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会学习是家长最痛的领悟 -《不管教的勇气》读书笔记
学习是父母最关心的话题,有些孩子和别人花一样时间,成绩却怎么都考不好;有些孩子很轻松就能拿到一个很好的分数,这个中差异在哪里?父母如何让孩子会学习呢?
岸见一郎在书中也着重阐述了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父母首先要建立一个意识,那就是学习是孩子必须自己解决的课题。这个学习一定不是指考大学这件事。如果一个孩子学习只是为了考大学,这是没用的。其实父母内心很清楚,“考上一个XX大学就会有一个好未来、上大学你就能过上好的人生”,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谎言!上了大学没过好的人太多太多,千万不要再用这个谎言“骗”孩子。家长不敢告诉孩子真相,而是用这样的方法利诱、“激励”他们,产生的效果只是短暂的,结果也不会是如意的。甚至有些家长还会对孩子说,“考上大学我就不管你了,你的人生从此你自己说了算”等等。这些谎话都是父母的权宜之计。采取这种办法的父母,你不会让孩子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
学习应该是一个人一辈子的事。孩子必须知道考上大学未必会有一个好未来。只有当我们一生保持学习的习惯,还得加上一点运气,你才可能有一个好的未来。
说到这里,很多家长都不能清晰明确地定义出什么才是“好未来”?如果你拥有了一个丰富的、细腻的、美好的灵魂,在哪里你都能拥有一个好的未来。如果你没有这种感受,拥有再多的钱或者再大的房子,你也不会有好未来。这才是人生的真相!
然而现实中,我们的很多父母不跟孩子说这些,只希望能骗着孩子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而这种孩子的学习观会极度的错误,慢慢地也会演变成自己觉得考不上,也不需要努力了。这种情况在我们周边很常见,很多成绩差的考生都会觉得自己没希望,完全放弃学习,其根源也就在这里。因为他们内心认定学习就是为了考大学、为了那一纸文凭,而不是自己的权利!因此他会为了表扬而学习,为了文聘而学习,而做法就是考不上就不再努力。
作弊的根源也在这里,当目的是为了结果的时候,知识是不重要的。所以各种各样的问题都会源自于孩子内心没有认定学习是必须自己解决的课题。
作者建议家长应该帮助孩子第一知道求知本身的乐趣,第二是奉献社会。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不是开好车住好房,而是对社会有价值,为社会作贡献。只有父母把奉献社会和求知乐趣两件事告诉孩子,孩子才能找到学习的乐趣。这样的孩子才会更善于坚持,反而没有求知乐趣的孩子马上就会放弃,一听说不考试马上不学了,一考上大学就不学了。
岸见一郎提出的第二个关键是不要小瞧自己的孩子。
只有与孩子建立良好关系之后,家长才能有效的指导孩子。而大部分家长从根本上就没有这样的意识。骂孩子,说风凉话,或者语气轻蔑,用词轻蔑等一些很常见的做法,孩子很明显就能感受到父母瞧不起他。当孩子认为你瞧不起他的时候,他们是不可能听你说话的。
父母的这些种种行为不仅可以获得优越感,还能显示自己对孩子很负责。这为父母带来了双重享受,所以很多父母会乐此不疲的贬低孩子。而孩子细腻的心思会敏感的捕捉到这些信号,并对你说的所有话语充耳不闻,随时都等待着离开家的那一刻。
最后,岸见一郎建议父母,一定不要开口只谈论学习。
每当孩子和父母之间的话题只剩下学习一件事的时候,会让孩子感觉在家里没有存在感,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学习的工具。家的快乐水平和自己成绩挂钩,没有其他的意义。就像很多高考考生在家里面除了学习之外什么事情都与他无关,甚至不用叠自己的被子,连水果都是父母削好喂到嘴里。父母的一致态度也都是“只要你好好考大学,其他事什么都不用你管”。所以很多人回忆起高考这段经历时,大部分也都是不太快乐的。这就是书中所说的,没有存在感。
如何让孩子拥有存在感?那就是你需要在他做的各方面的贡献当中表达感谢,这个问题我们着重在不要表扬你的孩子-《不管教的勇气》里面有说过。陪你散步,做家务,体谅别人等等你都可以表达你的感谢,这会让孩子感觉自己是全方位存在的人,而不仅仅只是一个为了考试的学习工具。
当孩子没了价值感,也就会缺乏自控力,自然也就不会好好的学习。为什么很多孩子叛逆,出现各种问题,原因就在这里。因为他们想要引起父母的关注,这正是缺乏价值感的表现,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在家中没有价值感。
面对这样的问题,岸见一郎也建议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去帮助别的孩子,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这会让孩子收获价值感,从而提升自律性。他也强调,不要因为是考生就特殊照顾他,这没有任何好处。
面对孩子不学习的情况,父母唯一能做的就是信任,等待,感谢。说实话,很多成年人过去不学习,到了30多40多才开始学习,所以你也强迫不了孩子一定就要在某某时候开始学习,只能相信孩子总会学习。孩子对学习的接受程度有早有晚,而父母只有保持耐心,坚信那一天的到来。
当然,如果前面几个要点你做得对,孩子肯定不会放弃学习的机会。因为学习是他的权力,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岸见一郎在书中反复强调信任,信任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家长必须做到的,然而很多父母难以做到。就像之前写过自主进食(熟悉而陌生的育儿盲区:防火防盗防溺爱),尹建莉老师也强调过信任的问题。
信任体现在家长必须要相信孩子能够独立地解决问题。这是家长必须要做到的。因为孩子长大了以后他一定是独立去面对很多问题,不可能父母包办解决问题一辈子。
信任也体现在家长能看到孩子的好意图。哪怕是做错事,这个错误的背后一定也是孩子好的意图,家长需要不断地给孩子试错的机会。就哪怕是叛逆,背后也是希望引起家长的关注,这都是好的意图。如果我们不能够看到这些,我们就不可能从内心对孩子产生信任。
实际上,我们真正不信任的是人性!反观自己,你都能浪子回头幡然醒悟,你的孩子也一样可以,你应该早点给他这样的机会,相信他是可以的!
思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