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诺贝尔奖这么多年不提名袁隆平?成果享誉世界,但败给现实

偶像就是榜样,榜样即为力量。袁隆平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丰碑之上。

提起国际上赫赫有名的奖项,诺贝尔奖必然是在其中之列。诺贝尔奖的颁布,每年都是国际之上的大事,很多人都在猜想当年的诺贝尔奖的得主,尤其是还有一些人长期是诺贝尔奖的陪跑者,在多次提名之后,始终未能摘得桂冠,实在是一大遗憾。

诺贝尔奖的设立距今已100多年,期间有无数学者有幸拿到盛名与丰厚的奖金,尤其是对于那些人来说,能够获得诺奖将会对人生产生巨大的改变,世界的目光也将聚焦于一身。但较为遗憾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成立之后,以中国人身份获得诺贝尔奖的目前也只有两位,一位是在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一位是在2015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至今仍然记得2012年莫言摘得诺奖之时,在国内引起的轰动效应,当时的学校里面莫言的著作受到关注,一时之间莫言便成为了红人作家,可见诺贝尔奖对一个人的影响巨大。

但关于中国人和诺贝尔奖的故事,其中又不得不提的一位便是在世界物理学界有着突出地位的杨振宁,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但一些现实性的问题,对于杨振宁的国籍归属问题也因此处于争论之中,不可否认,杨振宁的成就绝对是极为突出的,他给中国人留下的印象也是极为深刻的。

近些年来的,中国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足以让世界瞩目,这与百年之前一穷二白的中华大地相比绝对是翻天覆地的改变,在新兴科技领域,中国人也开始发挥自己的光热,对世界做出了影响改变,但很多人还是有疑问,为什么我们就是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的诞生

诺贝尔奖是根据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于1901年开始每年颁发的五个奖项,包括: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与和平。诺贝尔奖普遍被认为是所颁奖的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是杰出的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企业家。 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其中以硝化甘油制作炸药的发明最为闻名,他不仅从事研究发明,而且进行工业实践,兴办实业,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也许是有感于人类活动对于世界的改变,而且他也想看到那些真正有贡献的人获得相应的奖励与支持。因此在即将辞世之际,诺贝尔立下了遗嘱:“请将我的财产变做基金,每年用这个基金的利息作为奖金,奖励那些在前一年度为人类做出好的贡献的人。”

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于成立300周年之际,提供资金增设诺贝尔经济奖,并于1969年开始与其他5项奖同时颁发。便正式形成今天所见的6大类奖项,以奖励那些对人类发展真正做出贡献的人。

根据诺贝尔遗嘱,在评选的整个过程中,获奖人不受任何国籍、民族、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的影响,评选的第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但从至今以来的诺贝尔奖的颁布来看,美国、英国等国始终占据了其中的绝大多数,其中以美国为绝对的佼佼者让世界所瞩目,在美国的高校之中,很容易就找到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如今,诺贝尔奖的奖金额度达到了900万克朗,约合人民币750万元,对于任何人来说这都是一笔巨额的资产,毕竟很多人辛辛苦苦努力一辈子可能还赚不到这么多的财富,这也是让诺贝尔奖每年受到关注的重要原因。

按理说,诺贝尔奖应该颁发给对人类发展有贡献之人,至少有贡献的人能够获得提名的机会。因此很多人不免发出疑问,作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将杂交水稻推向高点,并且影响世界的袁隆平,此前并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奖的提名呢?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930年9月7日,袁隆平出生于北京协和医院。1931年至1936年,随父母居住北平、天津、江西九江、江西赣州、湖北汉口等地。幼年时期的他就已随父母辗转多地,因为当时的中国难以有一方净土,只能在流离之中追求安全。到了初、高中时期,他依然需要在多地之间流转,期间他曾见到了太多因为粮食不足而饥饿导致死亡的现实,这也让他暗自发誓,一定要改变这样的情况。

1949年袁隆平考上了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1953年8月,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服从全国统一分配,到湖南省怀化地区的安江农校任教。同年被分配到偏远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教书。

1960年7月,他在农校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他利用该株水稻试种,发现其子代有不同性质。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的,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他推论该为天然杂交水稻。随后他把雌雄同蕊的水稻雄花人工去除,授以另一个品种的花粉,尝试产生杂交品种。1961年春天,他把这株变异株的种子播到创业试验田里,结果证明了1960年发现的那个“鹤立鸡群”的植株,是“天然杂交稻”。

