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外上髁炎.腕管综合征

  肱骨外上髁炎

肱骨外上髁炎是肘关节外上髁部局限性疼痛,并伴随影响伸腕和前臂旋转功能的慢性劳损性疾病,又称肱骨外上髁综合征、肱桡关节外侧滑囊炎、网球肘等。好发于前臂劳动强度较大的中年人,男女比例为1:3,以右侧多见。常见于特殊工种,如钳工、泥瓦工、木工,以及网球运动员等。本病一般属中医学“筋痹”、“伤筋”等范畴。

[病因病理]

肱骨外上髁为肱桡肌及前臂伸肌总肌腱附着部。若经常用力屈伸肘关节,如木工拉锯动作;或前臂反复做旋前、旋后动作,如网球运动员打网球,引起前臂伸肌群联合总腱在肱骨外上髁附着部的牵拉、撕裂伤,使局部出现充血、水肿等损伤性炎症反应,进而在损伤肌腱附近发生粘连,以致纤维变性。局部的病理改变可表现为桡骨头环状韧带的退行性变、肱骨外上髁骨膜炎、前臂伸肌总腱深面滑囊炎、慢性肱桡关节的滑膜炎症,或局部滑膜皱襞的过度增厚、皮下血管神经束的绞窄及桡神经关节干的神经炎等。

[诊断要点

1.症状

初起时偶感肘外侧酸痛无力,延时则加重。在屈肘手部拿物、握拳旋转时,如提热水瓶、扭毛巾,甚至拖地等动作时均疼痛加重。肘部受凉时亦加重,严重者握物无力,甚至握在手里的东西也会自行掉落在地,疼痛可向上臂、前臂及腕部放射,但在伸直肘关节提重物时疼痛不明显,休息时多无症状。部分患者夜间疼痛显著。

2.体征

有局限性敏感性压痛,压痛点位于肱骨外上髁、环状韧带或肱桡关节间隙处,常为锐痛。检查肱骨外上髁部多无红肿,肘关节屈伸范围不受限,较重时局部可有微热,病程长者偶有肌萎缩,严重者,局部可出现高突,微肿胀。MILL试验(即前臂稍弯曲,手半握拳,腕关节尽量屈曲,然后将前臂完全旋前,再将肘伸直)及前臂屈伸肌紧张试验(患者握拳、屈腕,检查者以手按压患者手背,患者抗阻力伸腕,肘外侧疼痛)均为阳性。

3.辅助检查

X线片检查多属阴性,有时可见肱骨外上髁处骨质密度增高,或在其附近可见浅淡的钙化斑。

4.鉴别

注意与肱骨内上髁炎、肘关节骨化性肌炎、尺骨鹰嘴滑囊炎、肱桡关节滑囊炎、前臂伸肌腱周围炎等相鉴别。

中药外治方

1.温经散

(1)处方:官桂、附片、羌活、防风、当归尾各500g,海风藤1000g,莪术、三棱各300g,生南星、生川乌、生草乌各150g,蛇床子、花椒各100g,细辛60g,冰片、樟脑各5g,马钱子3g,蟾蜍0.5g。

(2)方法:以上方药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后分装于小纱布袋中,每袋约20g.使用时用食醋浸湿药袋,戴敷患处,上置热水杯加热10分钟至自觉有蒸汽灼烫皮肤感,每日2次。3日换药1次。

2.归马散

(1)处方:当归、姜黄、伸筋草、透骨草、威灵仙、木瓜、三七、血竭各1:5g,制马钱子、细辛、制川乌、制草乌、桂枝、川芎、红花、土鳖虫各10g,枳实12g,蜈蚣1条。

(2)方法:以上中药共为细面备用。用时取50-100g,以蜂蜜及蛋清调成糊状,敷于患处,以适当药棉缠绕。屈肘90.颈腕带悬吊,每5天换药1次,1个月为1个疗程。

3.止痛膏

(1)处方:生草乌、生川乌、生南星各37.5g,马钱子30g,细辛60g,干姜300g,

元胡、汉防己各200g.

(2)方法:上方中元胡、汉防己煎汤浓缩,余药共研细末,将浓缩液拌入,烘干,再研细,过100目筛备用。上药用饴糖调成糊状,按5%比例加入月桂氮唑酮调匀。使用时将膏药刮于牛皮纸,药膏上覆盖桑皮纸,贴敷患处,外用纱布或绷带包扎,3天更换1次,5次为1个疗程。

4.药油膏

(1)处方:生草乌、雪上一枝蒿各100g,麻黄、白芥子、花椒、细辛、乳香、没药、五灵脂各150g,冰片60g,冬青油适量。

(2)方法:将上药共碾细末,用冬青油适量调成厚糊状,装瓶密封,隔日搅拌1次,使药力充分均匀,2周后可用。治疗时将药糊适量摊于麝香止痛膏中心或胶布中心,贴于肱骨外上髁疼痛最敏感处,以胶布四周不外溢为度,每日换药1次。

5.消散膏

(1)处方:生麻黄、生半夏、甘遂、生南星各180%、白芥子、大戟、僵蚕各240g,鲜泽漆草2500g(须在清明节前收割应用),生菜油7500g。

(2)方法:先将鲜泽漆草人油,熬枯去渣,后人上7味,再熬枯去渣,呈滴水成珠状,然后加入藤黄90g,火硝30g,熬枯将油滤清后,人炒黄铅粉1500g,收膏,制成后贮放阴凉处备用。用时按量多少,使其烊化至糊状,视其患处部位大小,摊在布或牛皮纸上敷贴患处。一般每隔3-5天更换1次,3次为1个疗程。

6.斑丁粉

(1)处方:斑蝥粉、丁香粉各等份。

(2)方法:取上药粉少许,混匀,以75%酒精调成稠厚糊状备用。用时将稠厚糊状物置于明显压痛点上,然后用胶布固定,待3-4小时局部有灼热疼痛感时,撤去胶布,洗去敷药。一般2-3天后疼痛消失。敷药后,若见局部起泡,可用三棱针刺破,消毒纱布包扎,以防感染。

7.桃红乳没糊

(1)处方:米卷皮、泽兰、伸筋草、当归、官桂、怀牛膝、红花、桃仁、樟脑、广木香、炙乳香、炙没药、白芷、独活、川断各30g。

(2)方法:以上方药焙干,共研细末,分成10份。每取1份,用烧酒调成糊,均匀地涂在纱布上,敷于局部疼点,纱布加厚包扎。每日换1次,10天为1个疗程。

8.二乌熏洗液

(1)处方: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各15g,川椒、苏木、生南星、细辛、川桂枝各12g。

