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沿革赏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一君木子

与诸子登岘山

唐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评析

《与诸子登岘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五言律诗。

此诗因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而作,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怀古伤今,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全诗借古抒怀,融写景、抒情和说理于一炉,感情真挚深沉,平淡中见深远。

注释

岘(xiàn)山:又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以南。

诸子:文中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代谢:指交替变化。

往来:指旧的去,新的来。

  复登临:针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登临:指登上山并观看。

鱼梁:一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梦泽:梦指睡眠时身体内外各种刺激或残留在大脑里的外界刺激引起的景象活动:如做梦、梦幻、梦乡。泽指水积聚的地方:如大泽、湖泽、润泽。梦泽应当是指梦境。

尚:一作“字”。

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的石碑。

韵译

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

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

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冬末水位降低了渔塘很浅,

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

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赏析

这是一首触景伤情的感怀之作。岘山是襄阳名胜,孟浩然于此吊古伤今,感念自己的身世,再度抒发了感时伤怀的这一古老主题。

首联“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人类社会总是在发展变化着,长江后浪催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是不可逆转的自然法则。过去的一切都已不存,今天的一切很快又会成为过去,古往今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永在无情地流逝。首联两句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流露出诗人的心事茫茫、无限惆怅,饱含着深深的沧桑之感。

颔联紧承首联。“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今”字。“胜迹”,是指山上的羊公碑和山下的鱼梁洲等。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登临岘山,首先看到的就是羊祜庙和堕泪碑。羊祜镇守襄阳颇有政绩,深得民心,他死后,襄阳人民怀念他,在岘山立庙树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泪,杜预因名为'堕泪碑’。”诗人望碑而感慨万分,想到了前人的留芳千古,也想到了自己的默默无闻,不免黯然伤情。

颈联写登山所见。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炼出来,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浅”。看到鱼梁洲,自然会联想到曾与司马徽、诸葛亮为友,数次拒绝刘表延请的隐士高贤庞德公。“深”指更远处,一望无际、辽阔广远的云梦泽展现在眼前。天寒水清,冷气阴森,更感湖泊之“深”。古代“云梦”并称,在湖北省的大江南、北,江南为“梦泽”,江北为“云泽”,后来大部淤积成陆地,今洪湖、梁子湖等数十湖泊,皆为云梦遗迹。在岘山看不到梦泽,这里是用来借指一般湖泊和沼泽地。这两句诗写的是一种萧条荒落的情调,用来陪衬上下文。诗人登临岘山,深秋的凋零,不能不使他有“人生几何”,“去日苦多”,眨眼又是一年过去,空怀才华却无处施展的慨叹。

尾联将题目中“岘山”二字扣实。“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蕴含了诗人极其复杂的情感。羊祜镇守襄阳,是在晋初,而孟浩然写这首诗却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非常巨大的。然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岘首山上,令人敬仰。与此同时,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自伤不能如羊公那样遗爱人间,与江山同不朽,因之就不免“读罢泪沾襟”了。

纵观全诗,这是一首触景伤情的感怀之作。这首诗感情真挚,平淡中见深远。该诗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诗的前四句,就是概括羊祜的话。“人事”,人物及其事迹,是有新陈代谢的。一代的人去了,一代的人接上了。这就成为古今。山水今天依然是一个名胜,却轮到我们这一代人来游玩。后两联既描绘了景物,富有形象,又饱含了作者的激情,使得它成为诗人之诗而不是哲人之诗。“湮灭无闻”正是对诗人自己遭遇的真实写照,触景生情,倍感悲伤,不禁潸然下泪。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全诗感生命之短促,表达怀才不遇之悲伤。同时,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以平淡深远见长。清沈德潜评孟浩然诗词:“从静悟中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这首诗的确有如此情趣。

作者

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后为荆州从事,患疽卒。又唐代诗人,曾游历东南各地。诗与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诗人大半生居住在襄阳城南岘山附近的涧南园,该诗创作于家乡隐居读书、写诗自娱期间。诗人求仕不遇,心情苦闷,在极不得意的时候,与几个朋友登上岘山游玩,凭吊羊公碑,想到羊祜当年的心境,想起羊祜说过的“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着,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的话,正与诗人的处境正相吻合。由此借古抒怀,写下了这首诗。

(注:本人在编篇过程中参考了网络未署名文章,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急速纠正

(0)

相关推荐

  • 孟浩然的这首诗,简洁质朴,情深意长,吊古伤今中,成就精品之作

    盛唐诗人孟浩然的诗多写山水田园类的内容,语言质朴,亲切生动,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虽淡却有着独特的神韵,清新飘逸,悠远旷达,令人久久难忘.他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虽不及王维,但后人还是将他与 ...

  • 【诗评诗话】重庆万州∣吕传彬:孟浩然田园诗(3首)赏析

    鲁西诗人 以诗歌慰藉心灵 孟浩然田园诗(3首)赏析 吕传彬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一生仕途困顿,不媚俗世,曾隐居鹿门山,以隐士终身.其 ...

  • 古诗沿革赏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古诗沿革赏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一君木子 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评析 <过故人 ...

  • 古诗沿革赏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一君木子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评析 这是一首风景古诗. 这首诗是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第一句点题 ...

  • 古诗沿革赏唐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古诗沿革赏唐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一君木子 送杜十四之江南 唐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评析 <送杜十四之江南>是 ...

  • 古诗沿革赏唐 孟浩然《渡浙江问舟中人》

    一君木子 渡浙江问舟中人 唐 孟浩然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 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评析 孟浩然诗主要以五言擅长,风格浑融冲淡.诗人将自己特有的冲淡风格施之七绝,往往" ...

  • 古诗沿革赏唐 沈佺期《杂诗(其三)》

    古诗沿革赏唐 沈佺期<杂诗(其三)> 一君木子 杂诗(其三) 唐 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评析 这是 ...

  • 古诗沿革赏唐王昌龄《出塞》

    古诗沿革赏唐王昌龄<出塞> 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评析 这是一首古边塞诗,古边塞诗是中国古诗中的一支. 此诗是王昌龄早年赴西 ...

  • 古诗沿革赏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古诗沿革赏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评析 这是一首古边塞诗,古边塞诗是中国古诗中的一支. ...

  • 古诗沿革赏唐 王昌龄《闺怨》

    一君木子 闺怨 唐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评析 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描写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变化的一首闺怨七绝诗.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从军远征,立功边 ...

  • 古诗沿革赏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古诗沿革赏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一君木子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评析 <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是一首古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