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山公园,京华览胜第一处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景山公园地处北京城区中心,位于北京故城垣南北中轴线的中心点上,是元、明、清3朝的御苑。辽代时这里为荒郊野地,因兴建宫殿而在此堆土成丘。金代时期章宗又在这土丘附近建宫,同时还开挖了北海,又将挖出的土石堆积在土丘上,慢慢才有了山的样子。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元代时,元世祖忽必烈将此处辟为皇宫后苑,将原有的土丘称青山。明朝时,朱棣大规模营建宫殿和园林,根据“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以正四方”的说法,将挖掘紫禁城筒子河和南海的泥土堆积在此,成为了风水术士称的皇城镇山,被称为万岁山。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清入关后,也许是嫌万岁山这名不好听,将万岁山改名为景山。据说景山的名称是取自《诗·殷武》中“陟彼景山,松柏丸丸”之句,说的是三千年前商朝的都城内有一座景山;又因这座山是帝后们“御景”的好去处,有景仰之意。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虽然曾多次来过景山,但此次入京师公干,还是利用空闲时间到这里御景游玩。从公园东门进入园区,看到环境优美的皇家园林红墙环绕,园内松柏葱郁古树参天,虽是初春时节,整个园内的建筑在茂密的翠林映衬下,犹如一幅美丽的图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在北京也有人称景山是一座不吉利的霉山,人们为何要把这座美丽的小山称为霉山呢?其实原因有两个:一是明初时,朝廷曾在景山下堆煤以作燃料使用,因此该山又称煤山。二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思宗朱由检在景山东山坡下的老槐树上吊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据史料记载,明末李自成攻入北京后,崇祯皇帝逃出紫禁城,来到景山下,看了最后一眼无力回天的大明江山,将身上的腰带作为一种最佳的解脱,从此大明之厦轰然坍塌。从此在北京人心中这地方吊死过人,就是不吉利,所以“霉山”之说越传越广。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沿着青石铺成的山道,拾级而上登临景山,茂盛的古木挡住了春日的阳光,行走间我企望从各种遗迹中,寻觅那已故的风光。在景山之麓建有五座亭子,这些亭子是清代乾隆年间建造的,由东往西依次名为周赏亭、观妙亭、万春亭、辑芳亭、富览亭。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五座亭子一字排开,依山就势,相互辉映。既有镇前朝风水之意,又可登临宴饮,俯瞰城中秀色。在亭子中供有五尊铜佛像,称为“五方佛”,老北京习惯称“五味神”道尽人间“酸、甜、苦、辣、咸”,保佑人们延年益寿。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周赏亭与景山西侧的富览亭相对而建,其建筑形式和彩绘完全相同。周赏亭为孔雀蓝琉璃瓦覆顶,紫晶色琉璃瓦剪边,是重檐攒尖的圆形古亭。周赏亭内原供奉五方佛之一的宝生佛,为铸铜镏金佛像,佛像于光绪二十六年被八国联军劫走。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观妙亭与景山西侧的辑芳亭相对而建,其建筑形式和彩绘完全相同。观妙亭为翡翠绿琉璃瓦覆顶,黄琉璃瓦剪边,为重檐、八角、攒尖古亭。观妙亭内原供奉五方佛之一的阿閦佛,为铸铜镏金佛像,佛像于光绪二十六年被八国联军劫走。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辑芳亭与景山东侧的观妙亭相对而建,其建筑形式和彩绘完全相同。为翡翠绿琉璃瓦覆顶剪黄边,是重檐八角攒尖古亭。辑芳亭内原供奉五方佛之一的阿弥陀佛,为铸铜镏金佛像,佛像于光绪二十六年被八国联军劫走。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富览亭与景山东侧的周赏亭相对而建,其建筑形式和彩绘完全相同。富览亭为孔雀蓝琉璃瓦覆顶,紫晶色琉璃瓦剪边,是重檐攒尖的圆形古亭。富览亭内原供奉五方佛之一的不空成就佛,为铸铜镏金佛像,佛像于光绪二十六年被八国联军劫走。