(2)方法:以上方药水煎蒸洗。蒸洗前先用手法在患处进行分筋、理筋等,使局部肌腱得以松解后,将中药煎至有蒸气时,即可使患处位于药罐上方,且用布类罩围,使蒸气集中在患处。早晚各蒸洗1次,每次蒸熏15分钟,浸洗15分钟。每剂中药用4次。每次煎药后将水加至1000ml。

9.舒筋止痛方

(1)处方:木瓜、赤芍、鸡血藤各50g,细辛、牛膝、乳香、川乌各30g,白芍

40g,当归25g,川芎、黄芪各20g,甘草10g,防风100g。

(2)方法:以上方药加水适量,浸泡2小时,煮沸后温火煎30分钟,兑人白酒

200ml,然后将药渣滤出备用,药汁倒人治疗盆内,患肘浸泡药汁内,上用薄膜罩罩住盆口,以保护盆内温度在40-55℃.一般浸泡20-30分钟,拭干皮肤,卧床休息。将药渣兑食用醋50g,加热后放人大小适当的小布袋内,袋口扎紧,双层毛巾包好置于患处,切勿烫伤皮肤,每次10-15分钟,每天治疗1-2次,10天为1个疗程。

10.红花乌头酒

(1)处方:红花、桃仁、当归、血竭、乳香、没药、川乌、草乌、徐长卿、甘草各50g,生姜10g.

(2)配制:用白酒500g密闭浸泡上药1周后滤汁,然后再用白酒500g将上药浸泡后滤汁,两份药酒合在一起,加入樟脑10g,麝香1g,加水100g,装瓶密闭备用。

(3)方法:使用时将药酒摇匀,用10cmx10cm大小的6-8层纱布浸沾药酒后敷于患处,外层用油纸或塑料薄膜覆盖包扎,以防药物向外挥发,然后将热水袋置于外层热敷。每晚1次,5次为1个疗程,停药2天后再进行下一疗程。

(二)针灸治疗法

1.壹针针刺法

(1)取穴:压痛点、合谷、手三里、曲池、外关。

(2)操作:压痛点可用一针多透刺(如合谷刺、恢刺等),或一穴多针刺(如齐刺、扬刺等),用泻法,手三里可直刺1-2寸,使局部产生酸胀感,有时可扩散至前臂;合谷可直刺0.5-1寸,使局部产生酸胀感;曲池可直刺,透少海,深2-2.5寸,使局部酸胀,有时可有触电感上至肩部,下至手指,亦可直刺,进针后微斜向远端,深1.5-2.5寸,找到得气感后,大幅度捻针数下,可向前臂放散,有时可扩散至肩部;外关穴可直刺1-1.5寸,或透内关,使局部酸胀。每天或隔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2.温针灸治法

(1)取穴:曲池、手三里、肘髂、阿是穴、合谷。

(2)操作: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28号1.5寸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将剪下的一小段(约1.5cm)艾条插人曲池、阿是穴的针尾,点燃:留针30分钟,起针时再捻转提插1分钟。隔日治疗1次,针灸5次后隔2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5天,一般治疗2个疗程。

3.青龙摆尾法

(1)取穴:在患者动态下于其肘关节外上方寻得最明显压痛点或最敏感点。

(2)操作:取28号50mm毫针针刺,施青龙摆尾手法,即将针刺人后针尖指向病所不进不退,仅持针柄一左一右摇动之,勿作转动,有如驾舟持舵状,使针感仅向病所传导,施术5分钟。再取温溜穴,亦施同样手法5分钟。然后均留针20分钟。6次为1个疗程,休息1天,续行下一疗程。

4.电针治疗法

(1)取穴:在肘部痛处寻找最明显的压痛点为主穴(此压痛点往往只有针尖大小)。令患者肘臂放松,然后循放射痛方向仔细触摸,往往可以触到紧张的肌筋膜,此时寻找次要的压痛点为辅穴。

(2)操作:根据病变部位深浅选取毫针。主穴和辅穴均直刺至腱膜处,针刺得气后连接G6805型治疗仪,用疏密波,中等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且感到舒适为度,通电留针30分钟。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问隔3天。

5.浮针治疗法

(1)定位:患者取坐位,先在肱骨外上髁附近找准压痛点,并在压痛点处做一记号,在痛点周围6-8cm处找一进针点。

(2)操作:进针点及医者手指常规消毒,用广州百会浮针研究所研制的一次性浮针,与皮肤呈15-5角快速刺入皮肤,然后将针尖提至皮下,沿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向痛点方向平刺,以进针点为支点,手握针柄左右摆动,使针体做扇形运动,当痛点消失或明显减轻后抽出针心,用胶布固定皮下的软套管,留置24小时后拔出。隔日1次。

6.火针治疗法

(1)定位:在肱骨外上髁处,于最痛点周围1-1.5cm内,以龙胆紫做标记。

(2)操作:常规消毒,选用20-22号粗针,在酒精灯上烧红后,在标记作垂直于皮肤,迅速刺入直达骨质,进针深度为1-1.5cm,立即出针,共刺3-4针,针间距0.3-0.5cm,针眼无菌包扎。症状重者,7-10天重复治疗1次。

7.三棱针拨术

(1)定位:患者仰卧位,肘关节屈曲放于胸前。在其肱骨外上髁压痛最明显处作一标记。

(2)操作:取三棱针1具、无菌洞巾1块、胶皮手套1双、5ml注射器1具,高压消毒备用。局部常规消毒铺巾,局麻下术者一手绷住患部皮肤,另一手持针经皮肤、浅筋膜顺势刺达骨膜。然后上下内外拨划,直至针尖部无阻碍感为度。拨划范围一般,0.5cmx0.5cm.术毕用无菌纱布挤压伤口,使血液流出,酒精纱布及敷料加压包扎。

8.小针刀疗法

(1)定位:患者取坐位,患侧肘关节呈半屈曲状放在桌上,在外上髁最痛处用手指压一压迹。

(2)操作:局部碘酒、酒精消毒后,用2%奴夫卡因局麻。术者左手固定肘下部,右手持针刀在指压压迹处刺入,刀尖达骨质,先纵形疏通剥离,后横形剥离,剥离范围不要过大,退出针刀,针眼处用无菌纱布敷盖。

