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转型升级的5条思维法则,建议收藏
中国企业从量到质的转型升级,是一场革命,一次洗心革面的变革。
不转型,中国制造将没有未来,而不经过品质革命,中国制造将不可能成功转型。
一、从量到质的转型升级
“零缺陷”思想本身即是一种品质之管理创新的成果。如果结合当年的时代背景,也可以称之为“品质革命”的成果。因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全球都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所以,对于质量的用语也一直在变,从QC、QCC、QE、QA到质量改进/改善、质量变革、质量革命,也就对质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领悟。
从量到质的转型升级,是一场革命,一次洗心革面的变革。不转型,中国制造将没有未来,而不经过品质革命,中国制造将不可能成功转型。
但是,这里面隐藏了一个令人不安的前提即“品质”及其管理本身的变革或创新。所以不安,是因为人们不仅没有认识到或有意地忽略此问题,而且依然使用老的概念和原则去做变革之事,陷入“旧瓶装新酒”的沼泽地。
但无论如何,我一直坚持在指导企业进行变革时,首先让他们的管理者们“重新定义品质”,然后把品质变革与管理创新相融合,应用品质管理创新或品质创新的基本原则,以发挥“4P解决方案”的效能;否则,也只是一种“虚张声势”的质量改进而已。
二、品质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
那么,品质转型升级如何可能?
在此,我要阐述清楚品质转型的五个基本思路:
1.视变化为机遇
视变化为机遇——万类适我无非新:
变/易乃万物生命之常态与准则,所谓“生生之谓易”“一阴一阳,无时而不生生,是之为《易》“(《易经·系辞上》);同时,只有适应变化、“与时偕行”,把握其道、“守经达权”。
这种“以不变应万变、万变不离其宗”的思维方式,自然使得中国人乃至东方人将其视为心目中自然万象生存之基本原理:天地氤氲、万物化生、适者生存。
与之相对,则是近代以来西方人科学理性思维方式之兴隆:以万变求不变,不变即宗、即确定性,也即科学规律。
所以,对不确定性、或曰变/变异有着天然的憎恶感和恐惧感。因此,发明了许许多多的方法和工具,用来消除变异、控制偏差、把握风险。
换言之,变,就意味着危机、风险、邪恶和不测。在此语境下,达尔文所谓的“适者生存”,乃是弱肉强食、胜者为王之“丛林法则”的因果性结论,与东方人的语境大相径庭。
2.范式终将转换
范式终将转换——滚滚长江东逝水:
面对一群融入网络生活的新生代同事(出生于21世纪),你不可能使用从爷爷辈那里(20世纪中期)传承下来的管理思想。用著名的科学哲学家库恩的经典概念“范式转换”来解释,则见一种“革命的结构”,即:
常规科学——形成范式——出现反常—引发危机——“革命的解决”(范式转换)——形成新的范式。
因此,“一个理论之所以被选择来取代旧理论,与其说是因为其真,还不如说是因为一种世界观的转变”
3.回归原点思考
回归原点思考——为话源头活水来:
事物的“原点”
用老子的话讲是一种“无名,天地之始”的状态;
用数学的表达即数轴上的0点;
用物理学的表达即“第一原则”( First Principle);
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来表达即“认识事物的第一基础”——是一个不能进一步推导的基本假设。
因此,回归原点思考,也即一种求本溯源的要寻找到事物根本性问题思考方式,也叫作“第一原则思维”或“第一性原理思维”,即像马斯克那样将一个问题分解成核心部分,然后以更有效的方式将它们重新组合在一起的循环——解构再重构。
与以上相对应的思维方式,则是常规的“类比法”或“归纳法”,也叫物理学的“经验参数”—通过大量实例得出的规律性的结论,由N个已知的数据或现象,推导出一个规律。
4.寻找元动力
寻找元动力——“无中生有”,万物之母:
如果说“回归原点”是为了求本溯源、从有到无(从n到0),那么“寻找元动力”则是为了发现“无中生有”(从0到n)的“万物之母”。
由此可得,在“第一性原则”之前还有一个“第0原则”(姑且称之)。
正是它,作为“公设”或“公理”——既是自明性,也是约定性,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而“原则”一词也表示,它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根本性的规律。牛顿在发现了“三大定律”之后,依然求本溯源,寻找它们之前的“第一推动力”。
5.进入无限游戏
进入无限游戏——天行健、地势坤:
世界上至少有两种类型的“游戏”:“有限的游戏”和“无限的游戏”。
有限的游戏,目的在于赢得胜利。
无限的游戏,目的在于打破时间和空间界限,让游戏永远进行下去。
有限的游戏具有一个确定的开始和结束,有特定的赢家,规则的存在是为保证游戏会结束。
无限的游戏既没有确定的开始和结束,也没有赢家,它的目的在于将更多的人带入游戏本身中来,从而延续游戏。
由此,对于品质转型本身而言,就应该有意图地、有步骤地进行游戏的转换:
清醒地打破画地为牢的有限游戏规则,而毫不犹豫地去开创、参与、融入有始无终的无限的游戏。
因为文化则是无限的游戏。文化无边界,在一个文化中,所有人都成为参与者。
作者:杨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