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记忆】乡村记忆——学编筐

学编筐

文/同龄人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随着兴修水利和农田林网化,为了护住沟渠河坡和路旁而栽植许多紫穗槐。紫穗槐条子可以用来编各种形状的筐,有圆形的比较浅的抬土筐,有圆形的比较深的粮食囤子(还要用麦糠和泥从里面泥上晒干,以防止漏粮食),也有圆形、椭圆形或者长方形并且上有梁子的挎篮,人们赶集上店挎着物品。常言道:”农村活不用学,看人咋着咱咋着。“学编筐不需要拜师傅,主要靠多观察,有悟性。有一句话说“吃腊条屙粪箕子——肚里编的”,就看谁编的圆滑不圆滑。那年月农村大多数男劳动力都会编筐,只是编的有好有孬之说。

用紫穗槐条子编筐,要根据拟编物体的大小、直径,选择所需的经条和纬条。经条要挑比较粗、长的,并且粗细长短比较一致的三、四十根;纬条一般是底部开始用比较细而短的,越编用的条子逐渐粗、长一些,所以要把紫穗槐条子分成不同层次的小捆以备用。编筐从底部当中开始。先用四根经条两搭头平摆在地面上,再用四根经条交叉成十字形平摆在上面,然后人蹲在上面,用纬条编成圆圈。编到差不多的时候,把经条分开,十字形变成米字形,然后继续把圆圈编大。如果底部直径要大,还要把经条分开成十六股,同时每股再添一根经条。待底部编好以后,就把十六股(32根)经条都弯上来,用小绳逐股绕上,围成圆喇叭桶形状。人坐在板凳上,把圆喇叭桶放倒在面前,用两条腿夹住筐底子,继续一圈又一圈的编纬条。根据需要经条还可以分成三十二股(分股时,每股还要添一根经条),也可以把经条加长。当编到所需高度时就刹筐沿,把经条拧弯与相邻一根经条扣在一起,第一根经条头向内,再把第二根经条拧弯与第三根经条扣在一起,第二根经条头向内,就这样环环相扣(顺时针或逆时针都行)一圈,把筐沿刹好。需要上梁子的挎篮,也要从底部添比较长的经条,刹筐沿完成以后,再把梁子拧好。

编筐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只要注意两点:一要一边编纬条,一边用木棍把纬条磕紧;二要随时注意圆圈的形状,越圆越好,若有歪斜要及时纠正。

作者:  马香俊;灵璧县科学技术协会退休干部;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灵璧家园网资深作家。

(0)

相关推荐

  • 紫穗槐

    岑春徽/摄

  • 【灵璧记忆】乡村记忆——学打席

    乡村记忆--学打席 文/同龄人 我家北院有一位近房叔叔,名叫马凤芝,我喊他"凤芝叔".他会打苇席,我和与我同岁的小四哥一起跟着他学打席.一开始得先学习刷苇子,破蔑子,轧蔑子等准备工 ...

  • 【灵璧记忆】乡村记忆——泥囤子

    泥囤子 文/出泥不染      泥囤子,顾名思义,就是用泥巴做的囤子,留作盛粮食用的,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农村,几乎家家都有这样东西.      做泥囤子,也是个技木活,不但泥要活的对劲,而且做出的 ...

  • 【灵璧记忆】乡村记忆——黑黑的猫猴帽

    黑黑的猫猴帽 文/胡桃夹子 清楚的记得,小时候的冬天格外的寒冷. 冬天,上学的路上,我们都是顶着西北吹来的寒风,使劲的缩着脖子前行.因为刺骨的寒风总会随时顺着脖子,钻进我们的衣领里. 家庭条件好的孩子 ...

  • 【灵璧故事】乡村记忆——戽鱼

    戽鱼  文/朱现凤 我的老家住在老濉河岸边,所以我是在河边长大的.小时候最有趣的就是戽鱼了. 记得那时候,每到汛期过后,河道的小叉沟里,都会冲进一些小鱼小虾.起初,我们只是觉得好玩,在里面逮一些鱼虾, ...

  • 【灵璧记忆】乡村记忆——看青

    禅堂湖记忆--看青 文/胡桃夹子 "看青"就是看护庄稼,要从庄稼初长,看到庄稼成熟. 从前生产队,都有"看青"的人.特别是玉米,黄豆,白芋,花生,棉花在将熟的时 ...

  • 【灵璧记忆】乡村记忆——飘香的洋槐花

    飘香的洋槐花  文 / 邱德龙 清晨,漫步在家乡的船路沟堤岸上.突然间,清新的空气中缕缕浓郁的花香吸引了我们,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和表妹情不自尽的寻着花香找去.哇,一棵盛开着雪白花朵的洋槐树真真实实的就 ...

  • 【灵璧记忆】乡村记忆——喂牛

    乡村记忆――喂牛 文/程大康 由于社会进步,现在农村养牛的人家越来越少.当年现代化的农耕机械很少,拉庄稼.打场.耕地等大多都要依赖牛来完成,所以那时候牛就是农家的"顶梁柱",几乎家 ...

  • 【灵璧记忆】乡村记忆——大腰裤子

     大腰裤子    文/晏金福(77岁)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我们灵璧农村人穿的全是大腰裤子.这种大腰裤子,裤身和裤腿不是黑色就是蓝色,绝少有别的颜色.布料开始是家织或买来的手工布,颜色 ...

  • 【灵璧记忆】乡村记忆——不门子

    乡村记忆--不门子 文/出泥不染 提起"不门子",可能很多人还不知是啥,就是那种比正常门矮,与门一样宽的单扇门,是安装在门旁挡些鸡鸭狗的小门.我不知道为什么叫它"不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