9.钩针治疗法

(1)定位:以肱骨外上髁最痛点及其相关的敏感点为进针部位。

(2)操作:局部作常规消毒,左手切指,右手持消毒后的钩针快速进针,进入皮下组织。根据局部病变的程度,侧重用钩针的某一特种手法。如局部有组织粘连时,侧重用推刮法、弹拨法;深部结缔组织增生,疼痛剧烈,侧重用钩拉结合震颤法等。在应用这些特殊操作时,患者常会出现酸胀、温热等舒适感觉,有时也常会出现循经感传的现象,如可沿手阳明经上下放散。操作术毕,钩针按原进针方向退出,局部用消毒敷料或创可贴覆盖针眼,再按揉片刻。施术后嘱患者3天内患臂避免用力,每隔3天治疗!次,6次为1个疗程。

10.穴位埋线法

(1)取穴:肱骨外上髁与曲池连线中点之压痛点、手三里。

(2)操作:采用一次性8号注射针头作套桶息、手号基针剪去针尖部作针芯,经高压消毒后使用。取000号长约1cm灭菌羊肠线置人针管前端。穴位常规消毒后,右手夹持针帽,快速过皮,进针深度以0.5-1寸为宜,待患者有酸胀感后,左手推针芯,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当针芯推到头后,快速拔出针管,则羊肠线即垂直植于穴位内。出针后涂以碘伏,并用,FDP灯照射10分钟。每10天治疗]次。

11.新九针疗法

(1)定位:以肱骨外上髁处及肱桡关节处压痛点和伸腕肌行走方向的广泛压痛点为主。

(2)选用新九针中的磁圆针、镊针、细火针。先用磁圆针沿患肢手阳明经及局部轻叩3-5遍,至局部轻度发红为度。再用锶针寻找压痛点,常规消毒后,用细火针痛点点刺3-5针,散刺进针。1周治疗2次,病程较长者,可配以艾条悬灸。嘱患者患肢休息,保暖。

12.新铍针疗法

(1)新铍针:采用新型治疗软组织损伤病症的新铍针,它包括针尖、针柄和针尾,针尖设在针柄的一端,针柄的另一端设有针尾,针尾上设有缺口,针尖呈剑头状,包括剑脊、剑锋和剑刃。新铍针通过对软组织损伤部位进行“解结”。即用关刺、恢刺、短刺法以切割、松解、分离,以松治痛,可以治疗并根除下列病症,如腰背四肢的肌肉、筋膜、腱鞘、韧带、滑囊等软组织损伤形成的后遗症和压痛点以及颈、肩、腰、骶、髋、膝、踝趾关节的炎性疼痛和骨质增生。

(2)操作:患者坐位,患肘平置于治疗台上,屈肘90.术者循手阳明经筋分布范围,在肱骨外上髁、前臂、上臂触摸查清结筋病灶点(常在肱骨外上髁、前臂旋后肌腱弓等处查到痛性条索,即结筋病灶点肱骨外髁、手三里次),用紫药水做出标记。然后以结筋病灶点为中心螺旋向外,用碘伏消毒。消毒后覆盖消毒孔巾,然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取利多卡因2ml,在结筋病灶点体表投影处注射一皮丘,然后再垂直逐渐刺至结筋病灶点(此时病人可有酸、麻、重、胀或疼痛感),再注人1-2ml局麻药液使其浸润。取Ⅲ型新铍针沿局麻针头探查的安全入路方向,垂直进针至结筋病灶点,以解结法,即改进舶关刺、恢刺、短刺法进行操作(关刺法:直刺至结筋病灶点表层,左右刮拨,以解除表层粘连;恢刺法:直刺肌腱旁侧结筋病灶点粘连组织中,直至深面,再用针尖向上

举针,挑拨结筋病灶点周边粘连,以松解减压;短刺法:对有骨膜下出血和渗出的患者,直刺结筋病灶点深层,做摩骨样切割,使近骨膜横络松解减压),松解横络,解除经脉卡压。术后用无菌干棉球在手术部位按压2分钟,并用无菌纱布覆盖保护2天。未愈者间隔6天可重复治疗。

13.皮内埋针法

(1)定位:患者取坐位,患侧肘关节呈半屈曲状放在桌上,在肱骨外上髁压痛最明显处作一标记。

(2)操作:局部常规消毒,术者右手持无菌血管钳夹住皮内针圆形针身,左手拇、食指将埋针部位皮肤绷紧,顺皮肤分布方向快速进针,小角度刺入后,与皮面平行推进,直至针体全部进入皮内,随后用胶布固定,令患者活动肢体,以无任何不适为宜。一般3-5天更换1次,夏季2-3天,冬季4-5天。

14.穴位刮痧法

(1)取穴:患侧肘髂至曲池、尺泽、消泺至天井、外关、小海、后溪。

(2)器具:刮痧板首选有凉血定惊、清热解毒作用,边缘光滑的犀角板;也可选用嫩竹板、瓷器片、硬币和木梳背等。均蘸红花油、香油或刮痧专用油,可加速病邪外排,保护皮肤,减轻疼痛,预防感染。

(3)操作:术者手持刮板,用刮板1/3的边缘接触皮肤,向刮拭方向倾斜30°-60°,沿上述穴位由轻到重(以病人可耐受为度),自上而下顺肌肉纹理,朝一个方向缓慢刮拭皮肤表面,使其逐渐充血,直到出现红色斑点或斑块。每次刮拭开始至结束力量要均匀一致,每条经络或穴位依病情轻重刮拭20-30次。第1次刮痧完毕,出痧部位应待痧消退后方可进行第2次治疗。4次为1个疗程。

15.发泡灸治法

用鲜生姜切成直径3-4cm,厚0.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肘部疼痛部位,将艾柱(如花生米大)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再易炷施灸,以使痛点皮肤略起泡为度。水泡小者让其自然吸收,水泡大者刺破使其内液体流出,无需其他处理,但患处不能沾水。5-7天瘢痕可愈合,只留表浅小瘢痕,不影响外观。治疗1次不愈者,1个月后可重复治疗。

 (三)推拿治疗法

1.牵抖法

患者坐位或仰卧位,术者立患侧,左手握患者上臂桡侧,拇指在上,余指在下,右手握腕部。两手配合,上下抖动,左右翻转,扭拨臂筋,左手边拨边向下移,至肘部时稍加力量,达腕部时按揉几下。可重复1-2次。

