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越接近正态分布,教育努力则越不成功

成绩正态分布愈演愈烈,偏离教育则愈来愈远

正态曲线并不是什么神圣的东西。它不过是最适用于偶然与随机活动的分布而已。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我们力图使学生学会我们必须教授的事物。如果我们的教学是有成效的话,成绩的分布应当与正态曲线很不相同。事实上我们甚至可以断言,成绩的分布接近正态分布时,说明我们的教育努力是不成功的。(布鲁姆《教育评价》)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多高校管理部门用正态分布来考核大学老师的教学水平,若学生考试分数偏离了正态分布,则会约谈老师进行整改。

正态分布只是数据分布的一种方式,主要是随机活动。教育活动则不然,是教育部门有组织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干预的活动,和随机活动完全不同。学生成绩的分布情况往往和他们入学成绩有关系,如果学生入学的时候成绩分布是正态分布的,老师对学生的学习的影响和没有影响差不多的时候,最终学生成绩分布大概率是正态分布的。如果有老师认真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是正面积极的,大概率平均分会高一些,但是具体会是什么分布则很难预料。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见过太多的正态分布、偏正态分布、双峰分布、多峰分布……真正意义上的正态分布往往是非常罕见的。

尤其是在大学,学生来自于五湖四海,学生的基础千差万别,可以说在入学的时候已经无法保证学生成绩的分布是正态分布了。可以说大学老师很难把各种各样"变态"分布的学生通过一年或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变成正态分布。

可是当下很多教育管理部门把学生成绩的正态分布当作了"常态",或者说是优秀的、对学生学习干预有效的标志,这使得高校教师迫于管理者的压力不得不去对学生的成绩进行修饰使其满足正态分布。

作为一个教师来说,其努力的方向则是让绝大多数的学生的成绩进入"优秀"行列,而我们的教育管理部门则用正态分布告诉教师:你做不到。同时也告诉所有的学生,你们只有百分之十是优秀的,注定有百分之十是不合格的。难道我们的辛辛苦苦地把优秀的高中生招入大学就是为了告诉他们是不合格的吗?

由于学生成绩的影响因素很多,有基础知识、家庭教育、学习方法和老师教学,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也有很多,而这些综合起来会导致学生的成绩分布是多种可能的,正态分布也不是教育的目标。即便是全国高考如此大的数据量也无法保证成绩呈现正态分布,更何况只有三五十人的班级成绩,其分布更是多样的。

我们可以把正态分布当作成绩分布的一种情况,但是这种分布出现的频率并不比双峰、三峰更大,如果高校管理部门强制把正态分布当作最好且唯一的成绩分布对大学老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评价,除了造就大批造假的大学老师之外,那就是对正义的老师的惩罚了,不过这种结果对于造假已经习惯了的高校管理部门似乎并没有太大刺激。

最后再次强调布鲁姆所说的类似于常识的话:成绩越接近正态分布,教育努力则越不成功


作者:虹野

编辑:虹野

图片:来自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