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在灵璧中学(金山分校)的日子里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如果把人生分为四季,我已经算进入暮秋。或是春秋二字是岁月更迭的别称之故,我不甚喜欢夏的热烈,冬的文静,却在秋色里对春天有着别样的留恋。因为我的春天是灵璧中学镌刻在无法磨灭的记忆深处,至今她仍绚丽多彩,张扬着那一代人的青春律动。
时光倒溯到1975年那个火红的年代,正在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我在灵璧中学上高二。那时学校开语文、政治、数学、史地、农常、英语、体育几门课,由于刚刚经历“复课闹革命”,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但对参加社会活动倒是情绪激昂。我们上一届的年级称“连”, 班级称“排”, 说是“备战备荒”的需要,到我们这一届才改回原称谓,同时也把高中两年制改为三年制。灵璧中学的教育方向傍上了时代大潮,出人意料地创办“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县委肖国玺(河南安阳人,1975年12月24 任县委副书记,1978年1月16日调利辛县任职)副书记兼校长,因选址金山,主持工作的是新灵中革委会徐庆元主任,故称金山分校。当年宿县地区革委会郑淮舟副主任(副专员)还来调研灵璧办学经验。何谓新灵中?皆因山东两名下放知青上书中央文革提议城里不能办中学,必须由贫下中农管理学校。于是全国风行,蚌埠市三中下迁我县娄庄、杨疃等公社办学。灵璧中学在1968年12月底下迁到禅堂、东风(今虞姬乡)、王集(今夏楼镇)、大庙、十里(现属开发区)五个公社分流办学。派往十里公社的彭辉、蔡宗扬、华泉坤等老师在刚安下铺盖一周后即接上级指示即刻返回灵中旧址恢复灵璧中学建制,同时下迁来十里公社的灵璧师范赵后树、陈干、丁克兰老师等汇同彭辉一行组成了灵中的新班底,赵后树为学校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工作,后徐庆元调来任革委会主任,史称新灵中。他们发扬灵中精神,在极其混乱的时期完成了当年招生,即时开课才有了70届初中毕业生,续写了灵中的辉煌。“金山分校”是继小张中学、九顶农民大学之后的又一朵奇葩。
金山位于灵城北五里余,在双槐树的大李家馍馍山后,有小村叫五女井庄东,金山原名金斗山,其形是一座面向西南的向阳山川,尤象簸箕斗而名。当年的我们幼稚地意气风发,参加建设金山分校还以为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呢!虽然我们年幼无知,但我们绝对是建设的主力军。各班级在班主任老师带领下,甚至出现比、学、赶、帮的竞赛局面。徐庆元主任经常绘声绘色地描述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美好前景,他说山上是教室,修有盘山公路,学生们坐汽车去上学。山坡是梯田有麦浪翻滚,山下有马圈养上蒙古马,还有猪圈养约克夏(良种猪)。咱们还要种上苹果树,栽桃树,梨树,枣树,因为桃三年,梨五年,小枣当年就还钱……要有中长远规划把金山变成花果山。咱们分麦面,分猪肉,把金山分校建设成共产主义的典范。我们被他鼓舞的豪情满怀,斗志勃发。因为那年灵璧中学破天荒地为我们每人分了斤把重的一条鱼,那鱼长在灵中大塘,我们仅仅是按任务往里面扔些青草就得到如此丰厚的回报,根本没有理由拒绝“金山”的诱惑,没有理由不按校长描绘的去努力。一开始我们还是在班主任组织下列队开进,到后来就变成自发行为了,每天清晨我和许云、陆敏、项敏、赵敏、刘敏、李玲、张月兰、彭光玲几个女生在班长历红的带领下提前赶到“大寨梯田”下面,寻找那些用手可以搬动的块石再蚂蚁搬家似的抱上山坡垒梯田。那时候我们每人自带干粮上山,一心想做郭凤莲式的铁姑娘去大战狼窝掌,都想尽快建成新的学校。不想这事惊动了学校领导,不仅我们受到班主任李农老师的表扬还感动了男生们向我们学习。后来陈明、孙现忠也组织了几个男同学和我们暗中较劲,我们两个小组比干劲,比宣传鼓动能力,比劳动效率,最后合二为一成为“学雷锋小组”( 相当于今天的学生会,我们在校内校外主动捡拾垃圾,组织勤工俭学活动,帮助困难学生,直到毕业后还坚持了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抬土上山造田,往山上送枣树苗,提水浇树,还发扬共产主义精神帮助别的班级。人人手上留有血泡,半数以上同学都嗑嗑碰碰地受伤……浸透着我们血汗的金山分校却没有最后完成,尽管山上也盖了几间屋,梯田和坡下田地里也种过麦子,我们却没曾吃到过自己栽种的枣子。
金山分校的夭折不是我们所能议论评定的,但灵璧中学的精神是毋容置疑的,灵璧中学师生们攻艰克难的士气值得赞扬!多年后回忆那轰轰烈烈的场面依然觉得无怨无悔,正是我们那一代人的付出为灵璧中学保留了一丝文脉,蓄下一股正气方得以厚积而薄发。我们中的多数没有再进入高等学府深造,但我们的人生没有留下遗憾,纷纷在各自的岗位上用踏实任怨来回报母校的培养。因为有“金山分校”的历练,无论下放农村煅炼,还是担任民师、招工招干在新的单位都能驾轻就熟完成各项任务。
“金山分校” 虽已远去,可我心中“金山”情节却挥之不去。飒飒秋风里我眺望金山方向,大片高楼几乎与山比肩。闻灵璧中学将迁址到山脚下,心中升腾几分欣喜,那未曾建成又承载我们梦想的“抗大” 式学校正在俯瞰灵璧中学新校舍,金山的清风也会徐徐抚去尘世的烦恼,助动学子蟾宫折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