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考上国外顶级大学却遭劝退!爸妈肠子都悔青了:问题出在我们身上

这个国庆节,杭州的袁先生(化名)夫妻俩一起飞去英国,不是为了旅游,只是去看看在那读大学的儿子小俊(化名)。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他们先经历了小俊考上顶级大学的喜出望外,又遭遇了孩子突然被学校劝退的伤心欲绝。

而他们最懊悔的是,问题的根源实则在他们身上。

小俊是个相当独立的孩子,上初中的时候,就独自一人到国外读书,他学习勤奋,成绩优秀,一路考上顶级大学,成为家人的骄傲。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今年年初的时候,他突然背着行李回到杭州家中,什么也没说,就一头栽进房间里睡了一天一夜。

不知所措的父母只能在旁边干着急,最后鼓起勇气问怎么回事才知,竟是儿子被学校劝退了。

这个消息如同一个晴天霹雳,把夫妻俩惊得半天才缓过神来。

小俊究竟犯了啥严重的错误?

爸爸妈妈问了多次,小俊都不愿开口,最后实在没办法,打电话去学校才弄明白。

小俊在劝退前有近一个月的时间,学习状态非常差,上课不去上,作业也不交,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昏睡,连饭也不好好吃,最后考试答不出来,他居然拿出手机上网搜答案。

因此,任课老师找他谈了话,学校也做出了严厉的处理。

而为什么曾经爱学习的小俊会突然不爱学习?

后来在青少年心理早期干预科医师为他做心理咨询时他才和盘托出。

大学里有丰富的社团活动,基本上每个学生都需参加,小俊也想去,但纠结了一个学期也没决定,然后今年初的时候,室友给了他个建议,他去试了试,结果在活动中碰了一鼻子灰,令他自信心大受打击。

自那以后,他总觉得同学们都瞧不起他,一见面就窃窃私语在说他,甚至觉得连室友建议他去参加那个社团活动也是故意挖坑让他出丑,情绪跌到了谷底。

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俊说类似的情况在初一时也曾有过。

那会他刚进初中,跟同学关系还没有处熟,但他喜欢上了班上的一个女孩子,不过至今都是单相思,胆小的他从来没敢表白。

恰巧有几次同学们乱开玩笑瞎起哄给他俩点了鸳鸯谱,被说中心思的他觉得面子上挂不住,竟再无法面对这个女孩,也有一段时间不愿去学校躲在家里。

父母以为他不适应国内的学习环境,花了许多的费用把他送到国外学习。

王医生通过详细的了解,觉得小俊目前表现出来的问题,是有点抑郁情绪,这个通过少量的药物就可以调整好。

其根本的问题,是人际交往能力欠缺。无论是初中还是大学,都因没能跟同学很好的互动交流而引发情绪问题、厌学问题等。

一个人在生活中、工作中,朋友、同事、亲人,都需要去维护人际关系。

因为我们不仅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既需要在社会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也需要在自我的人生轨迹中找寻伙伴和共同前进的目标。

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人际关系代表着人的心理适应水平、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人际交往不良常常是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

缺少正常人际交往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如下适应困难:拘谨胆小、害羞怕生、孤僻退缩,或自我中心、不能合作、任性攻击。

而人际交往中的尊重、分享、合作、关心则是预防和治疗这类心理问题的灵丹妙药。

孩子从小就表现出与人交往的需要。

  • 当妈妈喂婴儿吃奶时,用“呵呵”的声音与婴儿交往,孩子会用眼睛看着妈妈或以笑作答,这是亲子之情的流露和表现;

  • 孩子也非常喜欢跟小伙伴交往,即使不认识,只要碰在一起,八、九个月大的婴儿便会互相摸抓,以表示亲热;

  • 年龄大一点的则因为有共同的乐趣、相互能懂的语言,很自然地在一起玩耍。

而且当孩子的这种交往需要得到满足时,往往特别高兴。

目前咱们在城里长大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容易被娇生惯养,身上普遍存在着高度自我、任性的特点。

长期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世界里,缺乏与大自然交流的机会,尤其缺少和伙伴们在大自然中奔跑的感觉,感受不到来自大自然的信息和快乐。

他们集体感和团队精神弱

再加上如今互联网的发展,孩子可以不出家门,就能消磨时间。电视看得越多,就越缺乏人际交往技能。

因为在看电视时,人总是被动地接受信息,人的想像力和主动性都受到很大限制。也就是说:体验触觉、行动、对话等的机会就减少了。

对孩子来讲,人际交往是一种最基本的需要。

从幼年起,孩子就会有强烈的寻找伙伴、进行交往活动的倾向,这是合群性的一种反映。

只有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才能有效地促进孩子个性、情绪情感、智力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交往,孩子能将自己与同伴进行比较,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促进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

交往为孩子提供了与同伴协作、共同完成任务的条件与机会,帮助他们学会理解他人,学会辨别是非。

在交往中,孩子们的对话、游戏、竞争都是平等的,他们有充分表达情感的机会,能够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同情心和责任感也能得到发展。

同时,人际交往还能帮助孩子逐步学习、掌握社会道德规范和人际交往规范,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从而极大地促进智力的发展。

其实类似案例小俊的情况在临床中非常普遍,追根溯源还是得说家庭教育没做好。

要知道,一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主要是从小从家庭中培养,在跟爸爸妈妈交流中积攒经验,然后到学校和社会中去实践并不断丰富。