2.弹拨法

患者正坐,医者坐于患者病侧,右手持腕使患者右前臂旋后位,左手用屈曲的拇指端压于肱骨外上髁前方,其他四指放于肘关节内侧,医者以右手逐渐屈曲患者肘关节至最大限度。右手拇指用力按压患者肱骨外上髁的前方,然后再伸直其肘关节,同时医者左手拇指推至患肢桡骨头之前上面,沿桡骨头前外缘向后弹拨伸腕肌起点,施术后患者有桡侧三指麻木感及疼痛减轻的现象。弹拨方法很多,亦可将患肢前臂旋后,曲肘,按置桌上,在肘下垫以软物,医者以双手食、中指拿住肱桡肌与伸腕肌紧向外扳,然后嘱病员患肢前臂旋前,医者用拇指向外方紧推邻近桡侧伸腕长短肌,反复数次,弹拨范围可向上、下移动。

3.扳拨法

术者立于患肘外侧,一手握肘背侧固定,一手握腕,屈腕屈肘时,前臂旋前,作肘屈伸摇动数次,腕部手顺势向伸肘方向拨,到闻及响声为止。

4.指压法

选取阿是穴、下廉、肘髂、天井等。以穴位的点揉按摩为主。以一手托其肘部,另一手用大拇指自上臂中段推至前臂下廉穴处,连推3-5次后揉1-2分钟;分别以拇指、食指、中食、无名指压肘髂、天井和尺骨鹰嘴下2寸处,每次按压20秒钟后,揉2分钟,使肘关节被动伸展、屈曲、外展,以松解粘连。

5.叩击法

部位选肱骨外上髁桡侧腕长伸肌起点、旋后肌(深层肌)痛点处、手三里、曲池、外关。先用按摩理筋手法轻揉患处2-5分钟,待局部有微热感,再用木棒叩击患处5-10分钟,视患者病情及耐受能力而定。开始由轻到重,由慢到快,每分钟120-180次。结束时由重到轻,由快到慢,然后用按摩手法抚摸2-5分钟即可,隔日1次。

[现代研究]


1.山东省金乡县中医院李留成等报道运用中药熏洗配合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63例。①熏洗:透骨草、伸筋草、桂枝、忍冬藤、当归各15g,红花、白芷各10g;药物放人锅内,加人1500ml水,浸泡1小时后,开始煎煮,当药液沸腾蒸发时,先把患处置药锅上方熏蒸20分钟,然后停止煎煮,药液不烫皮肤时,再用药液浸洗患处20分钟。②手法:患者取坐位,术者以四指推法于肘外侧及前臂桡侧治疗,重点在肱骨外上髁周围,继用拇指按揉曲池、手三里、尺泽、合谷穴,再用轻柔的拿法沿桡侧伸腕肌往返提拿;术者一手握患腕,一手拇指放于肱骨外上髁处,两手配合,重点拨动背伸肌腱,继而患者微屈肘,术者拇指与食指相对呈钳形,用拇指拨患肘桡侧深、浅各肌,再用大鱼际揉法于前臂桡侧腕伸肌群以缓解疼痛;术者一手握患肘肱骨下端,另一手握其腕部,作对抗用力拔伸肘关节,同时握腕的一手做轻度的前臂旋转动作,最后双手搓揉上肢。③结果:治愈52例,好转8例[中医外治杂志,2005;(1):19]。

2.江苏省邳州市中医院王进报道运用针刺合中药熏洗治疗网球肘42例。①针刺:取阿是穴及患侧曲池、手三里穴。穴位常规消毒后用1.5寸毫针行针刺,阿是穴施以苍龟探穴法,曲池、手三里以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②熏洗:生川乌、生草乌、威灵仙、桃仁、红花、鸡血藤、太子参、葛根各30g,加水1500ml,武火煎15分钟,趁热先熏患部,待药液置温后再洗患部20分钟。③结果:痊愈30例,显效12例[中国民间疗法,2002;(10):13]。

3.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高春兰等报道运用梅花针配合中药弃杖膏外敷治疗肱骨外上髁炎53例。①方法:在肱骨外上髁处找准最痛点,然后按常规将针具及皮肤消毒后,在痛点周围0.5-1cm内用手腕之力将针尖垂直叩打在皮肤上,并立即提起,反复进行15-30次,直至局部皮肤潮红,但无渗血,患者稍觉疼痛,然后外敷弃杖膏(当归尾、姜黄、紫荆皮各12g,细辛、大黄、生川乌、肉桂、丁香、白芷、红花各6g;共研细末,以蜂蜜或凡士林调成软膏,同时将软膏在纱布或油纸上摊2-3mm厚,敷贴于患处)。②结果:显效24例,有效23例,好转4例[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7;(5):37]。

4.云南省江川县中医院杨家贵等报道运用电针贴敷合用治疗肱骨外上髁炎126例。①方法:在患肘部行五针刺法,即找最明显的压痛点为主穴,从主穴循筋向前找次要的压痛点为辅穴,在主穴左右上方各距主穴1寸处取3穴为次穴。主穴和辅穴均直刺至腱膜处,使之得气,患者有酸重痛感,再针刺3个次穴,分别向主穴斜刺透人腱膜,得气后接上G6805型电钊“仪,负极接主穴,正极接辅穴,以病人能耐受为度。起针后用消痛贴(麻黄、生半夏、生南星、白芥子各100g,生草乌、生川乌、白芷、细辛、桃仁、红花各60g,血竭40g,吴茱萸80g,麝香26,冰片70g;方药共研细为末,过100目筛后,用蜂蜜作为基质,将其搅拌成糊状,置罐中备用)适量摊在棉纸上,贴敷于患肘部最明显的压痛点处,用绷带包扎固定,每日更换1次。②结果:临床痊愈96例,显效29例[中国针灸,2004;(12):876],

5.福建省龙岩市人民医院邱晓虎等报道运用针刀松解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肱骨外上髁炎50例。①针刀:患肘屈曲90-侧放于治疗台上,以压痛最敏感点为进针刀处,龙胆紫定位。严格无菌操作,用4号针刀刀口线与前臂纵轴平行,针刀体与台面垂直刺入。针刀达外上髁骨突后,先切开剥离再纵行疏通,然后使针刀体与台面呈45-角左右,紧贴骨面铲剥松解骨突周围粘连组织。操作时均至术者觉松解时出针刀,创可贴贴盖针孔乙②熏洗:伸筋草、海桐皮、钩藤各18g,红花、桂枝、附子各15g,乳香、没药、当归各12g.加水1500ml,文火煎30分钟,取汁约1200ml,盛入一口径约20cm的盒中,将患处置口上熏蒸,待药温降至可耐受,再加陈醋30ml,将患肘伸人浸泡30分钟,浸泡时用对侧拇指轻力按揉患处。③结果:治愈48例,好转2例[中医正骨,2002;(12):25]。

