.28亿个之巨。
事实上,专家们认为,由于空间碎片数量已非常之多,所谓“凯斯勒效应”的初步迹象已在显现。凯斯勒效应是指具有破坏性的一种连环碰撞现象,有可能会导致太空中的某些区域无法使用。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空间使能研究组组长伍德说,“为保证全球共同体未来几十年仍能继续在太空中运行,在工程研究、政策制定和规范建立方面还有更多的重要工作要做”;“参与SSR项目的各方均致力于继续开展这项重要的工作,并希望其它各方能不断地加入进来”。
空间碎片问题最终已在政治层面上引发了更多的关注。在最近在英国康沃尔郡举行的G7领导人峰会上,各主要工业化国家的代表同意把太空垃圾问题作为一项优先工作,以期确保空间未来的可持续利用。
“空间可持续性评级”制度花了两年时间来制定。申请将采取完全自愿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