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中国游艇市场低迷的深层次原因
来源:滨水休闲联盟
前言:由于工作原因,本人于2013—2015年曾参与过三届世界游艇盛典的组织工作,先后与20多个游艇发达国家的游艇行业协会主席及10多家国际游艇企业高管会面;2015年曾参加在波兰格但斯克举办的国际游艇联合会(ICOMIA)年会,34个会员国派代表出席,深入讨论国际游艇产业发展趋势;自2011年—2016年,本人先后到14个国家考察游艇产业发展现状,其中包括:意大利、美国、日本、俄罗斯、西班牙、葡萄牙、埃及、突尼斯、芬兰、瑞典、挪威、丹麦、波兰、南非等。通过上述会面、会议、实地考察等形式,初步了解国际游艇消费市场状况,反思中国游艇产业及游艇消费市场,以国际化视野探讨中国游艇市场低迷的深层次原因,寻求答案,为游艇游艇产业尽一份微薄之力,仅供业界人士参考,谬误之处,敬请指正。
一、社会福利制度的优越性将影响游艇消费
游艇消费不是生活必需品,不像房产和汽车消费。真正的游艇消费者不仅要有钱,更重要的是要有闲。什么人才能有更多的属于自己的休闲时间哪?答案是那些没有生活压力的人,是那些能够满足现有生活状态的人。优越的社会福利制度使人们没有生存压力,没有更多的追求财富的动力,更没有炫富的冲动,有的是提高生活品质的追求和满足精神需求的愿望。在这种状态下,人们会选择既有利于身体健康,又能够休闲度假的休闲船艇,用于与家人度过美好的假期生活。
我在北欧国家考察游艇市场,深刻地体会到社会福利制度的优越性会影响游艇消费这个问题。芬兰、瑞典、挪威、丹麦四国不仅经济发达,同时社会福利制度非常优越,医疗、教育、保险、退休金等基本社会福利均高于欧洲其他国家,人均拥有游艇的数量也明显高于欧洲其他国家,完全成正比,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福利制度的优越性对游艇消费的影响。反观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刚刚起步,由于人口众多,还属于发展中国家,不可能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但可以预期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福利制度更趋于合理,游艇消费也会不断增长。
(笔者拍摄于挪威奥斯陆)
(笔者拍摄于芬兰赫尔辛基)
(笔者拍摄于瑞典斯德哥尔摩)
(笔者拍摄于丹麦哥本哈根)
二、生活方式的改变与进化是促进游艇消费的起点
什么是生活方式?什么是生活方式的进化?生活方式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劳动工作、休息娱乐、社会交往、待人接物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以及与这些方式相关的方面。可以理解为就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与社会条件下,各个民族、阶级和社会群体的生活模式 。生活方式不是固定的,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的发展,生活方式也会逐步进化。
目前,中国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是为自己和下一代拼命积攒财富,先解决生存问题,再解决生活问题,“奔小康”是我们现阶段最重要的目标,这是现实问题,也是现阶段不可避免的生活方式。当我们经济不断提高之后,我们的生活方式也需要不断进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从单纯追求物质生活向追求精神需求转变;其二是从忙忙碌碌的工作状态向舒适休闲生活状态转变;其三是从以财富论英雄价值观向质朴本真价值观转变。而生活方式的进化是促进游艇消费的真正动力,因为当人们购买休闲船艇不是以炫富为目的的时候,游艇消费将向中产阶级传导,休闲游艇将成为中产阶级生活方式进化过程中的一种选择。
美国游艇协会负责人曾经告诉我,什么是游艇生活方式?游艇生活就是享受孤独与宁静。而孤独与宁静恰恰不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中国人喜欢热闹,喜欢群体活动,乘游艇出海也是以聚会为主。生活方式的改变与进化或许成为促进游艇消费的起点。
(笔者拍摄于葡萄牙里斯本)
(笔者拍摄于西班牙巴塞罗那)
(笔者拍摄于突尼斯)
三、中国还没有形成真正的游艇消费群体
在中国,购买小型休闲游艇不是钱的问题,200万人民币左右的游艇不是买不起,而是没有时间、没有心情、没有习惯去玩游艇。我在前文说过,游艇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一种满足精神需求的“奢侈品”。“奢侈品”之所以加引号,是因为它不是以价格衡量的,是以时间、心情、生活方式衡量的。中国有很多有钱人已经购买了游艇, 除了商务接待以外,每年很少以休闲度假为目的享受游艇生活,游艇使用率很低,成本很高。在国内各个游艇码头上都停泊不少游艇,但是我们发现只有两种方式在使用游艇,其一是商务接待;其二是游艇旅游。相反在国外,真正买超级游艇的人并不多,大多数是小型休闲游艇,占全世界游艇销售量的90%以上,主要以家庭休闲度假为目的。