6.辽宁省大连市中医院金英爱等报道运用粗针齐刺加隔姜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64例。①方法:取阿是穴、阳陵泉。患者取侧卧位,患肢在上,医者取26号3寸粗针3根,于阿是穴直刺1针,两侧旁开1寸处分别向正巾方向斜刺2针,刺入1-1.5寸,用提插捻转泻法,出现酸胀麻并有向肘部放射感后留针;然后用直径2cm,厚0.3cm鲜姜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穿过中间针体贴于患处,用2cm长艾条套置于针尾并点燃作隔姜灸30分钟。阳陵泉施捻转手法。②结果:痊愈43例,好转19例[中国中医急症,2005;(4):325]。

7.湖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吴清明报道运用小针刀配合局封治疗肱骨外上髁炎57例。①方法:患者取坐位,将患侧肘关节大约屈曲90.平放于治疗台上,虎口向内上方,充分暴露患部。医者先找准压痛点,常规消毒后取2%的利多卡因进行浅表局部麻醉,然后用1-4号小针刀进行切割松解。松解完毕再予2%利多卡因2-3ml加泼尼松龙50rug局封。术毕用创可贴覆盖创口或针眼。②结果:治愈39例,好转17例[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6):755]。

8.福建省浦城县中医院戴海霞报道运用齐刺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0例。①方法:取阿是穴、曲池、手三里。患者曲肘功能位坐于治疗床旁,患臂置床上,暴露针刺部位,找准最痛点。局部常规消毒,用1寸长毫针,痛点齐刺3针,针尖斜向病灶中心直抵骨膜。配合曲池、手三里穴用1.5寸长毫针直刺,施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起针后用泼尼松龙与2%的利多卡因各1ml混合后压痛最明显处局封。②结果:痊愈32例,有效16例[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12):694L。

9.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孙忠文报道运用常规整复配合芒针刺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43例。①手法:患者坐位,术者施四指推法于患侧肘部至前臂桡侧,配合点按肘髂、曲池、手三里等穴及肱骨外上髁和肱桡关节之压痛点约15分钟;施弹拨法于肘部桡侧伸腕长短肌之附着处及肱桡关节处约1分钟;施肱桡关节整复手法:患肢伸直,前臂旋后位,术者一手握患肢腕部,另一手握托肘后部,拇指按于肱桡关节处,使肘关节作轻度屈伸活动,当肘由屈转仲时,从肘后向前顶推,同时使关节过伸,可听到“喀哒”声。②芒针:痛点局部消毒后,取、5寸芒针自痛点斜刺入,针尖向腕部,边震颤边徐徐提插至针下松动感,留针15分钟。③结果:治愈37例,好转6例[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 (6):380]。

10.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附属医院韦英才等报道运用经筋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84例。①方法:采用经筋疗法,由经筋手法、经筋针刺、循筋拨罐三部分组成。首先结合临床症状在患肢进行“查灶”取穴,其“经筋病灶”点多在肘外侧、肩、腕关节附近和颈肌、前臂肌群的交叉点、成角处查及,呈条索样变筋结状态,触压疼痛明显或放射性疼痛,即可定位为“筋结病灶点”,本症以肱骨外上髁局部“梅花形”病灶点为多见,压痛明显并可向桡侧总伸肌腱方向扩散。确定“筋结病灶点”后,以拇指或中指指腹进行按、拨、剥、揉,从远到近,由轻到重,将“筋结点”进行“松筋解结”,即以拇指尖在外上髁压痛处进行剥离法,其刺激强度以病人适应为宜,并对手三阳经筋在上肢及颈循行的部位进行全线松筋理筋。在肌筋充分松解后,医者左手拇指尖切压固定上述病灶点,用5号注射针头,右手行针,将针尖在酒精灯上烧红后,快速刺入病灶点,不留

针,按“梅花形”病灶点连针5针即可。然后再用不同型号的玻璃罐,在病灶点上及手三阳经筋走向施闪火罐术,留罐5-10分钟。②结果:治愈56例,好转23例[辽宁中医杂志,2002;(10):610]。

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又称正中神经挤压征、腕管狭窄性腱鞘炎。腕管为一骨性纤维管,其内有正中神经和数条肌腱通过。腕管综合征是由于各种外伤、劳损等导致骨性管道狭窄和软组织慢性炎症性改变,使韧带增厚、肌腱增粗、神经水肿、从而使正中神经受到管压而引起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一系列综合征。本病多见于中年妇女。本病一般属中医学“痹证”、“筋痹”等范畴。

[病因病理]

1.病因

(1)腕管容量减小:①月骨前脱位;②腕部骨折、脱位及屈位固定;③腕及腕间关节进行性增生性关节炎;④腕横韧带增厚;⑤屈肌腱断裂。

(2)腕管内容物增加:①肌腱、滑膜炎。职业性劳损(手及腕部长期反复用力活动致慢性损伤,是本病常见的原因,尤其是女性更宜受伤。在手指及腕部活动中,屈指肌腱及正中神经长期与腕横韧带来回摩擦,致肌腱、滑膜及神经慢性损伤,产生损伤性水肿使管腔变窄,压迫正中神经);结核性腱膜滑膜炎;滑膜及腕横韧带的淀粉样沉积,见于骨髓瘤:扑特异性滑膜炎;类风湿性滑膜炎及风湿性滑膜炎;急性化脓性感染,致仟腕管内正中神经受压;烧伤引起鞘管内渗液积聚。②腕管内占位性病变如脂肪瘤、血管瘤、滑液囊肿、正中神经的纤维脂肪增生等。③解剖异常。指浅屈肌肌腹过低;蚓状肌肌腹过高;异位肌肉通过腕管;正中神经本身的解剖变异。④正中动脉压迫。腕管内有迷走动脉,代替桡动脉。⑤间质增生性神经炎。⑥外伤或血友病致腕管内出血,正中

神经鞘内血肿或尺侧滑脱自发性血肿。⑦肢端肥大症、黏液性水肿、钙盐沉着、软骨石灰沉着症。

(3)生理改变:如妊娠、哺乳、更年期妇女等,但引发的症状多为双侧。

2.病理

病理改变的基础是正中神经暂时或永久的压迫性缺血,开始表现为神经的水肿及充血,腕横韧带近侧神经假性神经瘤,其远侧有萎缩变性。久之,因缺血致神经内纤维化,髓鞘消失,最后神经干转化为纤维组织,神经内管消失被胶原组织取代,成为不可逆改变。

[诊断要点]

