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辨证中半表半里证治则
六经辨证中既然有表证和里证,表里之间还有个半表半里证,半表半里不是一半在表,一半在里的意思,他的意思就是病位不在表,也不在里,这个病位叫就叫半表半里,也就是在表和里的中间。
半表半里是病位,一个病位两个病性,阳证、热证、实证就是少阳病,阴证、寒证、虚证就是厥阴病,厥阴病也是一个复杂的疾病,一个寒热错杂的疾病。
先说说这个少阳病吧。
前两天说了邪在表则用汗法,太阳病、少阴病属之。邪在里则用吐法、下法,或清法、补法,阳明病、太阴病属之。
邪在半表半里证,即机体欲借诸脏器的协力作用,自呼吸、大小便、出汗等方面以解除疾病而尚未得解除的形象,邪在半表半里,邪无直接出路,半表半里阳证的治疗原则,禁汗、下、吐,其治疗大法只能是用和法,其典型代表方为小柴胡汤,其方的主旨是扶正祛邪,扶正者,健胃益气,以治血弱、气尽、肌理开;祛邪者,祛除半表半里邪热。
在半表半里阴证的就是属于厥阴病。
这个厥阴病与少阳病皆属于半表半里病位,病邪在半表半里,邪无直接出路,故汗、下、吐皆非所宜,此治则在少阳病已明确指出。
少阳病为半表半里阳证尚如此,厥阴病虚极更不容汗、下、吐当在不言中。少阳病治则用和法,厥阴病的治则亦当用和法,但是不同的是,少阳病和以清热,而厥阴病和以温阳。
厥阴病在三阴病中有其特殊性,厥阴病因邪无直接出路,也是寒热错杂的病证,寒郁化热而呈上热下寒证。
认识到这一点是重要的:
其一,不知此,则不能解乌梅丸方证,这就是厥阴病是阴虚寒证,为什么方中还加黄连、黄柏。认识到厥阴病有上热下寒之变,那就好理解了。
其二,对一些方证则难分辨是属少阳还是厥阴。后世注家因乌梅丸治厥,而认为其治厥阴病,且认为当归四逆汤、吴茱萸汤等治厥阴病,皆能治厥,而把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等,都认为是治少阳病方剂,使得厥阴病的治则和具体方证模糊难知。
其三,不知此,则不明确少阳与厥阴的分水岭,对比小柴胡汤和乌梅丸的组成可得到启发:小柴胡汤用柴胡、黄芩清热,乌梅丸用黄连、黄柏清热,两者是相似的,更相同的是两方都用人参补中益气;所不同的是,小柴胡汤用生姜温胃散寒,而乌梅丸用干姜、附子温里祛寒。
由此可知少阳为半表半里阳热证治以和解清热,也即扶正祛邪,其补中虽用人参、生姜、大枣、甘草,但没有祛寒温阳强壮的干姜、附子。
而厥阴病与少阳病的主要不同是有干姜、附子温阳强壮。这样就很易理解,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等,不是少阳病治剂,而属厥阴病治剂了。
这也就明了,厥阴病的治则应是,和解半表半里,温下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