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案——寒邪夹湿,痹阻经络型关节炎郭...
中医病案——寒邪夹湿,痹阻经络型关节炎
郭某某,女,60岁。
病史:肢体关节疼痛伴屈伸不利1年。曾在某医院确诊为风湿性关节炎,经中西药、针灸、理疗治疗,疼痛时轻时重,未见明显缓解近2周来因降温,疼痛加重,遂来门诊求治。
刻下症见:关节冷痛,遇寒痛甚,得热稍减,痛势较剧,痛有定处,屈伸不利,形寒肢冷,纳便尚调。
检查: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
辨证:寒为阴邪,侵袭经络,阻滯气血,经脉不通,“不通则痛”,故关节冷痛,遇寒则痛剧;遇热则寒散,气血得通,故而痛减;寒性收引,致屈伸不利;寒邪致病,则形寒肢冷;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均为寒盛痛剧之象。
其病位在关节。证属寒湿之邪,困阻经络。
诊断:痛痹。寒邪夹湿,痹阻经络证;风湿性关节炎。
治法:温经散寒,怯风除湿。守《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方开:制附片,细辛,陈皮,伸筋草,三七粉,川楝子,桂枝,威灵仙,元胡,赤白芍,丹参,鹿角霜。
使用: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7剂后,关节疼痛及形寒肢冷减轻,寒湿渐化,气血渐复,效不更法,增强补气之力,上方加生芪。续进14剂,疼痛明显减轻,已不感形寒肢冷,关节亦可屈伸。上方加鸡血藤、老鹳草、川断,加强活血止痛之功。连进7剂后,改为每晚服1煎,连服1个月,以资巩固,未再复诊。
【治病医理】:“其寒气胜者为痛痹在”《医宗必读》又云:“治痛痹者散寒为主,疏风燥湿仍不可缺,大抵参以补火之剂,非大辛大温,不能释其凝寒之害也。”本案辨证为痛痹,治当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麻黄附子细辛汤正合其治。
【用药方义】本案无表证,又虑麻黄有升高血压、抑制心功能的副作用,尤其对老年患者要慎用,故弃而不用,以麻黄为温而不燥的鹿角霜,合桂枝温经散寒,加强温通之力;佐细辛增温通之力,但用量不过钱;祛风除湿伍用威灵仙、伸筋草、鸡血藤、老鹳草,但威灵仙刺激胃,应控制剂量,如出现胃部不适,要停用或饭后服;三七、丹参、赤白芍活血止痛,且丹参微寒,亦为寒性反佐;川楝子、元胡理气止痛;重用陈皮,一则行气助血,增强止痛之力,二则有天然皮质激素样作用,可治痛痹,生黄芪既补气固表御寒,又补气而助温通;附片祛寒止痛,为治寒湿痹痛的效药,但必须制用。全方在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佐以行气和血,痛痹乃除。
【配图非本案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