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医治疗疗效
医学要勤学苦练,中医学尤为需要。在临床上,总有那么一些患者因为长期治疗取效缓慢或者甚微抱怨医者未能尽心尽力,虽然花费了高昂的诊疗费用,也喝了成箩筐的药材。面对这些患者,我既为之同情,又觉得有必要探讨一下提高中医治疗效果的问题。有时候,患者花费高昂的挂号费,得到的治疗方案却比较简单,如果这些简单的方药确实有用也就皆大欢喜,可是很多时候患者反馈的效果都不满意。那么到底有没有既经济又有显著效果的治疗方案呢?答案肯定是:有的。但是这需要医者花费心力根据当下的病情和结合既往病史进行分析、判断才能拟定。
现实中,有很多时候,医师缺少时间进行缜密的诊察过程,多数都是只抓治疗眼前的症状,往往忽略患者整体身体状况。有太多中医叫嚣“西医分科太细,治标不治本”,然而目前临床上的中医也是太多只治疗表面,而不考虑根本病因的。在我们整日不离口的讲述'中医整体观’的时候,我们的临床医者在诊治疾患的时候往往考虑的并非整体,有多少中医只擅长某一科疾患,譬如擅长看呼吸道疾病,如果有其他系统疾患伴发呼吸道症状,那么医师的眼里往往只专注于治疗肺系疾患,而把其他系统的病情置之不理,这样患者自然不能快速痊愈。很多专家看着自己也是针对一些患者的主诉进行施治,但是为什么没有取得显著效果呢?因为不能兼顾整体的缘故也!
提高临证治疗效果,一方面要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这也是最为基础的条件;一方面要有一定的临床经验或者接受过一些有临床经验医师的指导,这样才能不被书本束缚,才能知道变通,才能抓住治疗的关键;一方面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把治病救人当成自己的职责,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样才能尽心尽力完善治疗方案。我在大学学习的时候教授经常跟我们说起,'书本不能抛弃,越是在临床久了,越要回到书本寻求开导。’有很多医者在临床上,往往在治疗无效时不知道幡悟,还是一味的按照初始的惯性治疗,结果可想而知,仍然是徒劳而无功。如果一种思路无效,就应该改变思路,别出心裁。有些患者拿着厚厚的病历,可以看到,有很多医师在重复着别的医师的无效疗法,在诊治疾病的时候就应该翻看一下先前的病史资料,如果患者长期使用某一味药,已经产生耐药了,再不改变用药,或不改变用药剂量,只能步后尘,再一次让患者失望。
深究每一个病证,把病研究彻底,借鉴前人的经验,也是提升临床疗效的方法之一。目前,信息交流比较方便,能够看到的医学书籍也汗牛充栋,书中记载的医学经验都是值得学习、思考和借鉴的,在临证的时候要融和中医各派诊疗经验,而不是埋头苦干,一意孤行,不可以小觑任何医者,'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每一个医者都有自己用药的经验之谈,每一个成功的医疗案例都有我们借鉴学习的知识。不要听不进不同的声音,常常看到医者因为医者的观点不同而脾气暴躁,也经常听到很多医师听不进别的医师的见解建议,看到别人的处方或治疗方案就觉得不如自己的,忍不住要非议一两句,以彰显自己的见解多么高明。其实,临证治病救人取效是关键,再好的理论如果在实践中验证得不到肯定,那都是空话。别人临证验证的经验,就应该借鉴,哪怕有多么不合乎现有的道理,谁又能排除还有道理之外的真理存在的可能呢?
临证,既要使用传统的经方治疗疾患,也不要轻视经验时方的价值,治病手段不拘一格,中医药本来就是来自民间经验积累,绝不可以诋毁民间医疗,经典之外也有真理,经典之外也有一些治疗疗效远超经典,没有一个治疗是唯一,只有看到各种治疗方案,才能兼蓄各家之长。有许多医者总结出来的一些特效药物或特效技法,这些知识都是值得学习借鉴,并验证于临床的,有太多家传秘技并非空谈。面对家传绝技,我们不能'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任何人都有隐私权,家传秘技也是允许的,当然,也有很多大公无私的医者公开过家传秘技,虽然有很多时候所谓的秘技并不神秘,但是有些不起眼的技法被运用好了也就是最宝贵的了。世界上什么最宝贵?是的,生命。能救命的药材,无论贵贱,只要运用好了,而他人又都不知晓,就可以成为秘技。
提高疗效是每一个医者都应该花费精力去追求的,千万不可以只是为了生活或工作应付患者,面对坐在身边的患者,我所要做的不仅仅是一纸处方,还要有人文交流和人文关怀。
小儿多脾虚,经常有医者咨询小儿厌食调治困难,有无良策,我个人常使用草药调治小儿脾胃,运用一些味觉能够入口的药物喂养小儿,一则味觉不苦,小儿才能下咽;而二则要选择一些疗效确切的药材,不可以长期施药,可以配合小儿健脾养胃推拿手法治疗,小儿乐于接受,临床疗效可靠,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