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可有些人年纪轻轻,就已心如死灰;有些人老了, 却依然拥有一颗跃跃欲试的心。
决定人生兴衰的,绝不是年龄,过得充实快乐的人,永远没有时间老去!
关于老去的问题,著名女作家六六对大家说出了自己的见解,一起来看看主持人乐嘉对她的精彩采访吧,愿你能从中获益:
乐嘉问我:“明年你中欧毕业了做什么?”
我答:去学一年英语。
他诧异地问:“你英语这么好了为什么还要学?”
我答:我离英语好还有很大的距离,顶多是对话没问题。
乐嘉惊叹:“你怎么有这么大动力?我认识你的这几年,你每天都在学习!你到底想干嘛?!”
我答:我想在自己年老的时候,依旧能感受生命之美。
总在看中国的宣教片,常回家看看,多陪父母说话,甚至为不探望父母还立法。
这不是我要的老年——充满着弱势的怜悯,无奈的孝道重压。
我不想让我儿子一想到出于理法道德不得不来看我就牙疼,我不想让自己老了以后活在整天期盼儿女孙子电话的孤单里。说实话,我也不想晚上的娱乐不是看电视就是跳广场舞。我在国外,看过很多老年人精气神极好,打高尔夫,办PARTY,老得很有风骨和气质,状态极佳。其实中国也有很多这样的老人,退休以后上老年大学,琴棋书画,写回忆录,还做点滴慈善。人在老年的时候,也许体力不及年轻人,但经验是财富和宝藏;也许记忆力不及年轻人,但智慧却无可比及——前提是你从未放弃过学习。学习这种能力不是为孩童准备的,学习能力是伴随终生的。“活到老学到老”一语,出自古代雅典著名政治家梭伦之口,直译为“我愈老愈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很多人在走出学校以后,觉得学习这事就终止了,把时间花在打麻将,烧饭做菜,聊天美色上。也许这一段你觉得很舒坦,但舒坦之后,就是老年的渴求陪伴,与世脱节,寻求帮助,以及无所事事。你期望得到社会的关爱,你怕被忽略,你渴求更多的照顾,你老来寂寞。从社会角度说,关爱老人是正确的。因为每个人都会老,每个人都怕老无所依,一个对社会奉献了半辈子的人值得善待。但从个体角度,你绝对可以打破这个恐惧的怪圈,前提是你永远在进步。
我前几天听了海尔集团张瑞敏的演讲,赞叹这位共和国同龄人的思维敏捷和博学多才。他直到今天,都以每周阅读两本书,一年一百多本的速度在学习着。在座的学生提问的所有跨时代、跨技术、跨领域的问题,他都有过思考并能提出独到的见解。我有时候想,能跟这样一位智者在一起学习生活,每天聆听他对世界的领悟,这是多么幸福的事啊!而张瑞敏,他一定来不及哀叹年纪大了,没有用了。他更不会去乞求年轻人的陪伴——因为年轻人在争相向他学习,努力跟上他的步伐。我一方面同情怜悯那些老去和即将老去的人,一方面希望自己活得不一样。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在《论老年》中说:老年人不仅要保重身体,还应注意理智与心灵的健康,因此老年也得不断学习。“一个总是在这些学习和工作中讨生活的人,是不会察觉自己老之将至的。”这与孔子所云:“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是一个道理。采访结束了。作家六六的话,发人深省,老不是一种必然,活得怎么样,取决于我们的心。想拥有一个丰富精神世界和果实累累的人生,现在就要努力:读书看报、书法绘画、唱歌跳舞、钓鱼打牌等等,都是我们我们继续学习的方式之一!随身携带着一个老歌播放器,不管在家,还是外出晨练、练太极等,边听歌边做其它事情,这样能给生活带来很多乐趣,会让心情更加舒畅。忘记以前的烦恼,忘记眼前的生气,别人坏话,谎话,气话都通通忘记,生活无限好,不能为了这些失去快乐,毕竟身体是自己的,心情要好好的。放弃追名逐利,放弃附庸攀比,年轻时候为了生活为了家庭什么都不能放弃,什么都要去争一争,我们最终会明白,该有的终究会有,一切命中自有定理。安静看待世界,安静面对人生,过去的事就让它随风而去,忧愁的事就让它如烟散去,坦然面对过去,淡然面对将来,你的生活将是一片安静的好风景。有的人还很年轻,但心力衰退,就觉得老了;有的人不管处在什么年龄,都心力旺盛,精神饱满,永远处在平和安乐的状态。佛光禅师曾被弟子问道:“老师!分别这二十年来,您每天的生活仍然这么忙碌,但怎么不觉得您老了呢?”所谓没有时间老,其实就是心中没有老的观念,每天过得充实开心,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正视年龄,却不囿于年龄,在人生的每个阶段,不断提升自己。保养心态的年轻,升华灵魂与气质,岁月就无法在心上留下痕迹。年龄只是一串数字,代表人生的不同阶段。真正决定年纪的,是你的心态;真正决定生活的,是你对生活的态度。任何时候都应该充满好奇心,积极面对生活,永远充满活力。开心充实,忙得不亦乐乎,就是最好的养生。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难得活着,有想要见的人,有想看的美景,哪有工夫老去!享受一天,就是赚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