1.症状

桡侧3个半手指感觉过敏、刺痛或烧灼样疼痛,夜晚或清晨较明显。劳动后、温度。掌无力,握力减弱,动作不灵活,握物端物时,偶然有突然失手的情况。病程较长且有运动障碍的患者可见大鱼际肌萎缩变平或凹陷。

2.检查

①叩击试验阳性:轻叩腕管正中神经,于正中神经分布的手指可有触电样刺痛。②屈腕试验阳性:充分屈腕90.达1分钟,麻木和疼痛加重,且向食中指等放射。③压脉带试验阳性:用血压表将气囊充至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使手充血1分钟,手部症状加重。

3.辅助检查

肌电图检查可有大鱼际神经变性改变;X线摄片可有骨头节炎、桡腕关节狭窄或陈旧性骨折或月骨脱位等征象。

4.鉴别

注意与胸廓出口综合征、颈椎病、多发性神经炎、脊髓肿瘤等相鉴别。

(一)中药外治方

1.中药熏洗方

(1)处方:透骨草30g,大伸筋草、海桐皮各20g,川椒、白芷、苏木、桂枝、川芎、红花各10g,鲜桃树根皮50g.

(2)方法:上药倒人中等大小之搪瓷盆内,兑冷水半盆,稍浸渍后煎半小时,去渣趁热熏患肢,待温度不烫手时,用纱布或干净薄细布洗擦患肢,洗后抹干,活动一下关节。每日1剂,熏洗2次,5剂为1个疗程。

2.乌灵外敷方

(1)处方:生川乌、生草乌、威灵仙、赤芍、蜂蜜或饴糖各适量。

(2)方法:上方各药捣成细末,过筛后,用蜂蜜或饴糖搅匀成厚糊状,平摊于

10cmx8cm的棉纸上,成膏药状,外敷于局部,绷带包扎固定,隔日换药1次,夏季每日换药1次,直至痊愈。

3.中药熨烫方

(1)处方:麻黄、当归尾、附子、透骨草、红花、干姜、桂枝、牛膝、白芷、荆芥、防风、木瓜、生艾绒、羌活各等份,醋适量。

(2)方法:以上方药用醋水各半熬成汁,再将铁砂炒红后搅拌而成,使用时加醋约25g(半两),装人布袋,自然发热,敷在患处,若太热可来回移动。

4.加味乌头散

(1)处方:生川乌、生草乌、片姜黄、威灵仙、天花粉、麻黄、桂枝、赤芍、甘草各适量。

(2)方法:上方按前5味各2份,中3味各4份,后1味半份的比例共研细末,用

蜂蜜或饴糖搅匀如厚糊状敷于局部,绷带包扎固定,每2日换药1次。

(二)针灸治疗法

1.毫针针刺法

(1)取穴:患者坐位,患侧屈肘伸腕伸指掌面向上置于桌面上,取腕三针、内关、问使。

(2)操作:常规消毒针刺,其中位于腕横纹上的腕三针皆沿腕横韧带、腕掌韧带向下平刺,第1针取在桡侧腕屈肌腱外侧,第2针取在腕横纹正中避开肌腱、血管、神经,第3针取在指浅屈肌腱内侧,针感向肘臂放射。内关、间使两穴针感向肘臂及指端放射。间隔10分钟行针1次,留针40分钟。配合TDP神灯局部照射。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电针治疗法

(1)取穴:取手阳明经穴和三焦经穴为主。

(2)操作:用26号1.5寸毫针直刺曲池、合谷、外关、中渚、大陵,得气后接

G6805电针仪,频率调至200次/分,电流量以针轻度跳动为宜,留针30分钟。麻木较甚者,十宣穴用三棱针放血,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3.温针灸治法

(1)取穴:主穴取大陵、内关透外关;配穴取鱼际、阳溪。

(2)操作:患者取坐位,患手掌向上平放,穴位常规消毒,取30号1.5寸毫针在大陵、内关穴快速点刺进针,并提插捻转至穴位局部出现酸麻或胀重感为度;然后,在内关穴处针刺至外关,深度以使其得气为度。得气后将艾条截成2cm段,置于主穴针柄上点燃进行温针灸,燃尽1段为1壮,每穴灸2壮;配穴只针不灸,留针半小时,每隔10分钟行针1次。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4.小针刀疗法

(1)定点:在远侧腕横纹尺侧腕屈肌腱的内侧缘定一进针刀点,沿尺侧腕屈肌腱的内侧缘向远端移2.5cm再定一点;在远侧腕横纹的桡侧腕屈肌健的内侧缘定一点,沿桡侧腕屈肌腱向远端移动2.5cm再定一点。

(2)操作:患者取坐位,患侧上臂外展、掌心朝上平放于治疗桌上,腕关节下方放一脉枕,使腕关节呈背屈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后,在此四点分别进针刀,刀口线一律与肌腱平行,针体和腕平面成90°,深度0.5cm左右,沿两侧屈肌腱内侧缘将腕横韧带分别切开2-3mm.同时,将针刀沿屈肌腱内侧缘向中间平推数下,目的是将屈肌腱和腕横韧带间的粘连剥离开。5天治疗1次,一般3次即可治愈。

5.小铍针疗法

(1)制作:仿中医“九针”中的铍针,仅保留尖端部分的单边斜刃,用2mm直径的克氏针稍加磨制即成,刃与针身呈约45.,刃长约3mm.

(2)进针点:位于掌长肌腱尺侧缘和远侧腕横纹的交点与环指近端尺侧缘的连线上,距远侧腕横纹1-1.5cm处。

(3)麻醉:局麻用1%盐酸利多卡因4ml,兑入0.05mg肾上腺素。麻醉层次限于屈肌支持带以浅。注药后往往可诱发出原有神经卡压症状。若局麻药误人腕管内,则原有的麻痛消失而出现正中神经麻醉,应中止治疗。体会组织层次的方法是在针头刺入过程中时时横摆针尖,若刺入韧带,因阻力增大,针尖摆动会受到限制。

(4)切割:用小铍针从进针点垂直刺入皮下,缓慢进针,并在进针过程中时时横向摆动针尖,体会针尖位置,达腕横韧带时,针尖可沿韧带表面较大幅度摆动,刺入韧带则阻力明显增大。刺破腕横韧带,沿肢体长轴向远近两端抗阻力切割,注意无阻力勿切割。以进针点为中心,针尖纵向摆动式切割长度约3cm,至出现落空感,寻找不到阻挡切割的韧带,即达到切割要求。出针后可向腕管内注人泼尼松龙或曲安奈德1ml。术毕,针眼敷盖消毒敷料或创可贴3天。部分病人在切开韧带时原有症状减轻或消失,继而在手术将结束时缓慢出现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暂时麻醉,前者示卡压解除,后者为麻醉药扩散所致。

