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随笔】不为考试教语文
不为考试教语文
文/邢瑞博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记得刚刚参加工作时,我曾写过一篇名叫《语文课就是为了考试吗?》的文章。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眨眼,十年过去了,现在的我,少了当年的锐气,但内心依然坚守当初的信念:不为考试教语文!
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学生们整齐划一的端坐在座位上,教室里没有一丝声响,他们时而动笔画出一道道笔直的红线,时而停笔,眉头紧锁,陷入沉思之中,时而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盯住某段文字,既而,嘴角翘起,微微一笑,若有所思般的点点头……
他们不是在做试卷,而是每人手中一份文学期刊,津津有味的读着,记着,思考着……
这时候,我便默默地找一个空位子坐下,庄重地拿起一本杂志,认真地读了起来。一霎时,觉得自己很享受这种氛围,大家都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与作者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与外面广阔的世界对话……
那年,我偶然读到了一篇小说,是作家路遥的《在困难的日子里》。小说里的主人公那种自立自强精神,还有同学们互相帮助的故事情节深深的打动了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感动的泪水。那一刻,我有种强烈的欲望,就是一定要把这篇感人至深的小说推荐给我的学生们。
可问题来了。
那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和网购。他们既没有钱,也没有机会去买,更不知道去哪里买。我急中生智,干脆跑到学校的打印室,把这篇小说一张张的打印出来,每节课都给学生读一点。就这样,我在学生们的期待中,在自我的精神满足中,读完了那篇小说。
一次阅卷中,一位考生的作文吸引了我的眼球。他所写的是他的语文老师,即我的同事。在他的笔下,我的同事被刻画的十分成功,他不仅抓住了这位老师的外貌特征,还抓住了老师的性格特点,并生动地列举了生活中的诸多事例印证。这篇考场佳作出自哪位小才子之手呢?写得真好啊!这位同事不正是他写的这个样子吗!能有这样的文字表达能力,对于一位刚刚升入初中的新同学来说是多么难得啊。
事后,我终于打听到这位同学名字,他叫孔鹏,是隔壁班的。我找到了他,拿了一些书给他看。现在只记得,其中有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还有一本明清部分的《中国文学史》……
他是个讲信用的孩子,每次看完后,他都会准时把书送给我,我又给他换几本新的。他那时不善言辞,也许是面对老师的时候多少还有一些紧张。
可惜,这位同学到初二就转走了。
语文老师常被喻为“戴着镣铐的舞者”。为什么不这样形容其他学科的老师呢?也许,这正是语文老师的价值所在吧!
作者:邢瑞博,系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就职灵璧县王集中学,灵璧家园网新晋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