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读#264《易中天中华史:百家争鸣》
世界是一本书,共享阅读之乐
#早读#264 2016年10月23日 周日
《易中天中华史:百家争鸣》 易中天 著
一、背景介绍
易中天:中国知名作家、教育家,厦门大学教授,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致敬作家,他长期从事文学、美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央视《百家讲坛》“开坛论道”的学者。
《易中天中华史:百家争鸣》:
如何治国?如何做人?
孔子说:仁。
孟子说:义。
墨子说:公平正义。
杨朱说:我一毛不拔。
庄子说:我的人生与你无关。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荀子说: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奋发图强。
韩非子说:仁和人都是靠不住的,霸道才是真王道!
人性善还是恶?王要仁慈还是法治?社会公平能够实现吗?
儒、道、墨、法,先秦诸子三百年大辩论,请看中华民族群星璀璨的时代!
一句话推介: 首部从全球视角为中华文明立传的经典巨著。
二、精彩节摘
1.进步是要付出代价的。正如恩格斯所说,文明的帷幕只能由最卑下的利益和最卑鄙的手段来揭开。因此,为了文明,人类不得不付出道德堕落的代价。
2.历史并非英雄所创造,英雄人物的模样反而是由历史来塑造的。历史要求他是什么形象,他就只能是什么形象。
3.无德之德,必是伪善。非法之法,比为恶法。
三、悦读者评介
先后听了易中天《中华史》中的《祖先》、《国家》几部分后,终于进入了最绚烂多彩的《诸子百家》。易中天对诸子的分析也许在专业性和全面性上不如冯友兰,但其语言接地气、思想有格局,很有听书的畅快。下面一段是书摘诸子部分的全文小结,短短百字给对比理解诸子的特点以及东西方文化差异很有启迪。
易中天的六个观点:
(1)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总体集中在两个领域:如何做人+如何治国。
(2)做人哲学即生存之道,源于:人性论+方法论。
(3)人性论:人与动物区别+价值观+善恶论
道家不谈人性,人性即人的天性(道家)。
其他认为人性即人与动物的区别:劳动(墨子);伦理+贵义(孟子),伦理+尊礼(荀子)。
价值观:公平与正义(墨子价值观);仁义礼智(孟子价值观);秩序和文明(荀子价值观);仁爱道义(儒家整体)。
善恶论:向善(孟子),有恶(荀子),本恶(韩非);不谈恶善(孔子);善恶一体互化(老子)。
(4)方法论:斗争哲学+奖惩二法(韩非);中庸之道(不走极端,不唱高调,孔子);正言若反(福祸倚伏,对立转化,老子)
(5)治国:自治(道)、人治(墨)、德治(儒)、刑治(法)
异同:道与法讲无为,墨与法讲君权。(儒是共同敌人)
(6)诸子百家所有质疑和争辩大都没超出世俗生活的范围。不追问世界的本源,人的终极存在。即便是道家的道也来来自伦理而非物理。
中华文明缺乏轴心时代其他文化中的宗教(超越尘世)和科学(思辨自然)两个向度。
悦读者:徐亚超 闲庭信步且“徐”行,将日子过得自在悠然逍遥的“亚”洲“超”人,爱跑步,高情商,不为天下先。他是一本人格超分裂、人生特缤纷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