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旗人物:红色考古学者赵全嘏与“自忠中学”往事01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红色考古学者赵全嘏与“自忠中学”往事

作者 | 常安奎

原创 | 乡土中原

▲ 赵全嘏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近日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分别阅读了《佩剑将军-回忆张克侠》(全国文史和政协委员会编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5 .1 木铁编)和《镇江解放纪事》(《镇江革命史料选》第十集中国共产党镇江市委员会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办公室编),《火焰之歌》(出版时间2006年3月,出版地点安徽合肥),《百战将星何基沣》(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作者陈立人林晚)、《商丘文史资料》第二辑(自忠中学选编)(政协河南省商丘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1988年10月第一次印刷),《古唐烈火》(中共唐县委员会 1957年11月20日)。
其中《古唐烈火》出版于“反右”和大跃进期间,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外,其他几本书中分别出版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其叙述比较客观和公正,其中记述有抗战时期或解放战争初期,中共地下党在国民党33集团军干训班和自忠中学的革命活动的具体细节和回忆,其中相关章节是中共地下党张克侠将军和中共地下党员赵全嘏、祁鹿鸣等人密切配合,在邓县自忠中学内部暗中配合心照不宣,兵不血刃,成功地开展了一次完美无痕的肃奸活动,最为精彩,也让我感动-----

▲ 194512月出版的《史学杂志》创刊号*主编:顾颉刚 其中之一发表了赵全嘏先生的《鲁山汉代冶铁厂遗址之发现与考证》 的考古文章,由于国内战局的缘故,本刊只发行一期,而成为绝版期刊)

赵全嘏[gǔ](1903-1979),笔名赵纯(语出《诗·小雅·宾之初筵》:"锡尔纯嘏,子孙其湛。"朱熹集传:"嘏,福;湛,乐也。"),河南社旗李店镇西杨庄村人,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河南著名考古学者,曾任河南省文管会委员(兼秘书),河南省文化局文物科科长,并兼任文物工作队队长。1950年-1958年4月曾主政河南省文物考古事业和文物发现保护事业长达8年之久。

他的主要功绩和学术成就有:1941年7月-9月在抗日战争进行当中,赵全嘏先生亲自到河南省鲁山县对望城岗冶铁5个遗址进行实地考察,于1942年9月在鲁山写成了《鲁山汉代冶铁厂遗址之发现与考证》的考古文章,发表在1945年由顾颉刚主编的《史学杂志》创刊号上,他是鲁山县望城岗冶铁遗址的第一发现人和考古人。

1950年他是郑州商代二里岗遗址的重要发现者之一,与安金槐和裴明相,再加上遗址的报告人韩维周先生,后被称作二里岗商代遗址发现的”四杰”;参与了郑州商城的发现与研究,首先提出了“郑州商城系商代仲丁迁徙的商代京城”,是“隞都说”的重要代表,是建国后仰韶文化和夏商文化研究的先驱之一,是考古学中“二里岗商代文化”的重要提出人之一,在《郑州二里岗的考古发现》一文中(1953年06期《新史学通讯》赵全嘏)在考古学界率先提出二里岗存在着“龙山和小屯两层文化”(即龙山文化层和殷商文化层),是河南省建国后考古人才的最先培训者,郑州商城保护的最初提出者之一。

他1958年4月被错划成右派,此后他曾头顶“地主、右派、叛徒、反革命、反动学术权威”五顶帽子度过了人生20年的春秋,身心受到摧残,学术不得进行和宣传:比如他作为郑州二里岗商代遗址的重要发现人之一(领导级别最高、资历最深)和考古学中“郑州二里岗商代文化”的重要提出人的名单中长期以来不涉及赵全嘏的名字;1950年底他率先到仰韶文化遗址进行考察,早于1951年夏鼐、安志敏先生等人到仰韶第一次考察发掘,并提出了比较接近于安志敏先生后来对仰韶文化的相关论述,而长期不被关注和提起;“告成八方遗址”最初的发现和命名,后来更多地以“王城岗遗址”来代替和命名等。1979年三中全会后被平反昭雪,不久离开人世。

鲁山县望城岗冶铁遗址保护与考古遗址公园中汉代冶铁塑雕说明(望城岗冶铁遗址是南阳郡铁官所属冶铁作坊之一,时间跨度当在西汉中前期到东汉,历300余年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

他在民族危亡时,投笔从戎,建国后他为中华民族的考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不但是一个考古学者,而且同样也是一个革命者,下面就重点介绍一下抗战前后,他的革命生涯,重点是与自忠中学有关的革命事迹。

▲ (烽火旬刊,创刊于1937年10月15日。编辑委员有:陶希圣、顾颉刚、徐炳昶、李一非、王宜昌、刘兴唐、吴泽、冯文侠、刘煜、刘亚生。编辑人:傅安华、赵纯。发行人:李厉。地址在西安粮道巷公字三号《烽火》出至1938年2月停刊。)插图《敌我双方注全力于山西》是赵全嘏先生以笔名赵纯发表的宣传抗日的报道(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五日出版)

