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最早的电气化乡镇—小胜
1987年,梅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小胜镇为梅州市首批电气化乡镇,在全市180个乡镇中,获此殊荣的仅有4个。山区是怎样飞出“金凤凰”的呢?
当年,小胜镇有11个管理区,157个生产队,总人口13500人。1970年至1986年,小胜公社已先后建成大岭背电站、朱氏坑电站、丹竹电站、江背坑电站等四座电站,装机容量已达1150千瓦时/8台,年发电量达450万千瓦时,全镇96%农户用上电灯照明,100%农户用电碾米碾粉,60%的农户用电煮饭或煮水,30%农户用上电风扇,电视机、洗衣机、冰箱已开始进入农户、人平均月用电量已达10度以上。
由于本镇发电总量大,工业用电量小,电量丰盛有余,除供丰顺瓷厂生产、生活用电外,小胜镇还为邻近的潭江镇胜溪村、枫坑村、东留镇的石九、小东村、留隍镇基在完村、黄金镇三合村、砂田镇荐坪村等8000多人提供照明、加工粮食用电。小胜为“电气化乡镇”名符其实!这是小胜人民的骄傲和光荣!
一个小小的乡镇,在三十三年前就已成了梅州市首批“电气化乡镇”,这不得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与小胜人民不甘人后,敢于“超前”的精神密不可分,与小胜人民长期的艰苦奋斗密不可分。
早在1975年以前,小胜从公社、大队到生产队就同步大力兴办水电站,其中,丹竹、小胜(含田背、田面角)、礤下大队实现100%农户点上电灯;而中社、大南大队等大队,也有50%的农户用上了电灯照明。三坑大队的做法更值得大书特书,他们采取被称作“长藤结瓜”的做法,兴建了7座梯级小水电站,为农户提供电力供应;中社、大南、朱坑、荷坪、小溪等大队的不少生产队,也独立兴建了小水电站,用于照明粮食加工。七十年代,小胜的小水电建设数量、装机容量位居丰顺各公社之首。
小胜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时任公社党委书记、区委书记、镇委书记的黄添水、陈富柱、朱镇钟的接力奋斗,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着超前的眼光与意识,有着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时代紧迫感;有着“心中有人民”,工作何惧艰”的意志和毅力。
小胜公社水利干部李桂泉同志是小胜水电水利事业发展的功臣,几十年如一日,冒严寒、迎酷暑,风里来,雨里去,可说是为小胜水利水电事业奋斗了一生!
小胜的建设与发展征程上,有着百十个“桂泉叔们”的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有着万千的人民群众的支持。
细数数过去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末到八十年代初(1969年—1982年),小胜公社建设的八大工程,水库,电站等与电力有关的项目就占了一半。八大项目包括:1,胜朱公路(小胜至朱氏坑,1969年);2、大岭背电站(一级电站,1970年);3、大南水库(1971年);4、胜龙公路(小胜至大龙华,1975年);5、胜砂公路(小胜至砂田,1976年);6、小胜新瓷厂(1978年);7、马鞍山水库(1979年至1981年);8、朱氏坑电站(二级电站,1982年)。
小胜人民讲求实效,“敢为人先”,艰苦奋斗,努力拼搏,跻身梅州首批电气化乡镇,完全是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