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宋江——儒道下的“庸”人
一、宋江形象略谈
在《水浒传》的整部书中,塑造了无数个具有鲜明特色的人物形象,其中,最让人无法忘怀的是那些一个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形象。70年代末,刘烈茂在《评<水浒>应该怎样一分为二》一书中提出他所着要歌颂的理想人物并不是晁盖、方腊那样的英雄人物,而是宋江那样的忠义之士。宋江就是作者精心塑造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全忠仗义的典型形象,也是当时人民群众理想中反奸抗暴的英雄。宋江作为梁山好汉的头号人物更是值得我们深究、深思这个独特的形象。他,有人说是正义的化身,是侠客;有人说奸诈的小人;孰是孰非,早已在历史的历程中失掉意义,然而他这个的形象在历史和生活中的独特影响和作用却值得我们探讨和发掘,在中国这个崇尚儒家和儒道的思想的国度。这个形象深深地有儒家美学思想的烙印。
儒家美学一直崇尚的是真、善的原则与对待万事万物的态度。美善统一:寻求自然与主体的对应;即有遵循天人合一的态度,也是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符合大众对人物形象的定义。注重客观形体的合目的性,形体美的塑造也是有其主观目的性。以美为善的表现形式。
《水浒传》第十八回对他出场的描写是:“坐定时浑如虎相,走动时有若狼形。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之心机。志气轩昂,胸襟秀丽,刀笔敢欺萧相国,声名不让孟尝君”在这段描写中,而且他本人本来就是一名小吏,有着一番想建功立业的心。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整个形象是内外相结合的,这个形象中说他有虎狼之势,以虎作为各种图腾和或者相关的代表物具有多重的意义,帝王直接下达的军令的标志是虎形的;强盗首领也将虎皮铺在自己的座位上以显示自己的至高地位,两者都能看出宋江的不同,气宇轩昂,胸襟秀丽一个非常文雅美好形象,年龄三十,三在文学形象中也是非常受欢迎的数字,所以整個宋江的形象给人一种真善美符合所有人心目中的完美男士的形象。说他具有扫除四海之心机,这符合了孔子美学中现实政治角度,士人的标准,强调积极入世,他自身的感觉就是心怀天下,这体现孔子美学中士人的主体自觉,自我意识的一种觉醒,从士人本身的内在需要出发,就是要心怀天下,就是要走上仕途,成就一番事业,宋江是一个完美的士人的代表。
二、宋江行为处事准则
宋江在水浒传中有三个外号与称呼:黑宋江、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宋江,三个绰号有讲他对待父母、讲究孝道,这是他思想的一个部分,并且是他的思想的一个很重要的支撑点,他也对待朋友仗义疏财,扶危济困,这在后面他陆续和兄弟们的交往中可以看出来,在这一点上他做得很到位,这些都是他正常工作之外的表现,这些好处都具有一些江湖上的人们喜欢的感觉,所以无论是在家庭伦理上还是在社会关系中他以自己的作为赢得了大家的普遍认可,这非常符合儒家提倡的中心论思想中庸:办事要符合规律,要使自己处于恰当的正确的地位或者要采取恰当正确的态度。审美教化的人性风范. 美善统一的完美展现。还有从浔阳楼松江题的反诗,我们可以看出宋江心中有一个宏大的志向,儒家强调追求人生的完善与成全,以求的心灵的安顿。追求人生的圆满与意义,那就是去凭借自己的力量在这个现世找到生命的意义。这正体现了儒家强调地正确性原则:执两用中,不走极端;可溶性原则:包容开放,相反相成。儒家强调的是兼收并蓄,包容性的原则,世界和为大同,在江湖人的世界中要侠肝义胆,行走天涯,江湖中人,一向都是重视道义的。
三、我之宋江观
在文学的历史上,多数文人对宋江的评价却褒贬不一,有金圣叹的腰斩水浒,宋江的形象一直不能讨好。《容与堂刻本水浒传》沙弥怀林述语有“若夫宋江者,逢人便拜,见人便哭,自称曰'小吏小吏,或招曰'罪人罪人,的是假道学真强盗也,然能以此收拾人心,亦非无用人也。当时若使之为相,虽不敢曰休一个臣,亦必能以人事君,有可观者也。”金圣叹则认定作者“痛恨宋江奸诈”,他也认为“宋江是纯用术数去笼络人”,所以“时迁、宋江是一流人”,在一百单八人中“定考下下”。我认为造成凡此种种评价其实都是跟根植在他脑中的儒家思想与现实的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造成的。他作为一个官场小吏来说,在他心中忠君爱国在血液中早就深深地烙上了烙印,如果没有偶发的这个事件,也可能他的人生轨道就是继续在政治体制中沉潜奋斗,他的封建正统的观念和忠君的思想,对封建王朝的“忠”和对梁山兄弟的“义”是无法调和的矛盾,我认为宋江所有的行为或者说是行为方式其实都是在儒家忠义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生命的意义就是看自己能够影响到多少人,感召到多少的同行者,也证明了儒家在人们的信仰深处的力量之深,儒家品牌的代言人从侧面证明了中国社会就是一个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