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文学观察指南》
@文/然雪婵
一夜之间,“凡尔赛文学”火遍全网,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潮流。
如果你尚未听说过这个词儿,可以一句话科普:
简单来说,“凡尔赛文学”就是用欲扬先抑、明贬实褒的文案或配图,凸显自己的优越感,假装在不经意间透露出自己(或许根本不存在)的优越生活。
说着最低调的话,炫着最高调的耀
火起来的“凡学”,如今引申为在朋友圈中表现贵族感的一种文字形式,目的是漫不经心地装逼,故作苦恼地炫耀,欲拒还迎地责怪。
这个词来源于微博博主@小奶球,但最近频上热搜的@蒙淇淇77却成功地把“凡学”发扬光大:
来一波她的微博言论,你品,你细品。
图片源自微博
在她的微博里,随处可见的“秀”,秀别墅、炫富、秀恩爱……原本还只停留在调侃逗乐、玩梗编段子的“凡学”到了蒙淇淇这里,则成了实打实地变着花样炫耀优越感——我家多么有钱、老公多么宠我、婚姻多么美满、生活多么惬意。
随着蒙淇淇的带动,“凡学”彻底破圈成为大众狂欢,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加入“凡学”中来,不遗余力地模仿她。
在这场“凡学”的狂欢中,大家都在用最低调的话,炫着最高调的耀。
“病态”敏感的自尊心
我所在小区有一个大牌护肤品团购群,年轻女孩居多,有一个叫小美的女孩也喜欢用这种方式炫耀自己。
每次拼单时,她总是最积极的那一个:“我本来不想买的,但男朋友又给我转了2万,说让我买一套海蓝之谜,他真是太不会省钱了,烦死了,改天一定要说说他。”
她经常说男友总是给她买一堆她不需要的东西,价值至少能抵她2个月的工资——但也从没见她拒绝过。
刚开始还有几个人跟着起哄,羡慕她找了一个好男友。但次数多了,大家也就明白了她话里话外的意思,都不再搭腔。
在大众固有的认知中,炫耀行为本身就是满足虚荣心的某种手段,其实质是通过吸引公众注意,以满足自我,成就欲望。
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中提到, 人对自身价值判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不确定性,我们时常需要在他人的肯定中来获取自我认同。
但赤裸裸的炫耀总是太露骨,容易引起他人反感,而“凡学”正承载了这种虚荣心及表达欲的需求。
“凡学”为这种炫耀披上了一层“低调”之色,看似不经意间流露的优越感在先抑后扬、拐弯抹角的话语中逐渐变得“合理化”,既满足了自己虚荣心的释放,也达到了隐形炫耀优越感的目的。
这或许就是人们虽然不喜欢“凡学”,也不认同它背后的价值观,但却十分愿意亲身参与它、模仿它的原因。
甚至,有些年轻人当下根本不具备相应条件,却依然耗尽所有,营造一种所谓的“贵族感”,就像前段时间上热搜的“拼装名媛”和“精致穷”。
本质上,“拼装名媛”和“精致穷”都是在虚荣魅影下,怀着渴望被注意、被羡慕的心理,捏造自己的人设和人生轨迹。
正如叔本华所说:
别人的看法是我们那容易受伤的自尊心——因为它有着病态般的敏感——和所有虚荣、自负、炫耀、排场的基础。
这个时候的炫耀,只不过是更加暴露了一个人内心的虚荣和不足的底气,以及一种无聊的生活状态。
优越感?不安全感?
精通“凡学”的人,大多拥有某种优于常人的长处或者境遇,才会有意无意地在言行中彰显自己的优越感。
听表妹说起过她们宿舍的一个漂亮女生。
她交往了一个富二代男友,男友是她的理想型,帅气、多金,可自从谈了恋爱,她与室友们的关系却渐渐疏远了。
她每天不是炫耀今天男友给自己买了什么,就是眉飞色舞地说男友带自己去吃了多浪漫的西餐,飞去哪里玩。
“他说要在学校附近买个公寓送给我,这样就可以天天见到我,真是……他怎么这么粘人,真是讨人嫌。”在被好事者证实这句话是她的虚构时,舍友们对她的吹嘘和炫耀彻底没了兴趣。
她的优越感,看上去更像是一场自我催眠。
就像 蔡康永 在《奇葩说》里所说:“想炫耀的心并非来自优越感,而是不安全感。”
女孩无时无刻地炫耀和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一定程度上说明她对这段感情并没有多少安全感,才需要一次次提醒自己紧紧抓住目前所拥有的。
《自卑与超越》这本书曾提到, 与自卑感相伴而生的是对优越感的追求,它是对自卑感所造成的紧张的心理补偿。
没有人能长期地忍受自卑之感,他一定会采取行动,通过塑造一种心理上的优越地位,来解除自己的紧张状态。
“凡学”里优越感的核心无非是两个方面:物质和爱情。
所以蒙淇淇有关炫富和秀恩爱的微博,大众趋之若鹜,无非是这两方面优越感的牵引,在这个真实得有点残酷的世界里,他们得以幻想自己某一天也能获得这种境遇。
但这些优越感的本质若只来源于钱和爱,终究只是一种物化的优越感,不是真正的强大。
很喜欢主持人孟非的一句话: “所有的优越感都不是来自容貌、身材、知识、家族、财富、地位、成就和权力,它只来自缺见识和缺悲悯。”
“我一定要比你好”才能证明我好吗?
虽然“凡学”的主旨是突出炫耀的“高级感”,但再多物化优越感的堆积,也比不过内心的丰盛和富足。
“凡学”的致命之处,就是会造成年轻人的错觉:只要我拥有了金钱和爱情,我就是一个成功的人。
它将个人的自信与成就感建立在他人的评判之上,以世俗的眼光来定义成功。
自信和优越感有什么区别?
陈铭在《少年说》有一段话解释得非常好:
自信,是我觉得我很好;优越感,是我觉得我比你好。
一个自信的人,得了一等奖抑或二等奖,其实没有影响到他对自己价值的判断和认可。
但是,如果只追求优越感,“我一定要比你好”才能证明我好,那可能就脱离了你做事的初衷。
喜欢作家亦舒的一段话:
“内心真正富足的人,从不炫耀拥有的一切,他不告诉别人读过什么书,开过什么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裳,买过什么珠宝,因为他没有自卑感。”
真正内心强大的人,不需要从外界获得安全感,也无须依赖于他人的认可、欣赏和肯定,他只会脚踏实地,对物质生活量力而行,追求精神上的富足,不断完善内在修养。
这样,他的人生即使处于低点,也能通过自己的能力,将日子过成诗。
监制:皮钧
终审:蔺玉红
审校:陈敏 刘晓
责编:张斯絮 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