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三大用笔原则,学习了!

书法的审美规范:

一、质感强,浑圆,厚实,凝重,如铸如刻;

二、意味含蓄、隽永,忌直白外露;

三、气势通达,畅而不滑,涩而不滞。

书法运笔应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一、中锋用笔的原则

中锋运笔,即笔锋移动时,保持主锋在笔画中心,副毫在笔画的两边和四周,这样笔端所含的墨汁,就从点画的中心向四周渗出,写出的点画,重心即在中间,呈现出立体感。中锋状态下形成的笔画圆润保满,质地厚实,立体感强,给人以浑厚含蓄,精华内蕴的艺术感。因此,历来书家以为中锋用笔是千古不易的原则。古人说:

“能运中锋,虽败笔亦圆;不会中锋,即佳颖亦劣。”

“笔得中锋则肉在外而骨在内。”

中锋示意图

1、怎样才能做到中锋运笔呢?

关健是能够“立锋”运笔,笔锋立起,不专门倒向哪一边,“锋正则四面势全”,这时无论走向哪个方向都得中锋。所以,凡顿笔后,(不管在起笔或在运行中段)均要尽力将倒下的笔锋撑立起来,要撑起笔锋,要领是两个字——“回顶”(古人著述中常见的回锋、挫锋、蹲锋、驻锋等,都是指把笔回顶一下,用劲的轻重深线有别而已),是运笔中最要紧的技术动作,是功力的标志,掌握之后,很多运笔问题都以此迎刃而解。

由于运笔顺逆用劲的不同,中锋有裹锋、铺毫的细微区别:

裹锋:

运笔时笔管前倾,笔毫被顺拖着走,笔锋自然地向中央收拢,线条中实两边略虚,如刘熙载《书概》中说:“徐弦小篆,画之中心有一镂浓墨正当其中,至于屈折处亦当中,无有侧处,盖得蔡中郎遗法也。”写楷书的长横、篆书、连绵草等细劲而圆的笔画常用这个方法。

铺毫:

运笔时管是稍后倾的,笔毫被推着前进,因而被整齐地打开,呈万毫齐力状态行进,线条两边轮廓线特别有坚实感。魏碑方笔多为这运笔。

2、侧锋与中锋

笔画方向改变的时候,要继续保持中锋就必须调换笔锋的方向,由于考虑到笔势连贯和行笔速度的需要,往往不是等锋完全调换过来了才继续行走,而是行进与调锋同步完成,即一边走笔一边转向,笔毛是由躺卧着渐渐站起来的,锋是由边侧渐渐收归中心线,这一段的运笔就称作“侧锋”。

侧锋写撇示意图

如图撇。开始撇出时,虽然笔锋仍偏,但着纸的笔腰很得力,铮铮欲反弹起,能杀入纸中,整个撇出的过程,笔锋是回顶起来的由倒而立,由侧转中,因此,力感仍然很强。侧锋被认为是成功的可取的。

偏锋写撇示意图

侧锋容易和偏锋混为一谈,其实二者有本质区别,偏锋是笔锋卧倒侧抹,一卧不起,一偏到底,丝毫不能体现锋的用场,写出的线条必然薄飘弱虚,而侧锋是笔锋由倒而立,由侧而中的一个转换过程,是中锋运笔的辅助手段,有人还把侧锋归入中锋的范畴,可见侧锋与偏锋是有本质区别的。

侧锋运笔姿态变化生动,为中锋所不如,所以历来书家主张“中锋立骨,侧笔取妍”,中锋结合运用。但由于笔锋倾侧了,笔画迹象总不免略显削类扁薄,不如中锋的饱满厚实,一般重要的笔画,如主笔,都尽量使用中锋以显凝重稳住整个字势,侧锋用得过多,整体气格会弱。

褚遂良的中锋和侧锋

二、逆起逆收的原则

逆锋起笔

起笔时笔锋的方向正好和笔画行笔的方向相逆,所谓“欲右先左,欲下先下”的落笔方法。回锋收笔,是在收笔处反方向带回笔锋。

书法从篆、隶书开始,就是用逆锋来写的,东汉著名书家蔡邕《九势》里说:“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书肇于自然”,逆锋运笔,符合自然运动的规律,拳师打拳,要先把臂肘回缩,才能强而有力地击出。

