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读书?
如何引导学生读书呢?难道学生不会读书吗?其实,很多读书方法需要教师教给学生。
我在看了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的解读之后,总算明白了教材的编排目的。
我们如何教学生读书?
一、海量阅读
课标上要求,九年的阅读量为400万字,四大名著《红楼梦》 107.5万字 《三国演义》 73.4万字 《水浒传》 92.0万字 《西游记》 820000万字 107500+734321+900000+820000=352.9万 字。
也就是说,四大名著读完,再加上其它书籍轻松搞定课标要求的阅读量。
其实,这是最低要求标准。
学生在初高中阶段,还是要多读书,特别是在小学阶段,作业相对少一点,最适宜多读书。小学阶段要认识3000字左右,会写的字2500个。现在基本上我们成年人大多识字量就在3500左右。这已经能够满足正常的阅读需要。
山东的韩兴娥老师,让学生从一二年级先重点识字,然后三四年级从国学经典开始诵读,五六年级读现当代文学。六年时间学生读了大量的书籍,积累了深厚的文学功底。韩老师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二、读书的形式
快读:要求学生会默读、速读、跳读、不求甚解的读。
课标要求五六年级学生默读速度为每分钟300字以上,最好达到500字。默读要求学生不出声,不指读,只有读得快,才能读得多。
浏览:一两个小时读完一本书。我们平时最常用的方法是浏览和跳读。不感兴趣的地方,不理解的内容先跳过去。通过翻阅目录,看序言、后记等快速了解书的内容。
三、学会保留读书的痕迹
可以有读书笔记。过去有不动笔墨不看书。如今已经不现实了,但要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摘录自己认为写的好的句子和段落。
写一写日记。日记,可以一二百字,也可以三五百字。要求把一件事写清楚即可。管建刚老师让学生利用10分钟写作文素材积累,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写作素材。
课标要求背诵古诗词240首。九年时间,每年不足30首,每学期15首,具体到每周背诵任务是一首古诗文。小学阶段正是机械记忆最佳的阶段,需要利用好这段黄金时间,多背诵古诗词和国学经典。
学会列思维导图。把一本书的主要内容、人物关系、故事情节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出来。
写读后感。读后感的格式包括书本总体印象、内容简介、书中最吸引你的地方、联系自己生活谈感受。按照这四步,每学期可以选自己最喜欢的书籍写一篇读后感。
批注。学会在读书过程中做批注。如果是借阅的书籍可以省略这一步。
四、阅读课的形式
读前激趣课。一本书,它的作者是谁?有什么经历?找其中最有趣的一章节读给学生,让学生充满好奇。就像讲评书一样,
读中指导课。在整本书阅读中,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关注书中什么,哪些地方需要反复阅读?哪些地方需要老师补充资料,加一点拨。
读后赏析课。整本书读完之后,老师要安排一次赏析课。对这本书的语言、故事情节、写作手法等做一次解读。
有老师反映,教材中涉及中名著太多,能够解读好的教师并不多,我们可以提前看看名家解读,也可以学校内教师合作,做一个分工,比如你讲《红楼梦》,李老师讲《水浒传》,张老师讲《三国演义》,赵老师讲《西游记》。这样学生流动老师固定。也会更好一点。
教师要做一个爱读书的人,闲暇时你拿一本书阅读,一定会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也会给学生做一个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