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本意《道德经》第六十九章
《道德经》第六十九章【原文】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仍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加标点段句】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仍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常规译文】用兵的人曾经这样说,“我不敢主动进犯,而采取守势;不敢前进一步,而宁可后退一尺。”这就叫做虽然有阵势,却像没有阵势可摆一样;虽然要奋臂,却像没有臂膀可举一样;虽然面临敌人,却像没有敌人可打一样;虽然有兵器,却像没有兵器可以执握一样。祸患再没有比轻敌更大的了,轻敌几乎丧失了我的“三宝”。所以,两军实力相当的时候,悲痛的一方可以获得胜利。
【老子的本意】冲突和矛盾的对待和解决方法是:不要挑起矛盾,要尽量避开矛盾,要尽量保全自己,要外柔内刚、以退为进,能原谅的就原谅,能大事化小的就化小,能小无化无的就化无,为什么“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因为我们要重视敌人,时刻保持低调、柔弱,往往我们自以为的强大、自以为的实力早被人家识破、或者在人家的算计之中,是属于“行无行、攘无臂、仍无力、执无兵”的,在任何时候都要重视敌人,即使你是一头雄狮,能避让疯狗时也要尽量避让,用慈悲之心对待它,不主动进攻它,重点作好防御它的准备,如果你不作好防御它的准备,轻视它,那你的那份慈悲之心就保不住了。在发生冲突时,柔弱、慈悲而且作好了防御准备的一方胜。
【老子释疑】或问:抗兵相若,哀者胜。“胜”从哪个角度看,小壳子觉得“败”也是“胜”,“胜”也是“败”,和平社会应该有这种心态。
【老子】老子从来不说败,老子是告诉你们大智慧的,小壳子的所谓“胜”、“败”观是执相了,败虽然是胜,胜也虽然是败,但就象喜与忧一样,喜就是忧,忧就是喜,无所谓喜也无所谓忧,有道者无忧无喜,只有法喜,喜生忧,忧生喜,胜生败,败生胜,无所谓胜也无所谓败,有道者的这个“胜”实质上是“法胜”。
学佛是学大智慧,让你们时时享受法喜的快乐,学道也是学大智慧,让你们时时享受法胜的圆满。
【老子释疑】或问:以上解释好像与原文有很大的出入?
【老子】“用兵者言”,常规解释是“用兵的人这么说”。“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得寸而进尺”常规解释“我不敢主动进攻而主要用于防守,不敢前进一步而宁愿后退一尺”。
这似乎是军事上的见解,但军事上,尤其是用兵作战上来说,乃“先下手为强”、“狭路相逢勇者胜”,再说用兵乃随机应变,千变万化,所以,老子根本不是指导你怎么用兵打仗,最多也只能说是军事的大战略思维,所以,疯癫郎中把它引伸为“冲突和矛盾的对待和解决方法是:不要挑起矛盾,要尽量避开矛盾,要尽量保全自己,要外柔内刚、以退为进,能原谅的就原谅,能大事化小的就化小,能小无化无的就化无”更符合老子的观点。
现在的书、网络所传的那些原文和译文,都是从文字的角度来解释,而几千年来,《道德经》通过他抄你抄、他解你解,抄来抄去、解来解去,都变样了,与老子的原意有很多差异了。
【老子释疑】小壳子:法胜与法喜有何异同之处?
【老子】法喜与法胜,均为高端智慧,不可以语言形容。强为其容于下:共同点,均为“法”,法即大智慧,大善良(此处所言善良实为智善);不同点,一为喜,一为胜,在此喜为阴胜为阳,阴载阳即喜载胜,也就是说你保持良好的心态,便会时时顺心,事事顺意,无往而不胜,阳养阴即胜养喜,你处处胜利,必会时时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