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华 医者榜样】 裘法祖:裘氏刀法代代传

“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这是医学大家裘法祖生前常说的一句话。

裘法祖立志要做一名医生,初衷则是为了解除千万个母亲的病痛。1914年,裘法祖出生在西子湖畔一个“书香世家”,18岁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预科班学习德语。1933年春天的一个傍晚,裘法祖的母亲突然腹内剧痛,呻吟不止,医生、郎中都束手无策。不久,母亲就痛苦地离开了人世。裘法祖含悲查阅西医书籍,发现他的母亲竟是死于在国外只需要十几分钟做个手术就能解决问题的阑尾炎。他一拳狠狠地打在桌子上,立志要解除千万个母亲的病痛。从此,他更加勤奋学习医学知识。

1936年,裘法祖赴德国就读于慕尼黑大学医学院。在来到德国的第七年,他被提升为外科主任。而由中国人担任外科主任,这在当时的德国史无前例。虽然在德国已经稳定,但当祖国需要时,裘法祖毅然选择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945年抗战胜利了,怀着一股爱国热忱,我决定回到祖国工作。”1983年,裘法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入党申请书中,他这样写道。他说:“我有三位母亲,一位是生养我的母亲,一位是教育我的同济,一位是我热爱的祖国。”

40年代,裘法祖敏锐地觉察到,传统的“大外科”已不能适应外科医学的发展,于是着手勾画在外科领域建立专科的蓝图。不久即在国内率先将外科分为普通外科、骨科、胸心外科、小儿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等。在他的精心扶植下,各专科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逐步发展,自成体系。

1977年裘法祖等教授成功完成肝移植手术,并向全国科学大会报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供图

60多年来,裘法祖“稳、准、轻、细、快”的高超技术被誉为“裘氏刀法”,并改进不下数十种新手术术式,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裘氏手术”讲究精准,尽量减少对病人的损伤,“划破两张纸,下面第三张纸一定完好无损”,这套手术规范至今影响着我国许许多多的外科医生。

除了医疗实践,他著书立说、教书育人也成就不菲。裘法祖一生桃李满天下,从60年代开始,培养出三代学术带头人,他反复教育学生要做到“三会”、“三知”,即“手术要会做、经验要会写、上课要会讲”,“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裘法祖用他的科学态度、技术特色、道德情操和人格风范影响了外科学界的几代人,被他的学生们自豪地称为“裘氏风范”。

病人对医生的信任不是宣传出来的,而是在与病人相处中一天一天建立起来的。一个医生要理解病人,就应该知道病人在想什么。在我夜不能寐的时候,我常常扪心自问,我还有很多失误的地方,对病人做得还很不够,我因此感到惭愧和不安。”裘法祖一再强调,做医生最重要的是要端正服务态度,因为医生的工作关系到人的生命。

1995年,裘法祖(中)为普外科手术病人会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供图

从医60余年,裘法祖本着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施行手术无数,却未错一刀。参加抗美援朝救援,率领医疗队直奔血吸虫病重疫区,挑条件最艰苦的偏远农村巡诊,裘法祖将医学归于大众。

相传三国时期的名医董奉为乡民治病从不计酬,只请治愈的病人种几株杏树,他行医一生,屋后的杏树蔚然成林。在数十年的从医生涯中,裘法祖虽不能忆及每一位病人和每一次手术经过,但他不知,其身后却已是一片杏林。

裘法祖(1914 - 2008)

致读者

在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历程中,一代又一代奋斗者顽强拼搏、赓续前行,涌现出无数感天动地的英雄模范。在党的领导下,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用智慧、汗水、心血乃至生命,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健康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即日起,开设“百年风华 医者榜样”专栏,与您一起 感悟楷模先锋的崇高品格,从他们的感人事迹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

编辑:杨明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