小俊的父母跟许多家长一样,从小到大,孩子一回家张嘴就问作业和成绩,至于孩子在学校里发生的别的事一概不问,亲子间没有深入交流可言。

久而久之,小俊在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的欠缺就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暴露。

但孩子的人际交往是可以慢慢培养的。

只要家长要做出正确的引导,孩子在人际交往上就会得到极大的改善。

在改善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时,这几点要特别注意:

01

尊重孩子的先天气质

每个孩子都有专属于自己的自然属性。
有的孩子乐观热情、善于交朋友;但是有的会比较慢热、谨慎。
当代著名童话作家郑渊洁说:一个好的教育者应该用50种教育方法去教育一个孩子,而不是用一种教育方式去教育50个孩子。

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先天属性,就算是孩子不善与人交往,没关系,千万不要为了迎合而把孩子随便打入人群中。
孩子需要得到父母的认可, 父母发自内心的肯定和鼓励,会让孩子产生内在的安全感,这能激发出他们的能量和勇气,帮助他们向外探索。
纪录片《零零后》,是中国第一部连续十年跟踪零零后孩子成长的系列故事片。
其中有两个孩子,男孩锡坤和女孩一一,他们都是典型的内向型性格的孩子,喜欢独处。
锡坤的妈妈,时刻担心孩子太内向不利于身心健康
为此,她做出了很多努力来锻炼锡坤的社交能力:给儿子报演讲班,强迫他去夏令营,还要上台表演魔术。
锡坤的妈妈一心想把他推出去,希望他能够开朗一些。
这十年间,他的妈妈虽然对锡坤极其关心和支持,但她对孩子性格的担心和焦虑,却埋藏在了锡坤的潜意识里。
十年后,锡坤更加内敛,当他被问起自己喜欢做什么,以后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时候,他的眼神中呈现出忧愁、茫然、无奈与困惑。
而一一的父母,则完全接纳她本来的样子,她的妈妈在接受采访时说,她觉得一一这样的性格很正常,因为他们夫妻两人都是安静型的人。
他们没有想过去扭转一一的性格,而是安静地陪着她,让一一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之后的十年里,一一有了属于自己的好友圈子,只是,相对于集体活动,她更享受独处的时间,对于自己能做什么、喜欢做什么、目标是什么,都十分笃定。
正如纪录片中所呈现的那样,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在其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一一的父母完全接纳她本来的样子,一一也清楚地认识自己,同时也理性地全然接受自己,坚定自己未来的方向。
而锡坤,一直被妈妈的担忧和焦虑影响,他无法正视自身的性格,更无法认清和接纳自己,对未来越来越迷茫困惑。

02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父母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只要孩子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是快乐的,他就会越做越好,迟早会遇到志趣相投的人。
在孩子与人打交道这件事上,父母需要给孩子足够的尊重,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
当孩子有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时,一方面是TA不再恐惧独处会带来寂寞感,另外孩子身上的才华和气质也会吸引趣味相投的伙伴。

03

不要对孩子的害羞大惊小怪和贴标签

孩子最害怕的是父母给自己贴标签,有些标签一旦贴上就很难再撕下来。
很多父母“恨铁不成钢”,把孩子奚落一番,甚至就毅然决然地把“害羞”“不会与人交往”的标签给孩子贴上了。
其实这个时候,父母的理解和鼓励,才是让孩子勇敢地踏出那一步的力量源泉。

04

给孩子建立合适的交往环境

想要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父母首先要经常与人打交道,多邀朋友来家里玩,多带孩子出门去,去到各种公共场合,见识各种人各种事。
和越多的人相处,见识到多种性格的人,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就越强。
在这些与人接触的机会中,父母可以给予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和规则,包括怎样待人接物,怎样与小朋友友好相处,怎样向别人提出请求更合适,等等。
孩子在交往中表现得越有素养,在小伙伴中就越受欢迎。
父母还可以跟孩子多做一些社交游戏,比如模拟购物,孩子做店主或顾客;又比如警察和路人的游戏,在这些社交场景中让孩子懂得更多的社交礼仪。
孩子可以从父母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学到父母人际交往的经验。
而自己的亲身实践,会促使孩子在与人交往中变得更加顺利。

05

有爱的家庭氛围

父母要塑造有爱的家庭氛围,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很多孩子在外露怯、紧张,胆子特别小,这样的孩子往往感受到的爱也不够多,很没有安全感。
足够的安全感才是孩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勇敢踏出那一步的神助攻。
心理学家鲍尔比说,在孩子的早期发展中,孩子依靠父母给予的安全感,可以探索环境和学习。
父母婚姻幸福,孩子才能从美满的家庭氛围中感受到爱和被爱,父母之间的爱会像阳光―样照射进孩子的心房,给孩子最初的安全感。
孩子内心有安全感,才能让孩子对亲友,对所处的环境产生信任感,在和小伙伴交往时才能放得开。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群体生活,更需要伙伴,这在教育学上称为伙伴教育。
教育实践和理论都证明,伙伴教育不仅可以拓展孩子的视野,促进孩子的智力发育,还可以丰富孩子的交往经验,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发展孩子的积极情感及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
因此,多多鼓励孩子走出去结交自己的小伙伴,形成自己稳固的“社交关系”,也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缺的一环。
为什么一唱《我和我的祖国》就禁不住热泪?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一位精神科医生的北大观察:厌学、自杀、抑郁…是什么毁掉了我们的孩子?
是时候教会孩子,什么是真正的「女排精神」!
父亲向14岁儿子下跪, 儿子在一旁手拿皮鞭...真相看哭无数人!
(0)

相关推荐