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废都》,写出了情与欲的纠葛,也道尽了中年人的虚伪与凉薄
第一次看贾平凹先生的《废都》,只看到了书中那些男男女女之间情与欲的纠葛,爱情好像是书中最明显的一条脉络,可,第二遍、第三遍再读此书时,却让我看到更多的是人至中年的虚伪与凉薄,还有人至中年的那种无助与彷徨,良知与欲望在心中强烈的碰撞,真实与虚拟在梦境与现实间缠绕,谁是对谁又是错?谁是谁的谁,谁又不是谁的谁?
这本书于1993年出版发表,距今已经有近三十个年头了,可是,三十年前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话,仿佛一直以来都没有走远,它们就在你我的身边,时间在一点一点地流逝,而思想却始终都停留在原点,甚至有些较为破落的观念,还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
《废都》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叫庄之蝶的京城圈中名人和几位女性的故事。故事开始时,庄之蝶和一个姓景的处长有私情,被一个周姓作家写成了报道。庄之蝶去找周姓作家,却和周作家的情人唐宛儿又搅到了一起。
庄之蝶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清高的文人,家中还有一个叫牛月清的“传统贤妻”。但是他骨子里欲求不满,经常四处留情。保姆柳月发现了他的龌龊事,他担心被妻子知道,又和保姆搅在了一起。最后,他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准备把柳月送给市长的残疾儿子。
结果没想到景处长的小姑子先下手为强,拿下了一个关键人物,导致庄之蝶输了官司。后来,所有的女人都离开了庄之蝶,他本身也丧失了写作的能力,中风倒在了候车室的椅子上。
看过这本书的人大多数认为:这本书的人物和《金瓶梅》高度相似。牛月清就是吴月娘,柳月就是春梅,唐宛儿则有点像李瓶儿,庄之蝶明显就是西门庆。
不过,一位姓温的批评家却表示反对,他认为不能将《废都》简单地与《金瓶梅》画等号,因为庄之蝶不同于西门庆。西门庆本性是恶,而庄之蝶是因为对这个世界“无所归依”,最后不得不在性上寻求一个突破口,结果失败了。
颇具争议的《废都》
九十年代,中国作家受《百年孤独》的影响很深,特别爱写“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贾平凹的这一本《废都》也不例外。贾平凹本来是一个“乡土小说家”,曾经写过《商州》这样的好作品。但是创作《废都》时,贾平凹已年届不惑。
先后经历了丧父、母病和离婚等多重打击,身体患有较严重的肝病,还卷入了一场官司,工作也不顺利。他大约是担心自己身体出现状况,于是像飞蛾扑火一样,急于写出“美文”,所以他选择了剑走偏锋。
通过《废都》主角庄之蝶与几个女人之间的故事,贾平凹发泄出了他在生活中的“愤怒”,因此有人评价他这本书是“低俗文学”包装下的“愤书”。
但在国外,《废都》却得到了很大的赞赏。
在法国,该书一上市,立即得到了法国文学界的热烈好评,有些评论家还把贾平凹称为“当代中国最重要的作家”“一位伟大的作家”。在1997年11月,《废都》还获得了“法国费米娜外国文学奖”。这并不是一个野鸡奖项,而是与“龚古尔文学奖”“梅迪西文学奖”共为法国三大文学奖。
在日本,《废都》也受到了读者的喜爱,日本曾有一批学者跑到西安,对贾平凹笔下的市井人情进行考察,大到楼宇亭榭,小到一草一木,都不放过,细致认真的程度仿若在考古。
除此之外,《废都》还被传到韩国,柬埔寨等地方,大受欢迎。
俗话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文学作品的好坏,不能单凭某个部分去判定,唯有亲自读过、感受过,才能了解到其核心意义。
《废都》的真正意义,在于其揭露了当时文学界的颓靡,庄之蝶就是文人墨客们的一个缩影,他有一身才华,却在成名后不再专心写作,而是沉迷于钱色,为此背叛自己的妻子,伤害自己的朋友,却还要装出一幅大好人的样子,让人觉得愤恨。
这是传统文化滋养的一代知识精英在现代商品社会绝望和幻灭的挽歌,是人文知识分子在20世纪末颓废情绪的大曝光。
毫无疑问,贾平凹写得非常深刻,如果先入为主的将《废都》当作“银书”看待,那无疑是大众和社会的损失。一个时代想要获得进步,就应该接受直白却真实的文字。
认真读完,仔细品味,你会发现,魔幻的废都,其实就是曾经的现实。
如果你也想到西京城走一遭,看看那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感受一下文人墨客们的生活,或者,想了解唐宛儿、庄之蝶的全部经历,只要80元,2张电影票的价钱,就能买上这这套《废都》+《白鹿原》经典之作,领略文字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