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
致力于行政事业单位行业热点资料制作分享、业内交流、工作实操技巧、资源共享。
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官方小额付费qq群223611693 学习交流分享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就是利用价值形式,对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调拨、报废、出售等方面进行控制监督和考核,以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由于政策性因素及单位内部管理存在不足,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混乱,甚至隐藏着一些严重的违法乱纪行为,因此只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深挖细审,才能适应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才能实现更好地为公共财政服务。自2006年财政部颁布《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逐步规范,管理效率明显提高,但在具体工作中仍存在着以下普遍性问题:一是浪费财政资金。由于审批单位和使用单位分离,监管机构不可能详细了解使用单位资产的实际状况和具体用途。尽管财政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合理使用的前提下避免浪费,但有些预算单位的负责人纪律观念不强,在预算资金比较宽裕的状况下,通过重复购买、盲目采购、攀比采购、超规模购买固定资产等方式来突击花掉当年度预算结余的情况屡有发生。二是违规采购。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固定资产时仍存在一些漏洞。某些单位采取“化整为零”的战术分解采购规模,刻意规避政府采购,甚至没通过财政部门的审批监管,直接购买。三是资金来源不合规。个别权力部门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巧立各种名目购置固定资产,利用账外资金购置固定资产,乱拉赞助或将财政资金应收不收,变相转为固定资产购置资金或干脆要求提供固定资产以供本单位使用。一是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利用率低。有些单位领导人喜欢盲目、随意的购置固定资产,只考虑到好、大、全,不考虑实际情况,导致有些固定资产大部分功能用不到、有些则利用几次后闲置、有些甚至购入后便直接被闲置,利用率低下,造成严重浪费。二是长期不核对,导致资产账实不符。由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重购置、轻管理”,导致固定资产内控制度不健全,账、卡、物三方面经常是缺一少二,很多会计人员只起到了记账的功能,至于具体的实物与报账的发票是否一致、资产由谁使用、由谁负责资产安全等问题大多成了糊涂账。有些资产账上虽有记载,实际却由其他单位使用,这种情况在事业单位较为多见。三是截留固定资产收益。有的单位将用不上的房屋或门面或者通过其他渠道取得的固定资产等出租或者承包经营,将取得的资产收益截留,私设小金库,极易诱发腐败行为。由于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使用部门的信息沟通上的问题,资产使用单位处置资产不上报、处置方式不合规、处置收益不上交的现象时常发生,甚至有些行政事业单位价值不菲的固定资产早已私下处理了,未办理任何核减手续,导致财务人员无法调整账务,造成账实不符,而违规处置后的收益,往往形成了单位“小金库”。无法及时反映资产变化,应入未入,该销未销,导致账物脱节、存量不清,个别单位建造的楼房已使用多年,工程支出仍挂在“在建工程”和往来账户中。购入固定资产或改扩建固定资产只按发票买价入账,实际支出的运杂、保险、安装等费用不计入固定资产,人为缩小了固定资产的价值;竣工决算之前发生的固定资产借款利息及有关费用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而记入当期事业支出,违反了借款利息资本化原则的;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盘盈、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不进行任何账务处理和卡片登记,不仅导致有物无账,而且资产长期游离于账外,极易造成流失;已投入使用但尚未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只使用,不记账,有的甚至一拖数年,造成严重的账实不符;应据实销账的报废、损毁固定资产,不进行任何账务处理,造成这些固定资产有账无物;用公用经费购置固定资产时,都只登记了支出账,而没有同时登记固定资产账,导致固定资产账实不符;有的单位账面只反映了资产总价,没有登记资产数量与单价,难以确定资产数量增减情况,导致账面与实物“两张皮”。审计目标主要包括:确定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确定固定资产的实际存在和运行状况是否良好; 审查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和入账价值的适当性,所有权是否受限;审查固定资产交易事项会计处理的适当性等。固定资产审计难点主要是:固定资产分布面广、使用年限长,有账无实或有实无账,时间久远,清查难度大,账面记录不完善,使用保管责任不明确,人员调整频繁,交接手续不清,有些资产已进行改造或与外单位调剂使用,实物难以查清,有些电子设备或进口仪器,价值较大,技术指标高精尖,性能独特,审计人员难以了解设备技术性能和市场价格等。把握固定资产审计难点可避免做无用功,提高审计效率。取得被审计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流程图,了解制度控制设置情况,检查控制制度设置是否有遗漏,验证内控制度本身的合法性和科学性。对内控制度的某些控制点或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根据制度的执行情况判断制度执行的有效性。规模较小或没有相关内控制度或有内控制度但并未严格执行的单位,一般不进行符合性测试,可以直接进行实质性测试。实质性测试主要是验证固定资产账户和各个相关账户金额的一致性和合理性,同时揭露其中存在的错弊。进行实质性测试要取得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卡片账,确定三者是否相符,审查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实地观察固定资产,验证固定资产所有权,进行分析性复核,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在会计报表中如实披露。分析性复核主要分析固定资产重要金额、比率或趋势,确认存在的异常情况并进行调查,进而获取审计线索或证据。常用方法有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和金额比重分析法等。审计过程中,结合运用以下几种方法效果可能会更好。一是检查法,通过检查被审计单位的资产管理相关制度和文件、会议记录、采购计划、采购合同等,增加感性认识,为下一步询问法作好准备;二是观察法,实地观察被审计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判断资产出现错弊的可能性,及时发现问题线索;三是询问法,通过向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一般工作人员等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询问,可以互相印证其答案的真实性,获取有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