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点儿英国历史》系列 第五十七篇:新女王和帝国的瓦解
1952年,伊丽莎白·雅莉珊德拉·玛丽,做为乔治六世的长女,在其离世后正式登基成为大英女王。
(伊丽莎白二世登基)
伊丽莎白二世,已经不能像她的先辈们一样被称为英女皇(从维多利亚女皇开始有的称号),而是英联邦女王。现在的世界上,尊她为女王的地区有——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牙买加、巴巴多斯、巴哈马、格林纳达、巴布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图瓦卢、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伯利兹、安提瓜和巴布达、圣基茨和尼维斯。
咦,居然没有印度,也没有巴基斯坦?大部分是一听名字就知道巴掌大的小地方啊,大英帝国怎么变这样了?不是刚刚结束的二战里还有很多殖民地战士吗?
在二战结束的第三年,也就是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两个历史上最“忠诚”的殖民地就率先宣布了独立(印度那厢就是有关圣雄甘地的故事,大家历史课上的老熟人)。独立后的两个国家瞅了瞅一个叫克什米尔的地区,然后就开始了争夺战争。这场战争持续了两年,我们就不赘述了,结果是巴基斯坦占了2/5,印度占了3/5,并为之后的两次印巴战争埋下了伏笔;从此印度和巴基斯坦互相仇视,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巴铁”在海外普遍性地对中国人民表示友好......
锡兰紧接着在1948年宣布独立,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大英帝国在亚洲的势力基本退场了呢?当然不会这么简单干脆,基于各种权衡考虑,印度等国还是不愿意一下子失去这棵大树,于是“英联邦”概念出现(也不能说是出现,毕竟爱尔兰、加拿大和南非在1931年就已经算是属于这个体系了;说是概念更改吧,新加入的基本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们。)
当开始的英联邦,其版图和大英帝国几乎是一样的,缩水从60年代开始。但值得注意的是,英联邦这个招牌并非是单纯走下坡路——在有人离开的同时,也有新人加入;新人或许过几年又离开了,但更新的成员又来了......在这个过程中,一共有34个国家(含英国)加入过英联邦,走了18个,最后一个离开的是毛里求斯(1992年),最后一个加入的是圣基茨和尼维斯(1981年)。在所有离开的国家中,大部分是通过宪法修正,冈比亚、加纳和南非是通过公投,只有斐济是通过军事政变。
伊丽莎白目睹着大英帝国的解盘、又眼看着英联邦的逐渐减小,这不能说是她没有能力,毕竟这是世界政局的发展方向。
不管是殖民地也好、英联邦国家也好,政权离开了英国的把握,其人民却不一定想离开;因此在二战后的一段时期,殖民地国家兴起到英国的移民潮。
那时候移民英国比现在容易多了,英国经过战争的创伤,也急需劳动力加盟,因此敞开大门欢迎。现在你去英国,跟印巴后裔聊天,基本能听到他们讲父辈、或爷爷辈当初在二战后移民过来的故事。
(印度菜是英国人最爱的菜式)
而我们的新女王,在适应时代潮流的路上可以说是得心应手;她积极参政却从不涉嫌干政,和每一位首相都保持良好的关系。人们是喜欢她的,不然如何能在这样一个新世纪中,依然保持着一个受人爱戴的女王形象呢?
下期介绍:摇滚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