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记忆】乡村记忆——学编筐
学编筐
文/同龄人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随着兴修水利和农田林网化,为了护住沟渠河坡和路旁而栽植许多紫穗槐。紫穗槐条子可以用来编各种形状的筐,有圆形的比较浅的抬土筐,有圆形的比较深的粮食囤子(还要用麦糠和泥从里面泥上晒干,以防止漏粮食),也有圆形、椭圆形或者长方形并且上有梁子的挎篮,人们赶集上店挎着物品。常言道:”农村活不用学,看人咋着咱咋着。“学编筐不需要拜师傅,主要靠多观察,有悟性。有一句话说“吃腊条屙粪箕子——肚里编的”,就看谁编的圆滑不圆滑。那年月农村大多数男劳动力都会编筐,只是编的有好有孬之说。
用紫穗槐条子编筐,要根据拟编物体的大小、直径,选择所需的经条和纬条。经条要挑比较粗、长的,并且粗细长短比较一致的三、四十根;纬条一般是底部开始用比较细而短的,越编用的条子逐渐粗、长一些,所以要把紫穗槐条子分成不同层次的小捆以备用。编筐从底部当中开始。先用四根经条两搭头平摆在地面上,再用四根经条交叉成十字形平摆在上面,然后人蹲在上面,用纬条编成圆圈。编到差不多的时候,把经条分开,十字形变成米字形,然后继续把圆圈编大。如果底部直径要大,还要把经条分开成十六股,同时每股再添一根经条。待底部编好以后,就把十六股(32根)经条都弯上来,用小绳逐股绕上,围成圆喇叭桶形状。人坐在板凳上,把圆喇叭桶放倒在面前,用两条腿夹住筐底子,继续一圈又一圈的编纬条。根据需要经条还可以分成三十二股(分股时,每股还要添一根经条),也可以把经条加长。当编到所需高度时就刹筐沿,把经条拧弯与相邻一根经条扣在一起,第一根经条头向内,再把第二根经条拧弯与第三根经条扣在一起,第二根经条头向内,就这样环环相扣(顺时针或逆时针都行)一圈,把筐沿刹好。需要上梁子的挎篮,也要从底部添比较长的经条,刹筐沿完成以后,再把梁子拧好。
编筐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只要注意两点:一要一边编纬条,一边用木棍把纬条磕紧;二要随时注意圆圈的形状,越圆越好,若有歪斜要及时纠正。
作者: 马香俊;灵璧县科学技术协会退休干部;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灵璧家园网资深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