6.微型钩疗法

(1)微型钩刀:刀刃向后,刃宽2mm,在刀刃的一方有扁而渐厚的刀颈,另一方有钝型的导头,以控制钩刀切割范围,刀颈根部有15°的夹角以利于手术操作,刀柄长10cm,直径0.8cm,表面已作滚花处理,便于握持,刀柄以螺丝和刀头连接。该刀可在槽形扩张导管内进行手术,用于大的腱鞘和腕横韧带的切开。扩张导管主要是适应刀的钩割而做的一槽形管道,带有把柄。

(2)操作:进刀点为掌长肌腱的尺侧距腕横纹近端1cm,用1%利多卡因(含1:

1000肾上腺素)10ml在定点处与皮肤呈45.向环指推进注入,在定点处行10mm横切口,分离至深筋膜下,充分止血后,嘱患者屈指屈腕,使肌腱放松,减轻腕管压力,然后把扩张导管沿掌长肌腱插入腕管内,边插导管边让患者伸指伸腕,以利导管插人,把导管头插到腕横韧带远侧缘皮下,并且把导管摆在向尺侧倾斜30.的位置,微型钩刀沿扩张导管的槽进入腕管钩住腕横韧带远端,向韧带近端钩割,如果一次钩割不完全,可以重复2-3次。拔出钩刀及扩张导管后,局部压迫2-3分钟,用4-0可吸收线皮内缝合伤口,适当加压包扎。关节制动3天后,患侧手指可以作自由活动。

7.穴位埋针法

(1)取穴:患侧大陵穴。

(2)操作:常规消毒后,用镊子把消过毒的28号皮内针取出,取准穴位直接刺人得气后用胶布固定。夏季留针1-3天,冬季留针3-5天。要求患者不要沾水,注意局部卫生,留针期间不必限制患肢活动,使患肢在活动中而加强针感。

8.穴位注射法

(1)取穴:臂中、间使、大陵穴或阿是穴。

(2)用注射器吸取复方丹参注射液4ml,局部常规消毒后,分别刺入,当患者出现触电样针感时,将针尖稍稍上提,回抽无血后推人药液各1-2ml,再结合TDP灯照射30分钟。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间隔5-7天后可再重复治疗。

9.隔姜灸治法

(1)取穴:大陵、内关。

(2)操作:取新鲜生姜1块,切成厚约0.3cm的薄片,在中心用细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患侧大陵、内关2穴上施灸,如病人在施灸过程中局部有热痛感,可将姜片连同艾炷向上略略提起,稍停放下再灸。艾炷燃尽,再另换一炷,以灸至局部皮肤潮红湿润为度。每次每穴施灸6壮,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间隔3天再行第2疗程。

(三)推拿治疗法

1.按揉理筋法

用茴香酒等外搽局部后,按压、揉摩外关、阳溪、鱼际、合谷、劳宫及痛点等穴,然后将患手轻度拔伸,同时缓缓旋转、屈伸腕关节。术者左手握住腕上,右手拇、食二指捏住患手拇指末节,向远心端迅速拔伸,以发生弹响为佳,依次拔伸第2、3、4指。每日1次。

2.点按推揉法

让患者坐于治疗凳上,施术者先用一手握患肢手部持定,用另一手着力,反复捏揉推按前臂内侧手三阴经筋和肌肉筋腱,在曲泽、曲池、尺泽、内关等穴处,进行重点捏揉,对前臂的屈肌群,进行重点捏揉。再用拇指着力,反复捏揉患肢腕部掌面腕管处肌肉韧带和穴位。再用一手握住患肢腕部保持固定,用另一手拇指着力,反复点按推揉大鱼际肌肉穴位,及手掌其他肌肉穴位。再用双手反复活动患肢各手指,以屈伸拔伸活动为主,促使其肌腱在腕管之内的往返活动,用以理气活血、舒筋通络,恢复其活动功能。

3.推揉弹拨法

由腕部从下至上,施以推揉捋摩手法6遍,用力不宜太猛;然后在手指牵引下屈伸腕关节数次;弹大鱼际筋,拨腕部韧带及正中神经数次;最后以放松腕关节及前臂肌群结束。

4.运摇舒筋法

患者坐位,放松腕部,术者立于患侧,两手拇指按压腕关节背侧,其余手指固定手部。两手配合用力,使腕关节在拔伸的情况下作顺时针和逆时针运摇,以达到舒筋活血、消肿止痛作用。急性期隔日1次,慢性期每日1次。

[现代研究]

1.山东省临朐县中医院刘存贞等报道运用中药外洗配合微波治疗腕管综合征50例。①方法:伸筋草、透骨草、苏木各30g,威灵仙、芒硝各20g,大黄15g,冰片2g,红花、川芎各12g;水煎外洗或湿敷,每次1小时以上,每天1-2次。同时行病变关节微波热疗,每天1次。并鼓励病人加强病变腕关节的功能锻炼。②结果:治愈40例,症状明显缓解10例[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2;(3):141]。

2.浙江省临海市中医院马向阳报道运用电针合温经活血散外敷治疗腕管综合征65例。①电针:取六外关、劳官为一组、大陵、中请为一组。每次取一组,进针得气后,配以电针治疗仪治疗30分钟,刺激量大小以病人感觉适当为度。②外敷:生川草鸟,片姜黄、樟脑、威灵仙各5g,桂枝、赤芍各10g;共碾细末,用蜂蜜搅匀如厚糊状,敷于腕部,以绷带包扎。③结果:痊愈16例,显效3]例,好转15例[中国民间疗法,1996;(2):17]。

3.山东省东明县中医院任殿勇等报道运用封闭合活血散外洗治疗腕管综合征40例。①封闭:腕部常规消毒后,于第二腕横纹与掌长肌腱桡侧缘进针,腕管内注射泼尼松龙或确炎舒松25rug.②外洗:伸筋草、透骨草各30g,荆芥、防风、红花各15g,姜黄、桂枝、川花椒各12g,刘寄奴、威灵仙各24g,苏木、川芎各18g,大黄、麻黄各9g;方药加清水2000ml,浸泡1小时后,文火煮沸半小时,加红醋100ml.于局部封闭后第2天先热洗再热敷,每次30分钟。③结果:痊愈30例,有效9例[山东中医杂志,2003;(3):191]。