赵全嘏先生早年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1936年曾工作于民国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1937年应徐旭生先生邀请曾参与过陕西宝鸡斗鸡台的的第三次考古发掘。考古发掘研究文物的同时宣传抗日,赵全嘏先生以笔名赵纯和同事们一起创办《烽火》期刊来宣传抗日。该旬刊创刊于1937年10月15日,由于中日战争的原因《烽火》出至1938年2月停刊。

该报编委都是大名鼎鼎的历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主要的有:陶希圣,徐炳昶(徐旭生),顾颉刚、刘兴唐等,赵全嘏先生以笔名赵纯,和傅安华一起任编辑。

1938年2月后赵全嘏和徐旭生都回到了老家唐河,继续组织抗日救亡运动,在此期间赵全嘏先生在葛继武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共地下党,赵全嘏先生在李协民领导下的中共唐北地下党组织李店支部任书记。

另据《古唐烈火》记载:

唐河党组织的收缩隐蔽,转移----,我党源潭地下组织人员,遭敌残杀后,伪反动当局进一步的对我党地下组织施加压力,环境更加恶化,源潭已不宜为我党的活动中心,1938年冬,接上级党委指示,为便于开展党的工作,便于领导唐河工作委员会,改为南塘县委机关,迁往南阳靑台,县委书记由李协民同志担任,拎(领)导唐河以西,南阳以东地区工作。

▲ (《古唐烈火》54页列举的中共唐河地下党组织系统表1937年12月-1939年5月)显示赵全嘏担任李店支部支书)

1939年5月,根据上级党的指示,由于南唐县委书记李协民,委员王晓舟在抗粮斗争中暴露了身份,引起了国民党的注意,为了保护党的中坚力量,迅速决定将中共南唐县委与中共方城县委人员对调,李协民任中共方城县委书记,安道平(1917-1983)中共党员,河南镇平县人))接任南唐县委书记,办公机关设在青台.根据《古唐烈火》记载:

“这时南唐区域的组织已发展了曲沟、青台、桐河、大谷塚、源潭、唐南(即祁宜)等六区,为了便于拎(领)导,由南唐中委(当时机关设在源潭)直接抓源潭和唐南两个区委的工作,其他四个区由南唐县委领导。此时由于南阳敌伪对我们的压力太大环境恶劣,这时的任务总的是“贯彻尽量巩固组织,进行隐蔽斗争,以不暴露目标身份为主”,因而此时党的各组织很少活动,组织更严密。联系时都用恶霸的名字,为自己代号。党员之间不发生横的联系,实行单线联系等办法进行隐蔽。原来互相了解的党员在见面谈话时,即互相说退坡的话,来改变恶劣环境下敌人对我们的注意。更主要的目的是把已暴露面目的党员同志进行隐蔽。”

▲ 《佩剑将军—回忆张克侠》 抗日烽火 《和张克侠在一起的日子》 陈天秩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5年1月)

在此南阳敌伪力量对中共地下组织打击的同时,又正值新唐战役期间:新唐战役开始于1939年5月1日战至5月23日,国民党第五战区部队在李宗仁将军的指挥下先后收复枣阳、随县。日军退回钟祥、应山,恢复战前态势,会战宣告结束。
因河南唐河、新野是主要战场,又称“新唐御敌”。南阳称之为第一次“新唐战役”。唐河战役为宜枣战役的重要前奏,唐河战役的阻击日寇,为“随枣会战”的胜利赢得和创造了一定的战略转机。
中共唐北地下组织进行隐蔽,地下党员之间联系很少,敌人利用这个机会对我地下党员和组织进行离间活动,此期间就发生了涉及赵全嘏先生的“徐浩然事件”,据《古唐烈火》记载:

“这时我党总的要求是:以巩固为主,力求隐蔽组织,站稳脚步。这时在敌人对我们施加压力环境恶化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因为唐河伪政府对唐河进步同志及知识分子实行种种威胁,如伪县长曾逼我党员张清海(时任伪保长作掩护),在报纸上发表并辱骂共产党的文章,伪唐河报社编辑,曾逼我党员赵全嘏,写登报自首,来消除伪国民党对赵之怀疑,这足见当时反动当局对我党的威胁情况。”