逆势起笔,从笔力上说,是力的孕育,力的创造,并表现出“藏头护尾”“力在字中”,藏筋抱骨的含蓄蕴籍之美。如果直顺下笔,必然锋芒浅露成薄弱之笔。

收笔也要逆收。北宋书家米芾有“无垂不缩,无往不收”的名言,每下一笔,无往不复,无垂而不回缩,都把力送到画的末梢,有回护流转之势。使收笔处饱满而凝炼。

中国书法以含蓄隽永为最高境界,起收的逆势使笔在画中不作单一方向的行进,而是“四面势全”,开端和结尾笔意丰富,形象丰满。

逆起逆收的原则也是笔性的要求。

逆锋起笔,锋尖反方向触纸成跪笔,跪笔时锋芒是曲而微张的,这是个重要的前秦,以此按下时,笔毫必然尽力铺张,各就其位,成万毫齐力之势,所以起笔的逆的作用即在行笔的铺毫中锋,既清包世臣所谓“递入平出,万毫齐力”的名言,他还说:“凡下笔须使笔毫平铺纸上,乃四面圆足,此少温(李阳冰)篆法,书家真秘密语也。”初学者的逆锋往往是不知其所以然,按章办事,依样葫芦,何尝细细体察过这一触纸的刹那间笔锋有这等微妙的变化?回锋收笔,须利用反作用力使笔锋回顶还原,“及其定也,若端引绳”,如同舔过笔一样,蘸一次笔可连写数字甚至一行,保持了笔势的连贯。

逆锋有时表现为“虚”的形式,如露锋的起笔,要在空中“虚逆”,出锋的收笔,要在笔离纸后在空中回收,虚逆和“空收”均在空中作逆势,是假动作的,不要忽略这个假动作,空中作势形成的沉着质地,意味隽永,是直入直出地运笔无法比拟的,学书者随着功力的加深,自然明白其间玄妙。

三、八面用锋的原则

八面用锋的原则,指笔向不同的方向走动,应施以相应的笔画着纸运行。

“八面用锋”是由宋代书家米芾最先提出。“八面用锋”积极主动地运用了各个笔画,合理地发挥笔性,使笔毫顺齐,协调一致,势全笔圆,筋强骨健,无论在点画质地及形态变化上是反复调用两三面的笔法不能比拟的。

一支好的毛笔,应是饱满无缺的圆锥体,它垂直于纸面时,无论往前后左右哪一个方向按笔,都可以获得顺齐的中锋。

笔分八面示意图

笔头的截面是个圆,为研究方便,我们诂且将其粗略分为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八个面。

一般人的运笔,由于右手生理,笔锋被动用到的绝多是“右下面”及邻侧的c、e面,如初学者写一横,锋偏上腹偏下的侧扫,写竖,是锋偏左腹偏右的着纸,这是不讲法度的偏锋运笔。即使某学些书家,尤主张转指调锋者(靠捻动笔管来保持中锋),仍仅止于运用d面或邻近的一两个面。

八面用锋,指运笔转向时,随向换用相应的笔面着纸运行。

我们现以“心”钩为例,对比八面用锋和转笔调锋的不同。

须将笔锋作1200左右的大幅度调向,其如图,写到心钩的出钩处,为保证出钩时的中锋效果,不懂得八面出锋原理者,艰难繁复可想而知,而且笔锋易曲扭,缺乏弹性,影响笔画力度,懂得八面出锋的,只须稍回顶立起笔锋,换以左上面反劲出锋,即可得饱满劲利的钩状,熟练时,几时看不出行笔有停顿。

在这里可以看到,八面用锋是调锋的诀窍。不少人认为难调锋的地方,如起笔,转折,大角度的出钩等笔画,只需先立锋(关键仍是立锋!),再换相应的笔画着纸,即可得齐顺中锋,非常直接有效。现与捻管调锋对比二者优劣:

1、捻管调锋,着纸的反复是笔的一个面(或这个面的邻侧),笔毫朝单一方向弯曲,缺少反作用力的调剂,不利于弹性的产生。八面用锋则在正反顺逆之间发挥了笔毛的弹性。使笔锋时时处于强劲的状态。

2、连续捻管,笔锋易产生绞扭,不能各尽其力。八面用锋则各个面正逆互用,随机抵消理顺行将凌乱的锋笔。

3、遇上大曲度的弧度转向(如心钩),手指捻转范围难及,即便能捻成中锋,也十分勉强,用以写正书上尚可应付,写行书就忙不过来了,清代某书家善用捻管,写到劲急处每致毛笔脱手,可见一斑。而八面用锋者,指腕完全可以相对不动,无论作哪个方向的转向都不会增加难度。

其实,关于是否要捻管转指,历来书家争议颇多,有人说捻管转指是古法,非捻不可(沈曾植、曾熙、孙晓云);有人说作书要用全身之力,指欲实,指头千万不能乱动,一动只有指力而无腕力乃至全身之力了(祝嘉、沈尹默),观点不同,可他们都同样成为优秀的书家,这恰恰也说明一个问题——捻也可,不捻也可。捻指的好处,是易于转锋,但你若能立锋用笔,不捻也一样可以转锋。但就算要捻指转锋,也不要老朝一个方向绕,老用一个笔面,也要正反顺逆地各个方向的使用笔锋,才能保持笔锋的弹性。真正善于捻指的,应更善于做到八面用锋。