4.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中医院黎旭军报道运用中药外洗配合弹响指法治疗外伤性腕管综合征37例。①外洗:宽筋藤、千斤拔、豆豉姜、千年健各30g,艾叶、桑枝、羌活各20g;每日1剂,水煎后熏洗,浸泡患肢30分钟,每日2次。②手法:术者左手握住患者腕上,右手拇、食指捏住患手拇指末节,向远心端迅速拔伸,以发生弹响为佳,依以拔伸2-4指,随后行腕周如外关、阳溪、鱼际、合谷、痛点等穴位按压,并顺着正中神经走行做周边纤维理筋、分筋手法。③结果:痊愈29例,好转6例[河北中医,2001;(8):589]。

5.云南省邮电医院王宁等报道运用针灸穴注治疗早期腕管综合征25例。①方法:取患侧大陵、神门、间使、阳池、外关穴中2-3个,针灸15分钟后,选取其中2个穴位常规消毒分别刺入,当患者出现触电样针感时,将针尖稍上提,回抽无血后每穴注射骨维液0.3ml(骨维液由50%当归注射液与0.5mg的维生素B12注射液4:1组成),每3天]次。②结果:全部达到临床治愈[中国中医药科技,2002;(4):209].6.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张友贵报道运用梅花针叩刺加艾灸治疗腕管综合征32例。①方法:选取患腕大陵穴,常规消毒,以大陵穴为中心行重度叩刺:叩刺半径为1cm.以局部皮肤明显发红并轻微出血为度。叩刺后以艾卷行雀啄灸15分钟。隔日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②结果:痊愈24例,有效4例[中国针灸,2000;(12):754]。

7.浙江省慈溪市中医院胡林飞报道运用针灸推拿治疗腕管综合征46例。①方法:取阳池、养老、外关、阳溪、阳谷、三阳络、偏历、太渊、大陵、神门等穴,每次6六。常规消毒后进针,平补平泻,使患者有酸、胀、重等针感,留针15分钟,其间捻针2次,每日1次。每次针刺后推拿,用一指禅按揉各穴,每穴治疗5分钟,并用攘法推腕关节掌面、背面10分钟,配合腕关节拔伸,医者握住患掌,与患者对抗用力20秒,注意不宜过于用力,以免造成新的筋伤,最后抖动患腕关节30秒。②结果:治愈32例,好转14例[中国民间疗法,2002;(9):38]。

8.马鞍山市钢铁公司医院李霞等报道运用水针配合推拿治疗腕管综合征48例。①水针:嘱患者取舒适坐位,患侧曲肘平放,常规消毒后,用6号注射针头由掌纹处刺人,刺人方向与腕平面呈60°,穿刺腕横韧带如有突破感,则进入腕管内,待回抽无血后,注入醋酸泼尼松龙1ml,2%普鲁卡因1ml,维生素B,注射液2ml的混合液。②推拿:水针治疗后,医者用拇指点按内关、大陵、鱼际等穴,用一指禅推法在前臂至手沿手厥阴心包经往复治疗,重点治疗腕管及大鱼际处,手法先轻后重,再用摇法揉腕关节及指关节,最后用擦法擦腕关节。③结果:痊愈21例,显效15例,好转9例[针灸临床杂志,1999;(1):37]。

(0)

相关推荐

  • 岐黄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病例分享

    [肱骨外上髁炎]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中医称为肘劳,是骨伤科门诊常见病及多发病,也是难治性疾病之一,是肱骨外上髁处附着的前臂伸腕肌总腱的慢性损伤性肌筋膜炎.病因多为长期前臂旋转等用力不当而引起肱骨 ...

  • 肱骨外上髁炎: 升降试验

    诊断是一切治疗的基础,没有明确的诊断,治疗就无从谈起.可以说,体格检查是临床医生最重要的检查手段.疼痛医学的学科特点是和多个学科诊疗范围都有交叉,这就对疼痛医生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只有更全面的知识储 ...

  • 肱骨外上髁炎: Maudsley试验

    诊断是一切治疗的基础,没有明确的诊断,治疗就无从谈起.可以说,体格检查是临床医生最重要的检查手段.疼痛医学的学科特点是和多个学科诊疗范围都有交叉,这就对疼痛医生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只有更全面的知识储 ...

  • 学习肱骨外上髁炎

    概述 (一)解剖 肘关节由肱骨下端和尺桡骨上端包在一个关节囊内所构成,由关节囊.韧带.骨间膜及肌肉等软组织联系和保护.肘关节的功能是前臂屈伸与旋转. 肘关节包括3个关节:肱尺关节.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 ...

  • 肱骨外上髁炎

    文章仅供参考,不作为临床依据,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 『名医经验』郭剑华治筋伤验案放血加灸疗治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

    该患者患顽固性右肱骨外上髁炎,右肘外侧酸胀难忍,乏力,伸直位时疼痛加剧,伴右肘畏寒怕风,夜间痛醒.此乃肘部血虚血瘀之证,借刺络放血,以瘀血得散而新血则有所生,温灸激发原气,疏经通络.辅以肘部推拿改善局 ...

  • 老中医坐堂 外科病诊治绝招66 肱骨外上髁炎

      肱骨外上髁炎     肱骨外上髁炎由急慢性损伤造成肱骨外上髁周围软组织疼痛,因多见于网球运动员,故称为网球肘.该病与职业有关,多见于需反复用力伸腕活动的成年人,尤其是频繁地用力旋转前臂者,如网球运 ...

  • 新九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

    概述 肱骨外上髁炎是指肱骨外上髁桡骨头,肱桡关节滑囊处无菌性炎症而言,常因前臂用力不当,致使前臂伸腕肌起点处肌腱劳损或不完全撕裂所致,属祖国医学的"肘劳"范畴. 症状 肘外侧疼痛, ...

  • “四法四穴”推拿治疗肱骨外上髁炎

    肱骨外上髁炎是指肘关节外侧肱骨外上髁部局限性疼痛,并影响伸腕和前臂旋转功能的急慢性.劳损性疾病,又称网球肘.该病多因前臂反复旋转或腕部屈伸运动过多,致伸腕肌起点处过度牵拉,或前臂极度旋转,腕关节极度背 ...

  • 肱骨外上髁炎,这里有最新治疗进展!

    摘要 肱骨外上髁炎,又被称为"网球肘",是一种退行性而非炎症性肌腱病,会导致肘关节的慢性顽固性疼痛.虽然大多数肱骨外上髁炎的患者都能自然消退或采用标准的保守治疗也能好转,但目前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