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历史名师:52万字《史记》到底该怎么读?

昭明老师专访

1

问:老师,想请问下您怎么看待《史记》这本书在中国的地位呢?

昭明:《史记》和《资治通鉴》应该算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两部历史学著作了,《史记》其实对历史、文学、艺术各方面的影响都很大,至于它的历史地位,说一句“江湖人称带头大哥”,那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说出那句“少年强则国强”的梁启超说:《史记》是有组织、有宗旨的第一部古代史的著作,文章有极其优美,这是一部国民必备常识的书籍,地位可以和四书五经并列,凡是具备一定知识水平的人,都有必要读一读,这是没什么可怀疑的。其实我们在试听课《史记是如何炼成的》也提到过《史记》的崇高地位,中国人很喜欢“三”这个很有玄学味道的数字,那么我在这里也简单说三点吧。

首先,它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在司马迁之前,当然也有一些历史著作,比如专门记录一些大人物重要讲话的《尚书》,或者专门记录古代大新闻的《春秋》,但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却是司马迁的首创。《史记》记录了一共三千多年的历史,上起公元前3000年的黄帝时代,下到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元年。内容包罗万象而又脉络清晰,详细而且基本真实,所以被人们称为信史。

《史记》记载黄帝

其次,在文学方面,《史记》的写作技巧、语言特点以及文章风格,都可以说是传记文学的典范。比如语言的运用上简洁通俗而又富有表现力,不像汉代流行的赋那样刻意追求工整对仗,以至于后来的唐宋八大家这些文学大咖在批评形式主义和故意掉书袋等不良现象的时候,经常拿《史记》当被人家的孩子——你看,这就是优秀的标准。包括《史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叙述方面都给后来从唐朝的传奇到明清小说的创作提供了借鉴。

《史记》负荆请罪的故事

第三,对艺术来说,《史记》也是他们随取随用的资源库。《史记》里面的许多人物故事都被写进剧本,搬上了舞台。据说,现存的元朝杂剧总共132种,其中有16种故事就来自《史记》。后来的京剧也有不少剧目取材于《史记》。

总之呢,《史记》很重要,同学们读了保证血赚不亏!

2

问: 《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是非常庞大的知识体系,晦涩难懂,小学生能理解的了吗?您这次如何通过8节课讲述《史记》的精华呢?

昭明:其实《史记》的语言在文言文里已经算是非常接地气的了,我个人还是建议大家尽量读原文,有读不懂的地方可以参照白话文的翻译。但是想要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阅读原典可能是绕不开的一个过程,虽然过程很辛苦,但是收获也是最大的。

当然,同学们其实也不用逐字逐句地读完《史记》的52万字,有些内容可以略读或者有选择性地读。梁启超又说了:“《史记》里面十表八书部分的历史价值已经不大,其实没有详细去读的必要。”所以有句套话说“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待《史记》也是这样,这本书里也存在一些不可取的地方,大家可以参照其他资料或者结合现代学者的一些分析文章。

这次课程主要选取了一种重要的朝代、人物和时间,利用某一个特定的主题或者线索把它们串联起来,一方面希望帮助同学们形成对历史的整体认识,另外也希望大家通过历史能够对人生有所启发。

文学或者历史的素养,不是一两篇课文、一两节课程就能有质的飞跃,只有长期积累的量变才有可能发生质变。《史记》系列课程因为时间的限制,只能精心挑选其中的一些篇章内容,所以更多的是起到一种“师傅领进门”的作用,想要真正提高素养、获得更多的人生启发,还得靠那句俗话的后半句话——“修行在个人”。

阅读是学习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想要了解一本书的全貌,阅读只有几段话的文字简介当然也没什么可以,但要想深入地理解,想要真正对自己有作用,通读整本书或许是别的办法无法替代的过程。关键其实只在于你想了解多少,了解到什么程度而已。《中庸》有一句话叫“致广大而尽精微”,说的就是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你想要达到博大,那么你也得同时做到精深,博大和精深必须同时选择,你才能做到真正的博大精深。

3

问:学习《史记》孩子们能从中获得怎样宝贵的知识财产呢?

昭明:知识很宝贵,是因为它能让你站在一个很高的平台,在看问题的时候能够具有远见卓识。司马迁完成《史记》的初衷首先是想通过忠实记录几千年来的历史,当我们阅读他的著作的时候,其实就是在积累历史常识。这些历史常识不光是用在写作文的素材里,它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增长人生见识,从过去那些人物的成功失败里收获各种启发和感悟。

历史本来的意义就是让后人以史为鉴,从历史里获得启发,对他们的现在和未来有所帮助。从感悟来说,借用一句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史记,但只要能对你个人有所启发有所帮助,不管是价值观、思维方式还是品德修养,《史记》都已经实现了它的价值。

《史记》荆轲刺秦

相对于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或者政治课,历史并没有直接告诉你目标高远、不懈努力、百折不挠、忍辱负重、诚信正义这些东西很正确、很重要、你应该接受,它只是真实地呈现一个个曾经的生命如何走向属于他们自己的结局,给你自己看,自己想:什么是是非对错,什么是智慧策略。

比如项羽,他很勇猛,也很关心部下,还很讲义气,但最终还是死在了乌江。刘邦,危难关头可以把儿女们一脚踹下车,只管自己逃命,跟人相处想骂就骂,一点都不谦虚礼貌,可这样的人为什么却成功当了皇帝呢?历史只是把事实摆在这里,你会忍不住去想其中的原因和道理,那么它就潜移默化地给了你各种各样的启发,根本不需要专门的说教。

《史记》四面楚歌

总之呢,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史记》系列课程实现知识、素养、人生成长方面的多元化收获,这样的话,我们设计课程的初衷也就达到了,谢谢大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