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悬解》——狐惑?阴阳毒?

狐惑二章

1 狐惑之病,状类伤寒,是伤寒之类证也。区别百合伤寒之变证,但有表邪则相同。是表邪之外束,本(湿盛)气之郁发,病气之变现也。

狐惑一

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嘎,甘草泻心汤主之。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蚀于肛者,雄黄散熏之。

1 狐惑之为病,是狐惑病之总纲。本湿之盛,外感之郁,湿热之毒,上下熏蒸,浸渍糜烂,肌肉剥蚀。湿盛胃逆,肝热胆火,热伤上下。

湿热淫蒸,热蚀于喉则为惑,热蚀于阴则为狐,阴分受伤,浊气薰烁,则志意狐惑而不清。器质之伤,则易理解,更有精神昏愦之杂象,则难懂也。上之神伤则见狐疑,下之志伤则见惶惑,绵昧不明,故为狐惑也。

2 此有表也不发汗,里有湿也不利尿,里有热伤,仍用干姜。此病有确实令人狐惑。总因湿旺表郁,湿热淫蒸。

3 湿热之毒,蚀于前阴,则苦参洗之,清热解毒;蚀于后阴肛门者,热生其虫,雄黄薰之,解毒杀虫也;肠中生热,必见蛔虫,此是乙木下陷,郁而生虫也。

论;甘草泻心汤,是救误治坏病的,此竟也能治狐惑病。本卷开头,此有皆有表邪,里湿之盛与外感表邪同时俱发,则成狐惑,未外蒸皮毛而病身黄,反病狐惑,热蚀上下也。有外邪,又有里湿,是为重点。上不能发表而伤咽喉,里不能湿热腑实而脾陷伤阴。

4 泻心汤,甘草建中,半夏黄芩黄连清热而降逆,干姜人参大枣温里而升陷。寒热并用。

论;狐惑病声嘎,可以对比少阴十四,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人无少阴病而咽伤生疮者,可以从狐惑病研究,用甘草泻心汤。

  苦参汤,应该可以洗蛇胆疮,俗称缠腰蛇疮。泻心汤或也能治缠腰蛇疮,其实这个病,也是让人狐惑不明。

狐惑二

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眦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

1 病者脉数,脉数为热,表反无热,此热在里,故见微烦,默默但欲卧,自汗常出者,内热外蒸也,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此为热伤营血也,七八日,目四眦黑,此为瘀血之象,营血腐败而不外华也。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小豆利水而泻湿,当归养血而排脓。

2 狐惑之为病,湿盛之热毒外蒸,则见于上下,本条热毒,内蒸营瘀,而为痈脓。故脉数反无表热,而微烦即为有内热。默默但欲卧,则知是狐惑。热伤则目赤,营瘀则眦黑,能食者脓已成,赤小豆当归散泻湿排脓也。

阴阳毒二章

1 阳毒,阴毒之病,服药取汗,是伤寒之别证也。其病气之变现,本气而郁发,变现而郁发者,是外寒之郁发也。

阳毒一

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吐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眉批;诸家皆以为此为温疫时病)

  阳毒之病,少阳甲木之邪也。相火上逆,阳明郁蒸,而生上热。其经自面下项,循喉咙而入缺盆,故面赤喉痛,而吐脓血。脏气相传,五日始周,则犹可治。七日经气已周,而两脏再伤,故不可治,《难经》所谓七传者死也。<em>“五十三难”:假令心病传肺,肺传肝,肝传脾,脾传肾,肾传心,一脏不再伤,故言七传者死。</em>七日肺肝再伤,故死也。升麻鳖甲汤,升麻、甘草,清咽喉而松滞结,鳖甲、当归,排脓血而决腐瘀,雄黄、蜀椒,泻湿热而下逆气也。

1 脏气相传,五日始周,则犹可治。七日经气复周,而两脏复伤,故不可治。

2 阳毒之为病,少阳甲木之邪也。少阳之阳盛,外寒之郁发,故为阳毒之火伤。

阳明不降,相火上火,而刑肺金,热伤肺脏,故吐脓血,五日可治,七日复过两脏(肺肝)故不可治。

3 升麻鳖甲汤,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取汗。此能发汗?师言阳毒阴毒皆有表邪,皆用升麻解毒发汗,辛凉解肌,又清利咽喉,疏通表里。807页升麻解,阳毒,阴毒,病在肝胆,而起于外邪,非风寒束闭,郁其脏腑,不应毒烈如是。此解表没用麻黄,也没用和解少阳之柴胡。阳火之毒,而用升麻?其理难懂,此注解只是照葫芦画瓢。

阴毒二

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去雄黄蜀椒汤主之。

  阴毒之病,厥阴乙木之邪也。肝窍于目而色青,故面目青。足太阴之脉,上膈而挟咽,脾肝郁迫,风木冲击,故身与咽喉皆痛。升麻鳖甲去雄黄蜀椒汤,升麻、甘草,清咽喉而松迫结,鳖甲、当归,破痞瘀而滋风木也。

1 五日尚可治,七日则复过两脏(脾肾)故不可治。升麻有解肌发表之力。阳毒阴毒有表邪外郁,故宜取汗。

2 阴毒之为病,厥阴乙木之邪也。厥阴之阴盛,外感郁发,故为阴毒之伤,经脉痞结也。故见面目青,营瘀风急,故如被杖。肝脾郁迫,故咽喉痛。

购书加好友,进群加好友

点击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