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万春亭坐落在景山的最高峰上,它是五亭中最大的一座,亭高17.4米,四角攒尖顶,三重檐,黄琉璃瓦绿剪边,由内外两圈共32根柱子支承,气势雄伟,造型优雅。五座亭子一字排开,以万春亭为中心,左右对称,自然协调。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在古柏苍松的衬托下,景山的五座亭子构成一幅美丽和谐的风景画,堪称我国古典园林中的佳作。万春亭内供奉五方佛之一的毗卢遮那佛,佛像原为木质金漆像,带莲座背光,于1900年被八国联军砍伤左臂,现在的佛像是重铸的铸铜镏金佛像。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万春亭也被誉为“京华览胜第一处”它坐落在京城的中轴线上,又正好是北京内城的中心,也是过去城内的最高点。登临这个亭台,天风荡荡,凭栏纵目环视,可俯瞰京师全城,帝都万象皆春的壮观景色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万春亭还是观赏故宫全景的最佳之处,向南望去,紫禁皇城庄严宏伟的建筑群展现在眼前,殿宇嵯峨,王气蒸蒸,风拂之不散,橙黄色的琉璃瓦给故宫披上了一层金装,仿佛一条条金带。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向北望去,京师的鼓楼耸立于中轴线的中央,气势辉宏壮美。历史上这条长达约八公里的城市中轴线从南永定门、正阳门、天安门、太和殿、景山,向北直达钟鼓楼,一条中轴线将外城、皇城和内城串联起来,汇集了帝都古代城市建筑的精髓。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这条贯穿京师皇城的南北中轴线,见证过北京城的沧桑变迁。建筑大师梁思成曾赞美这条中轴线:“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是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这条中轴线始于元朝对大都城的规划设计,至明清两朝形成了现有的规模。明清时的京城,皇宫居全城中心,受三重城垣包围,皇城是朝廷重地,禁止一般百姓进入;内城居住着官僚和商人;外城为一般平民居住。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平衡对称、高低有别、错落有序,形成一幅独有的壮美画卷。站在景山万春亭高高的古老石阶上,无论你从哪一角度向下、向远观望,古老北京和现代都市新北京的画卷尽呈斑斓,绚丽的景色令人目不暇接。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下得景山,在园内随意行走,园中近万株古木郁郁葱葱,其间分布着许多的古建文物,主要建筑有园门、绮望楼、寿皇殿、兴庆阁、永思殿、吉祥阁、观德殿等。景山后部的寿皇殿,原来是北京市少年宫,2013年底划归景山公园管理,经全面修缮后,恢复了清乾隆十四年的历史面貌,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寿皇殿是供明、清两代皇帝停灵、存放遗像和祭祖之所。清代康熙帝把寿皇殿作为审查射箭的场所,雍正帝则把这里作为“御容”奉祀之地。乾隆登极后,把寿皇殿作为奉祀“神御”的殿堂,并将雍正的御容摆在了殿中,这样殿内就有了二朝皇帝的图像,该殿的作用也随之重要起来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围着景山转到公园的正门,迎门而立的是绮望楼。绮望楼依山脚而建,坐北朝南,黄琉璃筒瓦歇山顶,重楼重檐,上檐单昂三踩斗栱,下檐单昂五踩斗栱,楼四周围有汉白玉石护栏,楼间悬有满汉文书匾额“绮望楼”。此楼是景山官学堂学生祭拜先师孔子的地方。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在走出大门之际,回望景山。清韵的景区内古老的建筑与黛绿的山林相映成趣,浑然一体,尽显清溢宁静之古韵。然而我仍旧感觉此时来得不是时候,景山还是京城内最大的牡丹观赏园,每年5月数万株牡丹竞相怒放,蔚为壮观,那时的景山将会装扮得分外娇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虽然我没能等到那独特的花季景观,但初春的景山也是美的,它的美在于一种别样的胸臆,幽探也罢,寻思亦罢。无论如何,景山别于真正意义上的山,非然之然,非山而山,可以说它绵延了一个历史,登之亦可小天下。那恢弘之皇城于其之下,煌煌之气派也可睥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