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与主席单线联系的王牌卧底,真名没人知道,化名却很出名

他出生于豪门世家,却在兄长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道路。因为特殊的身世背景,被组织安排进入敌营进行潜伏任务,有人称他为“王牌卧底”,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贡献巨大,他还是唯一受主席领导的特工人员,此外他的化名也是由主席所起,这个人就是范明。

01

范明,原名郝克勇,1914年生于陕西临潼。说起他的出身可不简单,其父郝鹏程早年就读于武备军官学校,后来成为西北军的创始人之一,此外爱国将领杨虎城还是他的结拜兄弟,所以说郝家可是临潼当地的名门望族。

父亲虽是职业军人,却也重视对儿女的教育,再加上郝克勇自幼聪慧,成绩一向不错。求学期间,郝克勇也接受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阅览了不少内容新颖,思想进步的书刊,但他之所以能走上革命道路,那完全受兄长郝克俊的影响。

郝克俊在1926年就加入我党,后来还成为上海政法大学的党支部负责人。那时他鼓励弟弟郝克勇考入上海的建国中学,兄弟在上海相聚后,哥哥对他非常照顾,还经常给他宣传我党主张,在大哥引导下,1932年5月,郝克勇加入了共青团。

抗战爆发后,郝克勇曾组建了一个抗日救亡团体“夏艺学会”,开始游历数省进行抗日宣传,来到延安后,“夏艺学会”的成员都编入安吴青训班,郝克勇也由团员转为党员,正式踏入革命道路。

02

1938年,国军第38军长赵寿山成立了教导大队,这个赵寿山不仅是杨虎城的旧部,与郝克勇也比较熟悉,鉴于这个特殊关系,组织派遣郝克勇赴第38军教导大队担任政治教官。

郝克勇利用自己的职权,秘密在教导大队建立党支部,对前来受训的各级军官进行政 治宣传,当然他的这些行为也都获得赵寿山的支持。

在郝克勇的努力下,短短几年第38军的党员就由最初的20多人,发展到近700人。要知道这些党员可都是前来受训的各级军官,可以说38军已完全在我党的掌控之中。

而到了1941年,第38军的变化也引起蒋介石的警惕,为了控制38军,他派出汤恩伯的六个军将38军团团包围。在此情况下,赵寿山派郝克勇返回延安,向上级请示下一步工作,还让郝克勇传达一下自己想入党的申请。

在受到主席接见后,主席同意赵寿山的入党申请,并详细了解了38军的状况。

在郝克勇即将离开延安时,主席再一次接见他,两人聊了很多。另外主席还根据郝克勇舅舅的“范”姓给他取了个化名“范明”,同时指示他,以后38军工委工作由郝克勇(范明)负责,而他由主席直接领导,且仅与主席单线联系。

于是范明就成了唯一与主席单线联系的高级特工人员了。

03

1944年,赵寿山被调离38军,新上任的38军军长张耀明可是对我党非常敌视,紧要关头,根据主席指示,范明先是在7月17日安排17师举行了河南洛宁起义。后在1946年又策划55师举行了河南巩县起义。

而身份未暴露的范明被调往第三集团军,仅仅数月后又成功策动陕北保安副总指挥胡景铎起义,这个起义对当时的形势影响重大,削弱了国军包围陕甘宁边区的军事力量,也为中央提供了回旋的余地。

回归人民军队的范明在建国初又担负一次重任,担任进藏部队司令兼政委,为西部地区的和平统一作出了贡献。55年授衔时,范明被授予少将军衔。

此时范明认为革命胜利了,自己也该改回原名了吧。有一次他趁着向主席作报告的机会,说出了自己的这个想法。不过主席说,他“范明”这个名字因为太有名了,如果改回原名对工作开展是不利的,听了主席的意见,他决定继续用这个化名。

在特殊年代,范明曾受到一些委屈,直到1980年终于恢复名誉,后历任陕西第四、五届政协副主席,2010年2月23日,范老病逝于西安,享年96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