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盘到了东汉年间都有哪些变化?
中国早期的方位盘呈方形,因排列方便和易识的原因,后期多呈圆形。中国罗盘的基本方位盘是二十四分位的盘面,一个圆周为360度,每15度折成一个方位,这样罗盘便有了二十四个方位。二十四个方位是用后天八卦的四个维卦(乾、坤、巽、艮)八个天干(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组成的。
在东汉、六朝时占卜用的二十四分位的六壬盘已有出土实物,而维辰记时的制度在魏晋南北朝的天象记录中是常用的。早期的堪舆书如唐杨益的《青囊奥语》、《天玉经》①,卜则巍的《雪心赋》均有关于罗盘的用语。如《天玉经》说:“先天盘上十二支,后天加上干和维,八干四维辅支位,子母公孙同此推。”《青囊奥语》中有许多罗盘的使用方法说明,但语言较隐晦,不易理解。从唐代出土的天文铜镜拓片内容,可推测此时的罗盘已有了较多的内容与层数。湖南出土的一枚唐代天文铜镜,铸造工艺十分精致,自中心镜钮外计有五层,第一层为四灵兽(四象),第二层为十二生肖,第三层为后天八卦,第四层为二十八宿,第五层为字铭(图1-7)。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