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崖洞相亲记(三)
这个星期六,我又去了位于渝中区沧白路边千厮门大桥头的婚恋角洪崖洞。路、桥上车辆川流不息,崖坎下碧绿的嘉陵江水静静地向近在咫尺的长江汇流,栏杆边有几个游客用手机拍照。这是我第二次为儿子的婚姻大事到来这个地儿逛游了。
在成都人民公园里也有这么一个地方,一年多前的晚春时节,我和儿子一起曾去过那里,我们只是游览路过,浮光掠影地转了一圈。曲径通幽,那地方草木扶疏,鸟语花香,明显地比我们重庆的这个地方开阔、舒展,让人一下子就感觉到了这真是一个情景相宜的相亲之地。成都人显得挺斯文,说话的语气都是不紧不慢的,娓娓道来。两地的这种适逢其时派生出来的婚恋场地虽然社会功能都是一样的,却明明白白地彰显出了这两个相邻的大都市不一样的历史文化底蕴。上午十点半到达的时候,这个紧靠公路的所在已经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的了。我默默地走进了相亲的人群,已经没有了年前的那第一次到此的稀奇和新鲜的感觉,兴致也减淡了许多。我和一个横站在路边,胸前挂着一块不大的纸牌(上面写着自己女儿概况)的大妈交谈,在得到她的同意后,用手机拍下了那纸牌上的内容。有一个驻足旁听的老头儿插话:“买牛要买大牯牛,说媳妇要看丈母娘。” 我一下子就听懂了,他这是在恭维那位大妈,意思是看当妈的样儿自然就知道那女儿是可以的了。我立马转过身来和他搭话,这位长者年岁明显地比我大些,他说牛这个字的发音是“油”,说娘这个字的发音是“羊”,显然是一位来自外地他乡的老人。这可能是他家乡的民谚吧,信口拈来,生动风趣;我怕忘了,急忙掏出纸笔记了下来。有三个年轻人站成一排,我在他们面前停了下来,一一细看了他们胸前挂的一张A4大小的纸板上简单的自我介绍。我最留意的是站在右边的一个小个子姑娘,她岁数不小,已经29岁,个子太矮小了,小把把儿,还像个小孩儿。小小的一张瓜子脸虽然被浅蓝色的无纺布口罩遮掉了一大半,却还是看得出来她那小眉小眼的秀气。她的服饰还算时尚,一身乳白色的时装,脚上穿着一双底子厚厚的高腰黑皮鞋,我暗自估计,她的身高其实不会超过1米45,而纸板上却明写着1米53;还写着大学本科,私立医院医生,月收入10000。其余两个男孩儿牌子上没写学历,工资也没有这女孩儿高,看他们三个人的样子都是外地来重庆闯荡的。我向他们竖起了大拇指,该表示鼓励呀,离乡背井独闯社会多不容易!就在这时走过来一个老太婆,站在女孩儿面前直愣愣地就开腔说:“你有一米五几?我才一米五几呢!”那女孩儿脸红了,尴尬地回应到:“看样子下回儿我要带把尺子来了......”老太婆明显的比这姑娘高些,还壮硕得多,她老人家似乎还流露出了几分得意,得理不饶人;“说谎就不对了,莫哄人,要实事求是嘛!”她接着说。这话倒是在理,我猜她是那种社区积极分子一类的大妈,就好自我表现的那种人;在这么个地方,在这么个时候,她来较这么个真儿实在不合适,有点儿三八。我还看到三个本人征婚的中年男人,一个52岁,一个47岁,一个42岁,他们独自站着,好像没有什么人理会。这儿约定俗成的规矩是周六年轻人,周日中老年,他们不知道嗦?也许他几个明天来就要好些了。如果下次再来还能碰到他们的话,我一定要和他们摆摆龙门阵,和他们说点儿知心话儿。我看到有些纸牌上还写明了有车有房,也不时地听到双方谈论工资多少,住房大小的问题,当然还相互询问家庭成员的一些方方面面的情况。萍水相逢,素不相识,想探知对方底细,不厌其详,这倒也是人之常情,不足为奇。我隐隐地感觉到在这个场合来谈婚论嫁是不靠谱的,这地方好像一个做买卖的集市,人们就像来做一笔生意似的揣摩着盈亏。我有了些失望的感觉,在这里来解决儿子的婚恋问题大概是走错道儿了。看着人群中这么多的老一辈,不免心生感慨,还是那句老话: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我又遇到了那个专门经营婚介这档子事儿的自由职业者,那中年男子穿着的前胸后背都印着“免费征婚”几个醒目的黄色大字的红马甲上联系电话没有变,但那号称3500个候选人物已经上升至3800,看来他真是干得红红火火的了。我饿着肚子,转来转去又拍了好几张“小广告”,直磨蹭到午后一点半才离去。我知道,这一趟辛苦肯定又是个“空搞灯儿”,下次还来不来呢?还是要来的,体验生活,瞭望社会,增长见识,也还值得。
周世伟,网名緯子,退休医生。重庆一中老三届高66级学子,曾经上山下乡当过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