事情当时真正的内幕是,伪唐河报社编辑徐浩然是赵全嘏先生读高中时唐中的同学,值此伪唐河县当局四处通缉捉拿中共地下党时,获悉自己同学赵全嘏是中共地下党员,迫于当局的压力,让人捎信给赵全嘏,让赵全嘏先生写一篇文章抨击共产党。
结果赵全嘏先生回了徐浩然一篇文章,是赞颂共产党抨击国民党的文章,徐浩然收到赵全嘏先生的文章后,为了给伪唐河政府当局交差,就自己动笔写了一篇文章恶毒攻击共产党,最后署名赵全嘏。
这篇文章在唐河县报见报后,赵全嘏从此在唐河找不到党组织,到南阳去找他的入党介绍人葛季武(南阳人,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毕业,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曾任河南省工业厅副厅长)也找不到了。
1939年8月后,正值“宜枣战役”期间,张自忠带领国民党33集团军在豫南和湖北一带策划抗日。
抗日报国不分先后,赵全嘏先生为报效国家,就到国民党33集团军张克侠副司令领导的干训班做政治教官,据赵全嘏先生在文革期间交代的“证明材料”中是“我于一九三九年八月到干训班作政治教官”。
在此之前刘寿之的叔伯哥哥刘尧庭(刘兴唐)也早到33集团军,在张克侠任军长的59军特别党部,任中校总务科长,刘尧庭(刘兴唐)和赵全嘏先生都是追随徐旭生先生参与陕西考古会并在在陕西西安举办《烽火》期刊宣传抗日的南阳老乡,刘尧庭(刘兴唐)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古唐烈火》(中共唐河县委员会 1957年11月20日)中是这样介绍刘耀亭(刘尧庭):

“刘耀亭,学生,南阳余庄人,1938年在南阳入党,后回余庄生活,不久脱党,现在河南师范学院工作。”

这里所说的“不久脱党”实际是刘尧庭去了国民党33集团军下属的59军从事地下革命活动。
关于刘尧庭,祁鹿鸣在《自忠中学初期中共地下党组织活动情况--在自忠中学建校45周年纪念座谈会上的发言《商丘文史资料》第二辑(自忠中学选编)(政协河南省商丘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198810月第一次印刷)一文P17页中说,他本人(祁鹿鸣)1942年5月间及6月8日,汉中国民党警备司令部逮捕了他们学校三名地下党员,祁鹿鸣和其他三位同志当夜按计划撤离城固,他到西安没有接上中共地下省委的关系,然后来到南阳找到他“西大”(西北大学)同学张焕彩。祁鹿鸣的原文:

“他(张焕彩)也是中共地下党员,我们关系很好。当时南阳是汤恩伯的势力范围,他正在大举迫害进步人士,不是适合的安身之地。这时正好33集团军59军特别党部中校总务科长的刘尧庭(即刘尚文的父亲)邀请张去他那里工作。我们了解到,59军原是西北军的一部分新组成,有党的工作基础。刘耀庭之所以能邀请我们,是得到当时主持59军工作的副军长孟韶廉首肯的。特别党部的负责人黄宛筠,为人还不反动,曾给冯玉祥当过秘书,与刘尧庭关系甚好,我们感到这是一个可以发挥作用的去处,符合陕西省委的指示要求,决定去那里去工作。

1942年底,听说33集团军要办一个子弟中学,由参谋长张克侠将军负责,他委托基督军人服务部杨绳武先生和干训班政治教官刘寿之具体筹办。刘寿之是刘尧庭的叔伯弟弟,是一个很进步的好同志。刘尧庭就劝我去子弟中学与刘寿之一块工作。就这样,我根据党的指示精神和朋友的劝说,到了自忠中学。”

赵全嘏先生和共产党员刘寿之、张晓初等1939年8月后都先后去了国民党33集团军干训班从事地下活动。根据1957年12月出版的《古唐烈火》记载的抗战期间唐河地下党的资料显示:

“刘寿之,男,南阳余庄人。1938年由王晓舟、李协民介绍入党,历任支书、区书等职,现在河南省长办公厅文教组工作。”

关于33集团军干训班情况,陈天秩在《和张克侠在一起的日子》一文是这样陈述:

“一九三八年,张自忠复职,任五十九军军长,他致电冯玉祥请张克侠回军襄助,张遂到五十九军任军参谋长。他帮助张自忠指挥临沂战役,首战告捷,接着又取得了回援临沂、徐州突围的胜利,大大挫伤了日军的元气。张克侠在政治上、军事上很有一套,这与他在陆军大学学军事、苏联学政治是分不开的。”《佩剑将军—回忆张克侠》 抗日烽火 《和张克侠在一起的日子》 陈天秩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5年1月)

不久出现了意外事情,张克侠将军在33集团军举办干训班。陈天秩在《和张克侠在一起的日子》一文是这样陈述:

“后来,五十九军与七十七军合并成立三十三集团军,张自忠任总司令,张克侠任参谋长。三十三集团军转战到湖北荆门后,有人告密张克侠与共产党有关系,引起别人的怀疑和嫉恨,张自忠只好让张克侠暂避,去主办三十三集团军干训班,任主任。这时我也由冯玉祥处到干训班任班副兼政治教育组长。在干训班里,张克侠聘用一些进步教员,共产党员连玉岗任干训班教育科科长,其他还有刘寿之、杨宜生、赵全嘏等,政治教员大多与党有关系。”(《佩剑将军—回忆张克侠》 抗日烽火 《和张克侠在一起的日子》 陈天秩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5年1月)

那么,自忠中学又是怎么个来历呢?请看第02集。(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