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伦推行绥靖政策的实质是什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张伯伦

从慕尼黑签署协定回来的张伯伦

  1937年5月张伯伦就任英国首相后,极力推行绥靖政策。

  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实力急剧膨胀,使英法的既得利益和霸权地位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但与此同时,英法垄断资产阶级又极端仇视苏联,妄图“祸水东引”,推动德意日去攻打社会主义苏联。在这样的背景下,英法对德意日推行姑息退让的绥靖政策,以牺牲小国的利益去安抚侵略者,以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在英法统治集团内部,推行绥靖政策最得力的人物当属英国首相张伯伦。

  张伯伦1869年生于英国伯明翰市,其家族是伯明翰的巨富。他在1918年当上下院议员,以后被提拔为邮政总长、卫生大臣、财政大臣。1931年各资产阶级政党联合组成“国民内阁”,张伯伦先任卫生大臣,后任财政大臣。张伯伦尽管只是财政大臣,但插手英国外交,鲍德温对他言听计从。当时他利用财政大臣的权力,极力限制军备的发展,力主“裁军”,在殖民地问题上主张满足德国对外扩张的要求,推行“祸水东引”方针。1937年5月28日鲍德温年老退休,张伯伦被英王任命为首相。他上台后,利用首相大权,打击强硬派,进一步推行绥靖政策。

  张伯伦任首相后,英国海陆空三军参谋长根据他的指示,对英国的军事力量作出估计,得出的结论是英国在军事上“没有足够力量对付德意日的侵略扩张”。由此,张伯伦认为只有向德国让步,迎合德国的要求才是上策。他说,德国势力之大已足以统治整个欧洲,“我们除了接受屈辱,没有其他选择”。对于日本的扩张,张伯伦在1937年10月写道:“在当前欧洲有两个脾气暴烈的独裁者这种情况下,我们简直经不起再同日本进行争吵。”而对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张伯伦却极端仇视。他曾在日记中写道:“我不得不承认我对苏联抱有最深刻的疑忌。”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他在对待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上,推行所谓“不干涉”政策——绥靖政策。

  当张伯伦获悉希特勒准备侵略奥地利后,不仅不承诺“保证国”的义务,反而公开声明说:“英国在保障奥地利独立方面,不负担任何义务。”由此,希特勒于1938年3月悍然出兵占领了奥地利。占领奥地利后,希特勒立刻将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张伯伦为了“离开荆棘般的危险,得到鲜花似的安全”,也准备把“盟国”捷克斯洛伐克作为礼物送给德国。69岁的张伯伦不顾年老体弱给他带来的不便,先后3次飞往德国会见希特勒,协调各方意见,并于1938年9月30日同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在慕尼黑签订了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协定,亲手将捷克斯洛伐克1/3的国土、一半的工业拱手交给了希特勒。然而,希特勒并不以此为满足,于1939年3月底侵占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5个月后又以侵略波兰挑起对英法的战争。至此,张伯伦为之“呕心沥血”的绥靖政策宣告彻底破产。1940年5月10日,张伯伦灰溜溜下台,由丘吉尔接任首相。张伯伦下台后只活了半年,就结束了不光彩的一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