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笔法是书法的标志,能不能写出个人风格,结字才是关键
每一个学习书法的人或许都有一个美好的梦,总想着自己什么时候能写出自己的风格来。如果没有,你肯定也会对自己钟情的字帖有一种疑问,这种书法作品怎么就会在人人写毛笔字的时代脱颖而出了呢?
小时候写字,听到别人夸字写得漂亮,心里就暗自高兴。后来逐渐听到很多人贬低漂亮的字,那时很是不解,漂亮不是美的一种吗?后来才知道,只追求漂亮是误入了一个极端,不是漂亮不好,而是只追求在外的漂亮而忽略了其他。王僧虔不是说了吗?形质与神采“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质妍之间偏于那一边都不是最好的。
赵孟頫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现在很多人就认笔法,其他一概不做重点,因为这是书法本质的部分,没有笔法也就不存在书法了。他们认为掌握了系统的、纯粹的、完整的用笔方法,就可以使书法登峰造极。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多得是穷研用笔,而一无所成的。
注重用笔当然是必须的,但是一味地在追求笔法的道路上钻牛角尖不回头,肯定是不可取的。楷书四大家之一的赵孟頫,用心钻研书法一生,在他五十七岁人书俱老的时候,题跋《兰亭集序》。其中第七跋最为脍炙人口,也最能触及书法的精髓。
赵孟頫临兰亭集序及十三跋 局部
原文是这样的:“书法以用笔为上,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右军字势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赵孟頫临习《兰亭集序》,感悟至深,他说:学习书法时虽然用笔的学习至关重要,但是结字的方法也要花费工夫。这是因为结字是随着时代审美变化的,而用笔却是千古不变的。王右军的字在字势上改变了原来的模式,这种遒劲健美的风格出于自然天成的,所以被古今的人作为法度来学习。
赵孟頫 湖州妙严寺记 局部
用笔是重要的,但是用笔却是千古不变的,只要得到真传,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的。不要说自不量力之类的话,用笔就是又重要又容易,可以一通百通。而结字就不一样了,自仓颉造字有了文字书写,到现在结构的样式不计其数。
锺张二王也好,欧颜柳赵也罢,无一雷同。南唐后主李煜说过,“善法书者,各得右军之一体。若虞世南得其美韵而失其俊迈,欧阳询得其力而失其温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其变化,薛稷得其清而失于拘窘,颜真卿得其筋而失于粗鲁,柳公权得其骨而失于生犷,徐浩得其肉而失于俗,李邕得其气而失于体格,张旭得其法而失于狂,献之俱得而失于惊急,无蕴藉态度,此历代宝之之训,所以绝千古。”
赵孟頫临兰亭集序及十三跋 局部
笔法都是王氏笔法,但风格面貌却各不相同。可以说自从王羲之“字势古法一变”开始,变锺张之势形成独有的王羲之后,虞、欧、褚、薛、颜、柳、徐、李、张,包括后来的赵佶,再后来的赵孟頫,都是改变了王羲之的体势,继承一部分,创新一部分,才形成各自的新的一体书法,被称作欧体、颜体或者赵体等等。
赵孟頫 湖州妙严寺记 局部
关于用笔和结构,冯班是这么说的,“然真迹只须数行,便可悟用笔,间架规模只看石刻亦可。”可见用笔是不变的,也不需要大费周章的。反倒是间架结构要在无数的石刻本中去揣摩。
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其实不管哪种艺术形式,都是在核心不变的前提下千变万化的。书法的核心是用笔,用笔就是前代大师们已经烧过千百滚的水,你再滚它一次、十次、一百次又能如何呢?
赵孟頫与鲜于枢尺牍残本
而能让人耳目一新的却是结字,不同时代、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结字方法。你只要在掌握用笔的前提下,按照排列组合的原则,找到一种与众不同,又符合当今审美的结字方法,保不齐你就是下一个张旭、米芾、赵孟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