看清楚上面的微妙笔势,不转指一样可以随时保持中锋。懂得这个道理,转不转指,最多算个人爱好个人作风问题,算不上原则问题。

另外,有人为八面出锋,就不是遵循中锋运笔的原则了,这是对八面出锋的误解和对中锋的片面理解。很明显,八面出锋有利于在笔画换向时保持中锋。

结论

以上几个用笔的原则是互为联系,互相生发的,笔毛柔是的。

一受力即弯倒,我们却把它撑起来立着使用,“立”就说明利用了笔毛的弹性,触纸才有力;

同时又是方向顺着用的,力量分布均匀,线条饱满有立体感,立和顺,就是达到了中锋,中锋是运笔的核心,起笔的逆锋铺毫,是为了获得行笔的中锋,所谓“逆入平出,万毫齐力”;

收笔无往不收使笔锋还原,也是为了下一笔的中锋;

笔画路线转换了,就随势换用相应的锋画,八面都自如的得以运用,八面生势,也就保证了在任何方向角度保持中锋。

当然,中锋是相对的,锋不时有偏侧倒下的情况,但仍然是充满弹力,能一倒即起,由偏转正,势险而力劲,这叫侧锋。

这些就是古人所谓的“笔法”,归纳起来不过几句话,来得却艰辛,具有原则性和指导性的意义,弄通了,行、草、篆、隶用笔的诸般变化,自然能豁然开朗。

(0)

相关推荐

  • 书法基础知识:什么是笔法?如何用笔1

    所谓笔法,就是书法艺术创作中使用毛笔的规律.方法和技巧的总和. 那什么是用笔呢?用笔就是指笔尖在纸上写出点画的活动过程.著名书法家邓散木老师曾说,用笔的要诀,只有"无垂不缩,无往不收&quo ...

  • 书法起笔方式归类分析

    起笔,又称落笔.下笔.发笔,是一笔一画的开端,是点画定格.承前启后的关键环节.学习书法要从细节抓起.只有细节到位了,才会耐人寻味.书法写到一定的层次.比较的就是细节上的功夫.细节完美才是完美无缺.掌握 ...

  • 书法三大用笔原则

    书法的审美规范: 一.质感强,浑圆,厚实,凝重,如铸如刻: 二.意味含蓄.隽永,忌直白外露: 三.气势通达,畅而不滑,涩而不滞. 书法运笔应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一.中锋用笔的原则 中锋运笔,即笔锋 ...

  • 书法三大用笔秘籍

    覃兆梅 04-28 阅读 1225 关注 画无论外貌形式如何变化,都要求符合以下共同的审美规范: 一.质感强,浑圆,厚实,凝重,如铸如刻: 二.意味含蓄.隽永,忌直白外露: 三.气势通达,畅而不滑,涩 ...

  • 书法三大用笔秘籍!

    我是晓舟书法-黄老师 您好!还在忙吗? 关注后也没见你加我微信!如果你也喜欢书法和毛笔. 不妨加我微信来我朋友圈!一起练毛笔字 长按上方二维码添加我的微信 我们在书法大家园等你 书法的点画无论外貌形式 ...

  • “神笔”王铎对书法有三大贡献,学习王铎的“神笔”,要学啥?

    王铎是明末清初的帖学巨擘.诗文,书画兼擅.其主要成就是行草书,确切的说是大字行草书. 王铎的书法在书法史上有重要地位.后世评价王铎书法,有"神笔"之称. 一.王铎书法风格主要特征: ...

  • 精品字帖:《王羲之行书技法》——用笔篇,学习书法更方便!

    精品字帖:《王羲之行书技法》——用笔篇,学习书法更方便!

  • UC头条:书法博导陈忠康: 学习书法不要先学王羲之的, 而是要从这里学起

    当代学习书法的人很多,除了考入到书法专业的高校进行系统.全面的学习以外,还有一大部分书法爱好者都是自学书法的.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自学书法时,如果方法对了,可能会大大提升学习效果,但是方法如果用错了, ...

  • 初学书法,用笔的三个基本错误

    练字入门 1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初学书法用笔是关键环节,用笔不过关一切都是徒劳. 但大多数初学者因为没有老师,或者跟随的老师本身就是一知半解.这样就会把美那么复杂的"用笔"更加雾 ...

  • 赵孟頫:书法以用笔为上,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赵孟頫在<松雪斋书论>中论述比较多的是关于王羲之的<兰亭序>,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关于笔法的阐述.在赵孟顯看来,学书最重要的是"悉知其用笔之意",所以他提出了著 ...

  • 「转」哪位高人总结的书法口诀,参照学习

    「转」哪位高人总结的书法口诀,参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