当时的他只是一名普通的老师,但看到太多的人因为饥饿生活难以度日的情况,他毅然决然地走上了这条不归路,好在上天总是会眷顾有心之人。

1965年7月,袁隆平又在14000多个稻穗中逐穗检查到6株不育株,并在此后两年播种中,共有4株成功繁殖了1~2代。其研究彻底推翻由传统经典理论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并推论水稻亦有杂交优势。通过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种途径来培育杂交水稻。他的一生开始与杂交水稻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1973年,在世界各国普遍认为自花授粉的水稻没有杂种优势的情况下,袁隆平带领研究组成功实现杂交水稻三系配套,育成具有根系发达、穗大粒多等优点的强优势杂交水稻。这无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尤其是让世界开始对中国的农业研究有所关注,毕竟此前他们坚定认为的自花授粉的水稻没有杂种优势,袁隆平对于中国与世界,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而对于许多90后的学生来说,最早对于袁隆平的了解就是在于课本之上,在70年代的复杂局势之下,袁隆平及其团队能够有如此巨大的科学成就,完全就是振奋人心的。

1996年中国开始实施超级稻育种计划,在基础理论和品种选育方面都取得较大进展。分别于2000、2004、2011、2014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亩产700、800、900、1000公斤的“四连跳”。 2020年11月2日,位于湖南省衡南县的第三代杂交水稻新组合试验示范基地迎来晚稻测产,测得晚稻平均亩产为911.7公斤,加上7月份测得的早稻平均亩产619.06公斤,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测产突破1500公斤大关。

粮食安全是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只有自己手中有足够的实力,国家有充足的储备,我们才能不受制于人,也只有我们能够培育出自己所适应的优良品种,不再依靠于国外的种子进口,我们才能真正后顾无忧,而袁隆平团队对于中国的意义便在于此。

杂交水稻除了在中国的种植之外,也逐渐走出了世界,在中亚、非洲等一些国家,都开始了中国杂交水稻的种植,对于世界的水稻种植事业,中国已经走在了绝对的前列。

但是成果这么突出,为何却没有获得提名呢?按照诺奖的提名规则,只要有一位诺奖委员会的委员提名,便能够获得提名的资格,但是从目前所获得诺贝尔奖人来看,主要还是以西方为主,始终是以一种西方舆论主导下的奖项提选。

如果从贡献度来说,袁隆平绝对是领为人先的,但为何他没有获得了诺贝尔奖的提名资格呢?

为什么袁隆平没有获得诺贝尔奖的提名?

首先,诺贝尔奖是需要理论作为基础的,也就是说奖项需要足够的理论支撑。而杂交水稻则是在不断实践基础之上的结果,他们需要不断地促进生产再加以试验,完成相应的突破,不断寻找最优之法,进而将其扩大化。如果能够将杂交水稻转化为一套系统的理论知识,则可能会受到更多科学家的关注。

其次,诺贝尔奖更多关注于创新性。此前美国的莱德伯格第一次发现了细菌的杂交现象,而杂交水稻的技术也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1906年,美国人沙尔开始了他的杂交玉米实验。2年后,沙尔从自己的杂交实验中得到了结论,那就是杂交种玉米可以通过同时继承父母与母本的优势,获得更好的生物特性,这个词被定义为杂种优势。1954年,美国农业部的J. C. Stephens, 将自己在非洲利用杂交技术显著提高高粱产量的研究成果发表出来。也就是说在杂交水稻出现之前,世界之上已经有不少关于杂交技术的应用,如果给杂交水稻颁奖,那么杂交高粱、玉米等又该怎样奖励呢?这也是他们考虑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者,诺贝尔奖并没有关于农业方面的奖项,而从原理上来说,杂交水稻与物理、化学、生理等方面又不好相联系,唯一有所关联的还可能是诺贝尔和平奖,但关于和平奖的名声,好像并不怎样,毕竟这个奖项能够颁发给一位战争国家的总统,就代表了它意义的转变,如果让袁老接受这样的奖项,倒是对他的一种侮辱。

结语

袁老的成就,不需要这些虚名的加持,他带给中国的、世界的影响已经足够突出,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袁老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如今的袁老已经驾鹤西去,但他留给人们的,是那割舍不掉的国家责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