现在我们需要讨论国内游艇消费群体到底是那些人?为什么说消费群体的确认与培育是提振游艇消费的核心?为了说明上述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国外游艇消费群体的构成。通过对各国游艇市场的考察,发现全世界销售量最多的游艇是小型休闲游艇,其中包括帆船和钓鱼艇,主要消费群体是中产阶级,年龄段集中在30—60岁之间。常年使用游艇的消费者以中老年为主,其中自由职业者、体育爱好者、文化艺术人士居多。个性化游艇设计在国外非常流行,也是一种潮流和趋势。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个性化的游艇外观设计,当然也包括内部结构布局。游艇制造企业会根据船主的不同需求设计游艇,满足个性化需求。
中国有中国的特色,不同与其他发达国家,由于起点低,底子薄,因此需要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游艇发展之路。本人认为重视满足精神需求的群体是游艇消费的主力军,而不是“炫富群体”。在中国重视满足精神需求的群体恰恰又是少数。因此,游艇消费群体的培育是重点。
(笔者拍摄于日本横滨)
(笔者拍摄于俄罗斯圣彼得堡)
(笔者拍摄于南非开普敦)
四、完善的游艇前后期服务是刺激消费的保障
游艇前期服务包括游艇购买环节的贷款、保险、办证、融资租赁等服务;游艇后期服务指的是消费者购买游艇之后的系列服务,其中包括游艇码头停泊、游艇维修保养、游艇委托管理等服务。在游艇发达国家,游艇购买手续非常简单,游艇前后期服务非常完善,服务机构也非常专业,消费者几乎没有后顾之忧。反观国内游艇前期服务,不仅游艇购置手续复杂,税费计算也不科学,加之服务机构不专业,金融体系不完备等因素,直接影响消费者购买欲望。
国内游艇后期服务也需要改进,其中重要的环节是公共游艇码头问题。在欧洲各国建有许多公共游艇码头,为普通消费者提供低廉的游艇停泊服务,即使是非洲国家突尼斯也建有大型公共游艇码头,本人专门考察过突尼斯的游艇码头,拟写过一篇关于突尼斯公共游艇码头考察纪实(见本文后面链接文字)。我国目前大部分游艇码头是房地产商开发建设并自主运营的,主要目的是突出其地产项目的高端化品质,游艇会成了房地产项目的配套设施,是为地产业主服务的配套设施。游艇会主要服务对象是游艇会的会员,突出私密性和专属性。游艇船主加入游艇会需要交纳一笔客观的会籍费(或购买物业赠游艇会籍)。游艇会所理论上只为会员提供服务,游艇泊位为私人泊位。虽然有些游艇会也逐步向非会员开放,但这只是运营压力下的权宜之计,并没有改变其专属性的本质。大力发展公共游艇码头是完善游艇后期服务的关键,同时也包括游艇维修保养、游艇委托管理等后期服务,因此说完善的游艇前后期服务是刺激游艇消费的基本保障。
(笔者拍摄于美国圣地亚哥)
(笔者拍摄于意大利威尼斯)
(笔者拍摄于埃及尼罗河)
(笔者拍摄于波兰格但斯克)
五、只有扩大游艇市场规模才能倒逼政府调整政策
国内各级游艇行业协会近年来为游艇产业的发展与政府相关部门多次反映企业诉求,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以期政府能够解决“多龙治水”的现状,简化政府审批程序,出台更多扶植政策,但收效甚微。本人分析其原因是因为中国目前游艇市场规模太小,没能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相比国内旅游产业和互联网产业,其市场规模巨大,政府连续出台各类扶持政策,使产业发展形成合力。只有扩大游艇市场规模才能倒逼政府调整政策,这是根本出路。
如何扩大游艇消费市场?其一是产品、服务和营销模式的创新。设计、研发、生产适合中国消费者消费需求的,自主知识产权及品牌的,物美价廉的游艇产品;为游艇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其中包括停泊、维修、保养、培训、托管等;创新游艇营销模式,在消费引导、广告宣传、市场培育、游艇展览等诸多方面不断创新。其二是引进社会资本,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游艇产业在中国是一个新兴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想象力,这是吸引资本的基础。明确产业投资方向,是单纯投资游艇制造业,还是投资游艇码头,是投资产业园区,还是投资游艇销售环节,这都是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目前最有可能引进产业资本投资的领域是滨水休闲度假综合体。以滨水休闲度假目的地建设为抓手,拉动游艇及其他滨水休闲产品的消费,从单一游艇投资,变为综合性产业链投资,从消费者需求入手,引导滨水休闲生活方式。同时融入多种业态形式,进行跨界资源整合,扩大市场规模。其中包括:水上运动、滨水度假、房车露营、水岸经济等,形成多种行业业态,多种商业模式的组合式投资。吸引更多的中等收入群体来体验滨水休闲度假生活方式,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另外要呼吁扩大游艇行业协会的权限。在国外,游艇行业协会拥于非常大的权利,行业协会可以自行制定游艇行业标准和管理办法,购买游艇手续也非常简单。
综上所述,中国游艇消费市场的低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提振信心,跨界资源整合,共同促进中国游艇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